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喜珠飾
2022-08-03 12:26 作者:天羅地網(wǎng) | 我要投稿

宋史紀(jì):仁宗宮中頗好珠飾。京師珠價騰涌,上患之。一日上在別殿,妃嬪畢集,所幸張貴妃至,首飾皆珠。上望見,舉袖掩面,曰:滿頭白紛紛的,沒些忌諱。貴妃慚,起易之,上乃悅。自是禁中更不戴珠,珠價大減。
【解】宋史記,仁宗時,宮中人好以珠為首飾,采買者多。因此京師中珍珠登時漲起價來。仁宗恐宮中相尚不已,風(fēng)俗趨于侈靡,思量要革他。一日在別殿上 游賞,諸妃嬪們都在左右。有個寵幸的張貴妃到來,頭上的頭飾都是珍珠。仁宗望見,故意把袖子遮了臉不看他,說道,滿頭插得白紛紛的,近于不祥之象,好沒些 忌諱。張貴妃慚愧,慌忙退去,摘下珍珠首飾,換了別樣首飾來,仁宗方才喜悅。從此宮中人只說仁宗厭忌此物,再不敢戴他。京師里珠價登時大減。
夫珠王珍寶,饑不可食,寒不可衣,而銖兩之間,其價不貲。糜費民財以供一時之玩,何益于用?故明君貴五谷而賤珠玉,蓋不以無益害有用也。然亦系人主之好尚何如。 觀仁宗一言,而珠價頓減,豈待于法制禁令哉?
【注】本則故事出自宋馬永卿編〈元城語錄解〉卷中。銖兩:形容極輕微的分量。不貲:無法計量。
標(biāo)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