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我上青云》影視評析——人與生命中“求不得”的對抗之旅(part1)
一提到《送我上青云》這部電影,很多人會想到兩個關鍵詞:文藝、女權
可在筆者看來,本片只是以文藝的筆觸,在描繪一位女性在現(xiàn)實中的處境。
涉及家庭、生活、事業(yè)以及人際關系,就像平常你我在生活中會接觸到的所有場景。
只是電影將扎心場景全部濃縮,煲出了這碗濃湯寶。
僅憑在電影院里看一遍,是沒法完全體會電影中的奧妙的。
這也是我在看了五六遍之后,才來寫影評的一個重要原因。
很多人說這部片子是女權作品,但這片子只是被人扣上了女權的帽子,從而掩蓋了它本身的光彩。
它并沒有在“為了女權而女權?!?/p>
這只是有人刻意為之給電影貼上標簽。
畢竟這年頭,電影要是被扣上“女拳”的帽子,一定會擋掉一大部分觀眾。
究竟出于什么原因,我想大家在我接下來的影片解析中會有所體會。
近來幾年,筆者看的電影并不算少,在電影院封閉之前上映的片子幾乎都有涉獵。
但以我個人而言,這部是最對我胃口的。
其實在剛看完電影的當晚,我就有了想要寫影評的沖動。
只是當時我覺得準備不充分,如今來和b站的小伙伴們分享,也算滿足了我自電影上映以來的愿望。
另外,b站上寫這部電影解析或是電影解說的人太少了,好片子,不該被某瓣評分和所謂標簽埋沒。
首先,本片會按照電影順序進行劇情分析,在最后總結伏筆和劇情表達內(nèi)容。
如有不足,歡迎小伙伴們補充,內(nèi)容僅表個人態(tài)度,對于他人看法不負責、不解釋、不反對。

同時,在荒山上行走,盛男和野狗狹路相逢被追著跑,也是導演在通過鏡頭語言暗示,人生路上很多時候變化莫測。
可能你看到的是眼前的風景,但不知在什么時候,就會有攔路狗跑出來。
它咬你,不需要任何理由。
導演是在告訴觀眾們,要平靜看待各種挫折和逆境。
因為生活如此,它的不確定性,和災難、挫折,是一種必然。
人們要做的,是欣然接受,學會走出逆境,關鍵時刻實在不行,逃跑也是一種選擇。
這世界上哪來那么多柳暗花明又一村,更多的是與未知、突發(fā)事件和傷病狹路相逢。
總結而言:“不如意事常八九,可與語人無二三?!?/p>
你的人生,酸甜苦辣只有你自己能體會。
其中還有一段劇情為盛男罵了傻子一句“傻子”,結果兩人就真的打了起來。
盛男身上那種爭強好勝的氣質(zhì)也自然顯現(xiàn)出來。
作為片尾伏筆,咱們先放在一邊。

通過兩人對話我們可知,盛男來山里拍攝,就是為了揭穿李總的真面目,調(diào)查所謂的森林大火。
在被狗追的情況下,她依舊發(fā)現(xiàn),所謂山火不過是一堆被點燃的干草,至于大火,純屬李總為了包裝自己在做局。
作為暴發(fā)戶,他想得到的,便是名聲與村民們的好感,所以賊喊捉賊。
從前面這段劇情可以看出,盛男對于工作有著自己的堅持,她雖然身處社會,可依舊有自己的職業(yè)操守,秉承實事求是。


有人會說真實。
可我想說,憑什么?
一個女人的人生價值和優(yōu)點,與年齡完全不掛鉤。
在討論這個問題的時候,應該拋開性別和世俗偏見。
27歲以后人生不如意的男人大有人在,更配不上黃金單身漢的稱號。
27歲以后閱歷豐富,擁有無限魅力的女人也同樣數(shù)不勝數(shù)。
金星、楊麗萍、寧靜等等等等,我們喜歡的明星,她們也許很晚才結婚,也許一輩子沒結婚,又或者婚姻經(jīng)歷并不順遂,但是她們會被人冠以剩女的標簽么?
是什么讓我們被年齡分界,看一個女人第一時間看她的年齡?
關鍵在于部分人的狹隘目光,他們認為女人的價值只有在正青春的時候才能體現(xiàn)。
從我個人來看,這是一種物化女性的思維方式。
就像櫥窗里的鮮花,一過了花季就不值錢了。
這種視角對女性是不公平的。
真正該反思的,也并不是過了27歲沒結婚的人群。
而是那些撈女和普信男。
是那些做著釣金龜婿的夢,大罵著剩女標簽,卻不去充實自己的人。
此時,本片的第一個矛盾已經(jīng)呈現(xiàn)在我們眼前:“大齡”女青年與世俗偏見的矛盾。

?接下來的一幕,便是女主看到之前討論剩女問題的那對男女差點被扒手掏包。
盛男的第一反應是見義勇為。
但部分觀眾可能會認為,盛男的年齡已經(jīng)是三十歲,可還是單身,她恰好是被這兩人吐槽的群體之一。
她憑什么幫助這兩人,這不是圣母么?
但是仔細想想,這個安排非常巧妙。
導演在告訴我們,盛男并不是圣母,她即達到了見義勇為,不愧對自己良心的目的,又間接懲罰了那對嚼舌頭的男女。
在其中找到了一種平衡。
這也是在暗示:在面對很多問題時,我們不是非黑即白,極端處理,有時候總有中庸的辦法。
可以滿足人的私心,又能不必愧對良心。
盛男其實知道這一點,關鍵在于她是否愿意這么做。
畢竟人是主觀的,不是在每一件事上都能一碗水端平。
面對扒手的威脅和恐嚇,盛男也并沒表現(xiàn)出害怕,反而是不屑。
可是很快,盛男發(fā)現(xiàn)。自己居然得了卵巢癌,醫(yī)生表示已經(jīng)是晚期,手術費用要三十萬。


從樓頂上下來,盛男走在馬路上,又被剛才遇見的扒手騎摩托車報復。
她躺在地上,雖然傷的不重,可她不愿起來。
我相信那一刻她是有放棄生命的念頭的,可是自己并沒有死。
抬頭望著天空,一切仿佛恨不真實,漫天云霧籠罩著太陽,何時才能守得云開見月明?
?



受傷之后,盛男找到四毛一起想辦法,可她手上的存款只有三萬多元,手術費還差二十多萬。

在說了幾句無關痛癢的話之后,四毛才告訴盛男。她的病就算做了手術也只能活五年,想活十年都難,所以這錢,自己不能借。
不過他可以給盛男介紹工作,讓他幫一個企業(yè)家寫自傳,稿費三十萬,正好可以做手術。

四毛雖然沒有遠離盛男,但他還是沒借給盛男錢,同時還想趁火打劫。
這就是人們在社會上常見的所謂朋友的一種。
你和他平時好哥們好姐妹相稱,可到了關鍵時刻,他不會想著如何幫你,反而會琢磨著如何榨干你身上最后一點利用價值。
面對四毛的提議,盛男十分抗拒。
她感受到了四毛對自己的不尊重,即便是朋友,這么做也太過頭了,可無奈礙于四毛可以給自己提供工作,她并沒有和四毛鬧掰,為了活命,還是不能撕破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