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舊文回顧】從群英會中的周瑜談起--為紀念程繼仙老師逝世三十八周年(俞振飛口述)

為紀念程繼仙老師逝世三十八周年
我最喜歡演“對火字”這場戲,因覺得它味兒濃,有深度。從前,這場戲和盜書是一樣穿戴的,后來葉盛蘭同志把原來的武生巾改為學士巾,身上改穿紅帔,改得很好。一次程師隨梅蘭芳、馬連良二位來上海演出時,也照這樣改了。從這一件小事可以看出,只要正確,程師是不計輩份,虛心向人學習的。在這場戲里周瑜出場時是左手執(zhí)書卷,邊看邊走上,也不亮相,直到出迎孔明時才把書本放在桌上。當他聽完孔明向他說明賀喜的原因后,(曹操中了反間計,錯殺了部將蔡瑁、張允兩個水軍頭領(lǐng))有點發(fā)愣,心想:孔明怎么知道得這么快?又識破了我的妙計 ?! 這個人留在這兒太危險了。尤其在“對火字”時,看到孔明手掌心上也寫個“火”字,于是又一條想置孔明于死地的毒計立即在腦海里盤旋。他巧妙地設下圈套,把三天內(nèi)監(jiān)造十萬枝狼牙箭的任務壓在孔明頭上,并通過立下軍令狀來使他取得殺孔明的合法性。要把這節(jié)戲演好,當然在于周瑜、魯肅、孔明三個人的配合。如何配合得好,關(guān)鍵是正確地處理好這三個人道白的接口。我國戲劇古老相傳的接口有“熱接”和“冷接”兩種。所謂“熱接”,從劇情和人物性格出發(fā),要求接得緊,接得快,最快的可以在對方還沒有把話講完,就打斷對方的話接了上去。但也有些豐富經(jīng)驗的演員,劇情和人物性格要求他熱接,他不但不緊接、快接,反而在對方把話講完,敲一鑼,再停頓一會兒才開口。盡管這樣,可是在他聽對方講話過程中的神態(tài)與動作,可以表演得比打斷對方的話還要使人感到緊急。這種情況在我們?nèi)粘I钪幸苍龅竭^的。所謂“冷接”,就是心平氣和地交談或愛理不理地答話。在這節(jié)戲里,誰熱接,誰冷接,哪句熱接,哪句冷接,都要作細致的推敲和研究。總的來說,這三個人物中,魯肅一般以熱接為主,孔明一般以冷接為主,周瑜是先冷后熱,隨著對孔明的步步逼緊,把戲推向高潮。
這節(jié)戲開始時,盡管周瑜已定下欲將孔明置于死地的毒計,但表面上卻很冷靜和裝得誠懇。他故作自在將左腿擱在右腿上,從“請問先生,水面交鋒,要何者當先”,到“先生此次幸勿推卻”。就這樣把這個任務強壓給了孔明。接著,他一面要千方百計卡住孔明的脖子,同時又要堵住魯肅的嘴。當他聽到孔明講出“三天足矣”后,就趁熱打鐵,一錘下去,把孔明寫的軍令狀逼到手中,這才暗暗松了一口氣。在孔明走后,周瑜立即對魯肅講:“ ··你可吩咐造箭之人,有意遲延,三日無箭哪,應,我定斬孔明也?!边@個“也”字必須高聲叫起來,給黃蓋的上場填個“肩膀”。如果這一節(jié)戲的道白接口處理不好,不僅不能產(chǎn)生強烈的舞臺效果,反而使戲塌了下去。
下一節(jié)戲是周瑜明知蔡中、蔡和詐降,但假作信任而把他們留下,就在這一剎那周瑜已勾起另一個新的計謀。當他目送魯肅出去,發(fā)現(xiàn)黃蓋還在,對黃蓋這么一看,一條苦肉計就形成了。隨之,開始對黃蓋采取了激將法。周瑜先用嘆惜的口吻,后用激昂的語氣念出:“惜乎哇!惜乎!北軍有人詐降我東吳,我東吳就無人詐降那曹操!”在念前一句時,手向外指,然后從黃蓋的臉到腳上下一看,在念到后一句時,先是兩下反折袖,再把它翻回來,略一停頓,再來個正折袖。這幾個動作幅度較大,和念的臺詞內(nèi)容與節(jié)奏密切配合起來,是很有鼓動力的。當黃蓋表示:“黃蓋不才,愿詐降那曹操”,周瑜的激將法雖已成功,但他與黃蓋的感情畢竟是極其深厚的。激黃蓋是為了國家,疼黃蓋是出于私人感情,所以就要用又喜又疼的神態(tài)和語氣對黃蓋講:“ …… 只是詐降,非同小可,若不受些苦刑,怎瞞得過細作之耳目?只是老將軍年邁,唉,如之奈何!”在說到“只是老將軍年邁”時,上前一步用雙手捧起黃蓋銀絲般的髯口,眼神先注視著白髯,然后慢慢移向黃蓋的臉上,輕輕地嘆一下“唉!”這個捧髯和與黃蓋對眼神的動作是真誠的,深深地刻劃出這位統(tǒng)帥確實愛才,也確實善于用材,他與將士們血肉相連。同時也說明,赤壁之戰(zhàn)之所以能千古傳誦決非偶然,其中也有周瑜的不少智慧和功績。
第四場“打蓋”,周瑜是在“急急風”隨眾將士上。上場前,先要做好準備,把翎子叼在嘴里,略鎖劍眉,雙手端蟒,在“急急風”連“四記頭”鑼鼓中沖到九龍口,稍停一下,跟著快步到臺口,撒蟒、抖袖、放翎子等動作同時進行,然后轉(zhuǎn)身進大帳。這個出場不太好演,如果把周瑜演成殺氣騰騰的一介武夫,不行;如果還是和上三場那樣彬彬有禮,也不行。這場戲是處在一場驚天動地的大戰(zhàn)前夕,一個統(tǒng)帥要檢查各方面的任務執(zhí)行情況,對未完成任務者要軍法從事;同時一個決定這場大戰(zhàn)勝負的“苦肉計”將要在全營眾將,包括曹操派來的細作面前順利進行。可以說,這場戲的出場,周瑜應該是三分殺氣七分用計。所以場上的氣氛只要能反映出周瑜帳前的軍威就行了。當聽到魯肅前來報告孔明已造齊十萬枝狼牙箭時,周瑜大吃一驚,愣了好一會兒才問:“他、他 …… 他是怎么的造法?”當魯肅得意地介紹孔明草船借箭的全過程時,周瑜的一雙眼睛不要總盯著來回走動的魯肅,應該有時看著魯肅,有時把眼神用到與魯肅相反的方向,表示一邊聽一邊在思索,當聽到“ …… 滿江大霧,去至曹營 …… 時,在吃驚中恍然大悟,隨之引起了欽佩、妒忌,直到想起自己精心炮制的計策徹底失敗,看到合營將士個個流露出對孔明佩服的神情時,這位好勝逞強的儒將開始氣得發(fā)抖了。在魯肅講完后,周瑜才有氣無力脫口而出說了聲:“真乃神人也!”不料被魯肅聽見,接了句:“算得個活神仙!”周瑜明明心中氣憤,但不能不有禮貌地說了聲“有請!”當孔明被迎進帳后,還要裝出一副熱情的樣子來。
在為孔明擺宴賀功時,周瑜向黃蓋使了個眼色,暗示他:“我們商量好的那個‘苦肉計’可以表演了?!碑旤S蓋被推出斬首,甘寧為求情被亂棍打出,魯肅、闞澤苦苦向周瑜打躬求免時,周瑜卻一心在等孔明出來求情。偏偏此計又被孔明識破,他不理不睬獨自飲酒,周瑜等得不耐煩了,站起來,掏翎向孔明一看,心在想:怎么啦?二看,又在想:孔明怎么一個人還飲得下酒?放掉翎子再一看:不好,我這條苦肉計又被他識破了!周瑜在萬般無奈的情況下,只得被動地把黃蓋招回,罰打一百軍棍;在打的時候,周瑜想到黃蓋偌大年紀,怎經(jīng)得起這一百軍棍,不得不借口“急在用兵之際,暫記爾六十軍棍”,只打了四十軍棍。當令牢子手把黃蓋權(quán)出帳去時,黃蓋有個回頭看周瑜的動作。當周瑜看到黃蓋被打成這個樣子,心中實在不忍,一陣心酸,就在這一剎那,發(fā)現(xiàn)黃蓋回頭看他,周瑜立即用左手衣袖遮住孔明的視線,右手微微擺動,表示要他堅持、忍耐。黃蓋下去后,周瑜想通過和孔明對飲幾杯酒以找個臺階下來。第一次敬酒,孔明不理,周瑜還強作笑容;第二次敬酒孔明仍不理,他的面孔已經(jīng)板起來了;第三次周瑜是克制住憤怒的情緒敬的,不想三次敬酒,孔明均不予理睬,氣得他實在忍無可忍了。一般的表演是把酒杯往后一扔,而程師是氣得手先發(fā)抖,然后酒杯不知不覺地從手中掉下來,稍一鎮(zhèn)靜,就一手掏翎子,一手按寶劍,沖到臺口,魯肅不停地作揖求情;周瑜轉(zhuǎn)身往里繞,魯肅又是不停地作揖求情,周瑜再翻過來沖到臺口,雙掏翎,一看(一鑼),兩看(一鑼),在第三鑼中啣翎,在“四擊頭”中轉(zhuǎn)身,右手按劍,左手抖袖時踢左腳,先左后右單折袖,亮住。魯肅還在求情,周瑜氣得連連小搖頭,搓手,微微吐氣退到九龍口,雙掏翎,三看在“四擊頭”中雙甩袖亮住。接著又是云手、撩蟒、轉(zhuǎn)身,再退到九龍口,在兩次翻袖中交代鼓師,起“四擊頭”,最后用“垛泥”亮相,沖下。所有這些身段,都要貫串起來,要求周瑜下場時還要把戲帶下去。
周瑜的幾種“笑”
在《群英會》中,周瑜有很多次笑,下面擇要的談談個人的體會。
一、“坐帳”中,周瑜正在為曹操起用長于水戰(zhàn)的蔡瑁、張允為水軍統(tǒng)領(lǐng)而在發(fā)愁,突然甘寧來報:“蔣干過江。”周瑜聽報后一抓袖表示一怔,心想“蔣干偏偏在這個時候過江來干什么?”一皺眉頭,一轉(zhuǎn)眼神,一剎那把蔣干的為人、與自己的關(guān)系、如今在曹操身邊的地位以及對他此來的目的猜透了,并將計就計,要借此機會假曹操之手殺掉威脅這場大戰(zhàn)勝利的蔡、張二將。當他已經(jīng)想好整個取勝計劃時,心里一高興,就“哈哈”大笑起來。這次笑是真笑,是禁不住從內(nèi)心發(fā)出的高興的笑,所以要笑得痛快,笑聲要響朗。為此,在第二個“哈哈”后,要深深地偷吸一口氣存在丹田,然后把氣提起來,有節(jié)制地先慢、逐漸加快地一口氣笑出來。
二、周瑜迎蔣干進帳后,面帶笑容表示熱情。當聽到蔣干說“公瑾,別來無恙啊!”立即把臉沉了下來,在蔣毫無思想準備的情況下,用嚴肅的口吻反問他:“敢是與曹操作說客么?”當蔣干吱唔地講完:“久別足下,特來敘舊,奈何疑我與曹氏作說客耳?”周瑜就一陣大笑。這陣笑是冷笑,是警告蔣干:你來的目的還能瞞得過我;來和我敘舊 ?! 休想在我面前耍什么花樣!嘿 !…… 這種笑在生活中就是有人稱之為“皮笑肉不笑”的笑,眼睛不但有點瞇,而且不是正視對方,是斜視著,音量不能太大,笑的聲音不是“哈哈 …… ”,而是“嘿嘿 …… ”(即北京話的“黑”字音)
三、周瑜對蔣干講:“想你我同窗學業(yè)之時,焉能望有今日!”這兩句話已流露出周瑜十分驕傲的情緒。當他講到下一段,“想大丈夫處世,要遇知己之主,外托君臣之義,內(nèi)結(jié)骨肉之恩,言聽計從,禍福共處,雖有蘇秦、張儀、陸賈、酈生再世,口似懸河,舌如利刃,安能動我之心哉呀!哈 …… ”這陣笑,是從前面的驕傲情緒,發(fā)展到幾乎狂妄的神態(tài)。所以這陣笑要笑得音量重,音色明亮,在笑的同時,周瑜從右邊開始走了個小圓圈,因此笑聲要長一點,要反映出周瑜在道白時的那種感情的繼續(xù)。由于周瑜是個有一定修養(yǎng)的儒將,所以還要講究分寸,絕不能出現(xiàn)有絲毫輕浮的神態(tài)。
四、蔣干用雙關(guān)語的口吻對周瑜講:“白酒(指北軍)性暴,有些難飲哪!”周瑜雙手掏翎看酒杯,隨后一陣冷笑,這陣冷笑不論在面部表情和笑聲中,均要含有藐視之意。為此,先把腮部的肌肉適當收緊,然后用嘴角使肌肉向下,即能達到上述要求。
五、緊接前面的笑聲,周瑜唱完:“暴酒難逃三江口”,蔣干又來一句念白:“這順流而下,可是醉得快呀!”周瑜一聽,有些生氣,這一陣冷笑就和前面不同,這次冷笑要帶有怒意,所以笑的聲音既不是“哈哈”,也不是“嘿嘿”,而是“哼哼”,特別要注意的是,在第一聲哼字發(fā)音時,要帶有“噴音”,后面一陣哼字均要求帶有鼻音。
六、黃蓋深夜假報軍情,周瑜假裝訓斥后,二人一對面禁不住暗笑起來。這里所以暗笑,就是不能讓蔣干知道。因此不能笑出聲。但由于二人是實在熬不住才對笑起來的,所以在表演笑時,用舌頭頂在門牙后面的上顎,然后使勁念一聲“賦”,隨之流露出笑的表情就行了
【俞振飛口述? 徐希博記錄整理? 1981.4《上海戲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