趙豫傳
趙豫傳
(四) 閱讀下面文章,完成15—20題(19分)
甲
①趙豫,字定素,安肅人。宣德五年五月簡廷臣九人為知府,豫得松江,奉敕往。時衛(wèi)軍恣橫,豫執(zhí)其尤者,杖而配之邊,眾遂帖然。一意拊循,與民休息。擇良家子謹厚者為吏訓以禮法均徭節(jié)費減吏員十之五。巡撫周忱有所建置,必與豫議。
②及清軍御史李立至,專務益軍,勾及姻戚同姓。稍辨,則酷刑榜掠。人情大擾,訴枉者至一千一百余人。鹽司勾灶?、?,亦累及他戶,大為民害。豫皆上章極論之,咸獲蘇息。有詔減蘇、松官田重租,豫所轄華亭、上海二縣,減去十之二三。
③正統(tǒng)中,九載考績。民五千余人列狀乞留,巡按御史以聞,命增二秩還任。在職十五年,清靜如一日。去郡,老稚攀轅,留一履以識遺愛。后配享周忱祠。
④方豫始至,患民俗多訟。訟者至,輒好言諭之曰:“明日來?!北娊孕χ小八山孛魅諄怼敝{。及訟者逾宿忿漸平,或被勸阻,多止不訟?! ?/p>
⑤始與豫同守郡者,蘇州況鐘、常州莫愚、吉水陳本深,并皦皦著名績,豫尤以愷悌②稱。
(節(jié)選自《明史·列傳第一百六十九》)
乙
松江太守趙豫居官慈惠。每見訟者,非急事,則諭之曰“明日來”。始皆笑之,遂有“松江太守明日來”之謠。不知訟者乘一時之忿,經(jīng)宿氣平,或眾為勸解,因而獲息者甚多。比之鉤鉅③致人而自名英察者,其所存何啻霄壤!
(節(jié)選自《堅瓠續(xù)集卷之四》)
【注】①灶丁:舊稱煮鹽工。②愷悌:和樂平易。③鉤鉅:輾轉推問,究得情實。
15. 寫出下列加點詞在句中的意思。(2分)
(1)簡廷臣九人為知府(?? )????????? (2)專務益軍(?? )?
16. 為下列句中加點詞選擇釋義正確的一項。(2分)
(1)勾及姻戚同姓???? (?? )
? A. 勾結??? B. 攝取??? C. 招引??? D. 征調
(2)留一履以識遺愛??? (?? )
? A. 愛護??? B. 喜好??? C. 恩惠??? D. 吝惜
17. 把第①段畫波浪線的句子譯成現(xiàn)代漢語。(5分)
時衛(wèi)軍恣橫,豫執(zhí)其尤者,杖而配之邊,眾遂帖然。一意拊循,與民休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 用“/”為第①段畫直線部分斷句。(3分)
擇 良 家 子 謹 厚 者 為 吏 訓 以 禮 法 均 徭 節(jié) 費 減 吏 員 十 之 五
19. 根據(jù)第②段文意,概括松江百姓上書請求趙豫留任的原因。(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 甲、乙兩文都記錄了趙豫處理民間訴訟的故事,請分析其人物形象和寫作意圖的差異。(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0000參考答案及解析
(四) 閱讀下面文章,完成15—20題(19分)
甲
①趙豫,字(定素),(安肅)人。(宣德)五年五月簡廷臣九人為知府,(豫)得松江(擔任松江知府),奉敕(命令)往。時(衛(wèi)軍)恣橫(放縱專橫),(豫)執(zhí)其尤(尤其放縱專橫)者,杖(杖責)而配之邊,眾遂帖然(順從)。一意(一心一意)拊(fǔ)循(xún)(撫慰),與民休息。擇良家子謹厚者為吏/訓以禮法/均徭節(jié)費/減吏員十之五。(巡撫)(周忱(chén))有所建置,必與(豫)議。
②及(清軍御史)(李立)至,專務益軍,勾(征調)及姻戚同姓。稍辨,則酷刑榜掠(拷打)。人情大擾,訴枉者至一千一百余人。(鹽司)勾(征調)(灶?。伲嗬奂八麘?,大為民害。(豫)皆上章極論之,咸(都)獲蘇息(寬?。?/strong>。有詔減(蘇、松)官田重租,(豫)所轄(華亭、上海)二縣,減去十之二三。
③正統(tǒng)中,九載考績。民五千余人列狀乞留(省略:趙豫),(巡按御史)以聞(使……知道),命增二秩(官員的俸祿)還任。在職十五年,清靜如一日。去郡,老稚攀轅,(省略:百姓要求)留(省略:趙豫)一履以識(省略:趙豫)遺愛。后配享(周忱祠)。(要求留下一只鞋來記住他留下的恩惠,后來把他的神位供奉于周忱祠內,共享祭祀)
④方(豫)始至,患(以……為患)民俗多訟。訟者至,輒好言諭(曉喻)之曰:“明日來?!北娊孕χ?,有“松江太守明日來”之謠。及訟者逾宿忿漸平,或被勸阻,多止不訟。
⑤始與(豫)同守郡者,蘇州(況鐘)、常州(莫愚)、吉水(陳本深),并皦皦(明察;另有:“佼佼”,超越一般)著名績,(豫)尤以愷(kǎi)悌(tì)②稱。
(節(jié)選自《明史·列傳第一百六十九》)
乙
(松江太守)(趙豫)居官慈惠。每見訟者,非急事,則諭之曰“明日來”。始皆笑之,遂有“松江太守明日來”之謠。不知訟者乘一時之忿,經(jīng)宿(經(jīng)過一個晚上)氣平,或眾為勸解,因而獲息者甚多。比之鉤鉅③致人而自名英察者,其所存何啻(chì)霄壤(何止天壤之別)!
(節(jié)選自《堅瓠(hù)續(xù)集卷之四》)
【注】①灶?。号f稱煮鹽工。②愷悌:和樂平易。③鉤鉅:輾轉推問,究得情實。
15. 寫出下列加點詞在句中的意思。(2分)
(1)簡廷臣九人為知府( 選擇) 課內:簡能而任之??
(2)專務益軍( 從事,致力于? ) 課內:務耕織
16. 為下列句中加點詞選擇釋義正確的一項。(2分)
(1)勾及姻戚同姓???? ( D )
? A. 勾結??? B. 攝取??? C. 招引??? D. 征調
(2)留一履以識遺愛??? ( C )
? A. 愛護??? B. 喜好??? C. 恩惠??? D. 吝惜
17. 把第①段畫波浪線的句子譯成現(xiàn)代漢語。(5分)
時衛(wèi)軍恣橫,豫執(zhí)其尤者,杖而配之邊,眾遂帖然。一意拊循(撫慰),與民休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參考答案:17. 當時衛(wèi)軍放縱專橫,趙豫逮捕其中特別橫暴的人,用棍杖打完后再把他們發(fā)配到邊關,眾軍于是安定順從。他一心一意安撫人民,幫助百姓休養(yǎng)生息。
18. 用“/”為第①段畫直線部分斷句。(3分)
擇 良 家 子 謹 厚 者 為 吏 訓 以 禮 法 均 徭 節(jié) 費 減 吏 員 十 之 五
參考答案:18. 擇良家子謹厚者為吏/訓以禮法/均徭節(jié)費/減吏員十之五
19. 根據(jù)第②段文意,概括松江百姓上書請求趙豫留任的原因。(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及清軍御史李立至,專務益軍,勾及姻戚同姓。稍辨,則酷刑榜掠。人情大擾,訴枉者至一千一百余人。(鹽司)勾(灶?。伲嗬奂八麘?,大為民害。豫皆上章極論之,咸獲蘇息。有詔減(蘇、松)官田重租,豫所轄(華亭、上海)二縣,減去十之二三。
參考答案:19. 趙豫關注民情,敢于上奏章為民直言,幫助百姓擺脫酷吏的壓迫、減少重租,獲得休養(yǎng)生息。
20. 甲、乙兩文都記錄了趙豫處理民間訴訟的故事,請分析其人物形象和寫作意圖的差異。(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參考答案:20. 甲文中趙豫“患民俗多訟”“好言諭之”,以和樂平易(第⑤段):愷悌:和樂平易的方式改善民風,意在引導人們關注地方治理中施教易俗的重要性;
意在強調施教導民之策。
乙文中趙豫居官慈惠,以民為重,作者意在通過對比贊美趙豫的仁愛為民,批判那些為求政績和英名而不恤民力的酷吏。
意在對比激濁揚清。
[參考譯文]
甲
正統(tǒng)年間,趙豫九年任滿,考核政績。松江百姓五千余人上書請求他留任。巡按御史將此事上報朝廷,朝廷命令增加趙豫官俸兩級,續(xù)任松江知府。到正統(tǒng)十年春,朝廷考核全國各地官吏,將政績卓著者列為典范回,趙豫和寧國知府袁旭都入選?;实墼O宴款待并賜予他們成套衣服,讓他們回去任職。趙豫在松江任職十五年,松江府始終安定太平。趙豫離開松江時,老幼挽住車子,要求留下一只鞋來記住他留下的恩惠,后來把他的神位供奉于周忱祠內,共享祭祀。
趙豫關心百姓疾苦,維護百姓利益。他均徭節(jié)費,裁減吏員,減輕田租,上奏皇帝極力抨擊危害百姓的行為,百姓因此受益。深受百姓愛戴,在官吏中影響很大。他任期屆滿百姓“乞留”答,在他的影響下各郡出現(xiàn)了許多深受百姓愛戴的知府。
乙
松江太守趙豫在官任職慈愛仁惠。每每看見訴訟的人,如果不是緊急的事情,就告訴他們說曰“第二天來”。起初大家都笑他,于是有“松江太守明日來”的歌謠。不知訴訟的人乘著一時的憤怒,經(jīng)一夜氣平,有時眾人對他們勸解,因而事情得到平息的非常多。比之輾轉推問,究得情實使人來而自名智慧過人明察的,他們的存在何異于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