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回憶錄4:《沙塵微粒皆是珍寶》
如何概括我的前二十多載,一定是尋找,探究,好奇,固執(zhí),喜歡,和接納。
修行是一件很接地氣的事兒,于我而說是這樣。它讓我獲得自己與這個世界相處的方式,讓我了解我與他人,他人對我,人事物之間的羈絆。讓我一視同仁的對全部抱有尊重。
一路上的磕磕絆絆,就像是月有陰晴圓缺。缺也是美麗。
沙塵微粒皆是珍寶。
想明白這一點之后,也解開我許久以來的一個心結(jié)。
一直不明白在重重機制之下的運轉(zhuǎn),這種大魚吃小魚,這種咬尾巴的輪回游戲,這種一花一世界的高度內(nèi)涵和自洽。種種之下的地球,在這世界所呈現(xiàn)的一切我們,是為了什么呢?
真的是約束嗎?是規(guī)章制度禮法嗎?是道,那道真的想大多數(shù)人心里的那樣,無情嗎?
不知道大多數(shù)人怎么想,但看見因為情執(zhí)迷困惑消耗精氣神的人,我覺得道是無情的。
看見陰陽兩隔,沒有做錯任何事但是依舊要消失離開的一個個生命體,我覺得道是無情的。
看見一次又一次哭求一個機會,一只腳踏進了真實的領(lǐng)域而在俗世的枷鎖的掙扎不脫,我覺得道是無情的。
看見人欲和努力抵不過天命和運氣,我亦然覺得道是無情的。
但是春天來了,冬天的寒冷就勢必過去,沉睡了很久熬過嚴冬的種子鉆出地面欣喜的接受一場場春雨。我又覺得,無處不生機。
但是,每當一個人失去一個機會但能拿到一個看清自己的機會時,我又覺得,天意弄人卻也給人造時機的底蘊。
可能她話不抵眾,但她會勤勤懇懇的堅定的選擇自己。在她的眼睛里,復(fù)雜減少,善意萌生。我便覺得,道具有真性情。
沙塵微粒皆是珍寶,微笑是,眼淚也會是。順途是,歧路也會是。
在我過去的十幾年我一直無法喜歡我自己,也不明白喜歡是什么。如果別人問我喜歡吃什么?
我的回答應(yīng)該是,我將最近一種經(jīng)常吃的食物默認為我喜歡的食物。但要問我為什么喜歡,我不知道。
小時候大家經(jīng)常問小孩的問題就是,你喜歡爸爸多一點還是媽媽多一點。
我的回答是,都喜歡。但我不知道為什么喜歡,我與父母之間的相處更像是劇本寫好的設(shè)定,“我”不必懷疑。
后來我會一次又一次的回憶起他們的樣子,一次一次期待與他們的每一個見面。享受著他們對我的好,也將最純摯的愛獻給他們。
但我依舊不知道我喜歡他們什么?
好像是一種感覺,依賴和陪伴,又是我們的設(shè)定注定我會喜歡他們。
就像學生時期,大家都有討厭的老師喜歡的老師。而問起我時,我只覺得都還好。
過去對這個世界的觸感很少,不知道花香鳥叫的迷人,不懂悲歡離合的深刻。就像戴著眼睛和這個世界相處,戴上眼睛并非自己真實的視角看它,脫下眼睛我看不清它。永遠有一層濾鏡。
不現(xiàn)實。
我將這種喜歡一直延續(xù)至今,這種濾鏡會讓人不明所以的熱烈,也會讓人不明所以的沉默寡言。鮮少有深刻的現(xiàn)實緣由。
所以,之前的自己對于種種邊的定位皆是從書中來的,或者從過去世的經(jīng)驗來的,或是刻在今生踢不開的阻礙里的。但還好,就這樣一路走來,其中的好壞悉知,才不至于失去方向。
這種感覺常常給人一種沒有方向的感覺,但沒有方向時也是一種方向。
這種信念感大概源于我的過去,這種非要定義一種狀態(tài)的決心和不計較成本的付出。常常也會被我定義為,對任何時期自己的尊重。
我以前也喜歡花草樹木,但我不知道為什么喜歡他們。要是問起我,我只能說,因為安靜因為舒適的這種感受。
現(xiàn)在問我,我會回答,基于某種過程和品質(zhì)我喜歡它。這種喜歡其實更像是固執(zhí)之人長久實驗的一項結(jié)論。不是某些靈動的神來之筆的解密。
是我對自己長久以來活著的某一項結(jié)論。
但我依然覺得它是可貴的。打開一個世界,全身心的投入它,并給予它完全的信任,誠懇的接受它給予自己的奇幻經(jīng)歷。
我想這經(jīng)歷包含的所有的一切的喜怒哀樂,在我深知其境的情況下我的勇敢,是因為故事的開始是我在愛這個世界吧。
以此我看來,愛和道是包含關(guān)系,是上下從屬關(guān)系,也是對立面。是關(guān)聯(lián)的因果,也會是珍寶。
希望自己有一天能對世界有更深的感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