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無限,畫出你心中的自然萬象!
繪畫是一門深受人們喜愛的藝術形式,而繪畫靈感則是每位藝術家必須面對的挑戰(zhàn)。靈感的源泉廣泛而多樣,它們可能來自于生活中的點滴細節(jié),亦或是藝術家內心深處的情感世界。我們經(jīng)常探討繪畫靈感的來源,希望能從多角度得到一些創(chuàng)作靈感的啟迪。?
靈感來自自然萬象,也來自廣闊宇宙。大自然是藝術的精髓之一,它提供了無窮的靈感源泉。繪畫家可以從自然中汲取色彩、形狀、紋理等元素,再融入自己的感悟和表達,創(chuàng)作出獨具個性的作品。比如,山水畫、花卉畫等常常以自然景觀為對象,展現(xiàn)了人與自然的和諧共生。
?

在繪畫領域中,動物題材一直備受畫家們的青睞。根據(jù)最近的藝術史研究,畫家對動物題材的喜愛可以追溯到古代文明時期。動物在人類生活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因此畫家們對動物的描繪具有豐富的內涵和象征意義。

中國的繪畫大師們也有幾位熱衷于動物題材,寫意國畫向來以簡練的筆法來表達傳神和意境之美,這些鼎鼎大名的畫家筆下的動物也栩栩如生,作品昂然靈動,堪稱一絕。
?
劉繼卣
劉繼卣(1918年10月3日—1983年11月5日),天津市人,杰出的中國畫家、連環(huán)畫藝術大師,新中國連環(huán)畫奠基人、泰山北斗、連壇第一人,是中國近現(xiàn)代美術史上卓有成就的動物畫、人物畫一代宗師。
?
劉繼卣為天津“八大家”之一的“土城劉家”后裔,自幼受其父著名畫家劉奎齡的影響,酷愛繪畫,1936年(16歲)入天津市立美術館西畫系,在油畫家劉鳳虎的指導下系統(tǒng)學習素描、速寫、水彩、油畫,并從劉子久學習山水畫技法,從陳少梅學習山水畫和人物。次年自謀職業(yè),開始賣畫生活。1947年在天津永安飯店舉辦個人畫展,一時蜚聲津京,受世人矚目。
?


?劉繼卣畫的人物仕女、花鳥走獸,多為工筆與寫意相結合,在其絢麗多彩和準確造型的的基礎上,顯得格外凝重、奔放、瀟灑、傳神。他的作品把西洋畫的情調滲透進中國畫的意境中,卻絲毫不露痕跡,形成自己獨特風格。他的藝術成就,引起當時美術界的重視。此后多次參加國內外畫展,屢獲好評。1954年毛澤東主席在天津接見了劉奎齡、劉繼卣父子,當展閱繼卣作品時,為之稱贊不已:“博古通今,劉氏出人材!”。
?




?李苦禪
?李苦禪(1899年1月11日—1983年6月11日)?,出生于山東省高唐縣三十里鋪李奇莊,原名李英、李英杰,字超三、勵公??,中國近現(xiàn)代大寫意花鳥畫家、書法家、美術教育家?,其代表繪畫作品有《蘭竹》《英視瞵瞵衛(wèi)神州》《雙棲圖》《墨荷》《紅梅怒放圖》《晴雪圖》《墨竹圖》《盛夏圖》《勁節(jié)圖》《松鷹圖》《盛荷》《群鷹圖》《水禽圖》等??;出版有《李苦禪畫選》《李苦禪畫集》等。?


李苦禪于1922年考入國立北平藝術??茖W校西畫系專修西畫;1923年,拜齊白石門下,成為齊派藝術第一位入室弟子,并與趙望云、孫之俊等友人成立了“吼虹畫社”,開始了探索“中西合璧”改革中國畫之路?。李苦禪作品繼承了中國畫的傳統(tǒng),吸取石濤、八大山人、揚州畫派、吳昌碩、齊白石等前輩的技法,融中西技法于一爐,滲透古法又能獨辟蹊徑,在花鳥大寫意繪畫方面發(fā)展出了自己特色。具有筆墨厚重豪放、氣勢磅礴逼人、形象洗練鮮明的風格,樹立了大寫意花鳥畫的新風范。
?



?
李可染
?
李可染(1907年3月26日—1989年12月5日),原名李永順,江蘇徐州人,中國近代杰出的畫家,齊白石弟子。
李可染自幼即喜繪畫,13歲時學畫山水。43歲任中央美術學院教授,49歲為變革山水畫,行程數(shù)萬里旅行寫生。72歲任中國美術家協(xié)會副主席、中國畫研究院院長。晚年用筆趨于老辣。擅長畫山水、人物,尤其擅長畫牛。

?
在山水畫方面,李可染主張“可貴者膽,所要者魂”、“用最大的功力打進去,用最大的勇氣打出來”,使古老的山水畫藝術獲得了新的生命。?他也強調作山水畫要從無到有,從有到無,即從單純到豐富,再由豐富歸之于單純。
?


在素描方面,李可染認為素描是研究形象的科學,素描唯一的目的就是準確地反映客觀形象。形象描繪的準確性,以及體面、明暗、光線的科學道理,對中國畫的發(fā)展只有好處,絕無壞處。?
李可染也提出過“采一煉十”的主張。意即,采礦是艱辛的,冶煉更加需要付出倍百倍的勞動,真正的藝術創(chuàng)造必須兼有采礦工人和冶煉家雙重艱辛和勤奮。

?

婁師白
?
婁師白(1918年6月2日—2010年12月13日),原名婁紹懷,曾用名婁少懷,字亦鳴,齋號老安館;湖南瀏陽人,1918年生于北京;1942年畢業(yè)于輔仁大學美術系,專事繪畫;生前為國家一級美術師,中國美協(xié)會員??,中國畫研究會理事、副會長,中國國際書畫藝術研究院研究員,燕京書畫社顧問,中國書畫函授大學名譽教授,北京人民對外友協(xié)理事,北京市政協(xié)委員;他全面繼承齊白石藝術技法特色,并有所創(chuàng)新,畫作簡練中有種生機勃勃的感覺,尤以畫小鴨子著稱;在藝術界有這樣的說法:齊白石的蝦,徐悲鴻的馬,李可染的牛,黃胄的驢,婁師白的小鴨子。
?


?
婁師白的筆下不僅限于擅長花卉、翎毛、草蟲和走獸,在人物山水畫方面亦有其特色,并且能詩善刻,可稱 為當今有多面造詣的畫家。他的作品表現(xiàn)筆墨 渾厚,意境清新,用色鮮而不艷,雅而不俗,師法自然,突出質感。如其代表作《蓖麻》《八哥百合》《鴨場》《層林盡染》《 漓江帆影》《三疊泉》等,都博得好評,其作品多次在國內外展出和各種刊物上發(fā)表,許多作品為國內外美術院校、博物館及收藏家收藏,如:中南海、人民大會堂、美術館、國賓館及駐外使館等。他不僅是一位享譽國內外的畫家,同時在繪畫理論上也有所建樹。除在刊物上發(fā)表過許多文章外,還出版有《怎樣制印》《畫鴨》《齊白石畫蝦》《齊白石繪畫藝術》以及《婁師白畫輯》《婁師白畫集》《婁師白印譜》等著作。



?
?
徐悲鴻
?
徐悲鴻(1895年7月19日—1953年9月26日),原名徐壽康,漢族,江蘇宜興屺亭鎮(zhèn)人,中國現(xiàn)代畫家、美術教育家,景星學社社員,曾留學法國學西畫,歸國后長期從事美術教育,先后任教于國立中央大學藝術系、北平大學藝術學院和北平藝專,并與厲麟似等聯(lián)合發(fā)起創(chuàng)立了中意文化協(xié)會。?其主要繪畫作品有《田橫五百士》《九方皋》《漓江春雨》《泰戈爾像》《奔馬》等。
?


在向西方藝術學習的過程中,徐悲鴻思考的是中國美術現(xiàn)代演進所需要的新的價值和內涵。這種精神還體現(xiàn)在他對“傳統(tǒng)”與“創(chuàng)新”的辯證判斷上。他的藝術從中國畫起步,因此對中國畫的歷史和價值有自己的評價,一方面尖銳批判因循守舊的觀念和思想內容上的歷史局限,一方面積極弘揚中國畫藝術傳統(tǒng)的精華,引導畫壇的目光朝向唐宋時期中國畫的寬廣意境和宏大氣象,并上溯中國畫作為東方藝術代表的體系性價值。?
?

徐悲鴻畫馬,是將自己的個性和政治理想寄寓其中的。他的馬除了在《九方皋》中的那匹才有繩轡,其他許多馬,都是一無繩轡,二無鞍蹬,自由自在反映了人民熱愛自由的精神。隨著祖國命運的起伏變化,不同歷史時期他畫出了不同情態(tài)的馬,解放前的奔馬或馳奔,或駐足,或企望;而當祖國解放、人民新生時,他的馬縱身奔馳,歡騰跳躍,畫家的強烈愛憎躍然紙上。
?


?畫家對動物題材的喜愛源自對大自然的敬畏與熱愛,也是他們對生命力的理解與展現(xiàn)。通過畫筆,畫家們以獨特的視角訴說著動物世界的故事,讓我們更加深入地體驗到動物們的生動與靈動。讓我們一起欣賞和感受,畫家們在藝術中給予動物無盡的美好。這就是畫家眼中的動物奇妙之旅。
?
毛瑞辭老師對動物題材的數(shù)字雕刻表現(xiàn)出濃厚的興趣。他運用建模軟件創(chuàng)作出各種生物體的自然美感,深入研究如何以數(shù)字技術展示動物的獨特之美。無論是現(xiàn)實里的動物、恐龍,還是幻想中的奇幻生物,都在毛瑞辭老師手中活靈活現(xiàn)。
?


?
動物在藝術中具有獨特的審美價值。畫家們通過描繪動物的美麗、優(yōu)雅或奇特之處,傳遞自己的審美觀念,并激發(fā)觀者的審美情感。也是在提醒觀眾對大自然的保護和熱愛,我們共同生活的星球需要我們每個人的保護。
?
近期毛瑞辭老師發(fā)布了最新作品——照夜白。
?


?
照夜白是唐玄宗的汗血寶馬,是寧遠國王獻給唐玄宗的禮物,唐玄宗很喜愛這匹寶馬,給它取名為“照夜白”。據(jù)說,是因為這匹寶馬晚上的時候可以照亮整個夜空,所以才叫“照夜白”。
?

?著名畫馬大師徐悲鴻曾在采訪中說:“畫馬沒有固定的造型,而真正賦予馬生命的是畫家本人,我只是經(jīng)常觀察馬的造型,才能下筆如有神?!?/p>
?
在所有動物中,馬是身材高大且各部分最為勻稱和優(yōu)美的。它們修長的身軀、壯實的四肢和精確的比例使其成為自然界中一種獨特的生物。馬具有強壯的體力和優(yōu)秀的奔跑能力,是無數(shù)人類活動中的得力助手。除此之外,馬還具備出色的適應能力和智慧,使其成為人們長期依賴的重要生物。馬的美麗和實用性使其在動物界中不可替代,它們不僅令人驚嘆,更是人類文明共同進步的見證。
?
馬在古代有很高的地位,在很多的傳世名畫中都能見到馬的身影,或著重刻畫、或獨為主體、或幾筆帶過,馬的身影在畫中經(jīng)常出現(xiàn),還有一個非常重要的原因是,馬在古代作為軍功,出行方式的工具,所以出現(xiàn)的頻率很高,而有幾位帝王非常喜歡自己的馬,讓宮廷畫師專門為其作畫,于是就有了我們今天看到的躍然紙上的如此神駒。
?

?
繪畫靈感的來源多種多樣,無論是來自自然、文學、藝術史還是個人經(jīng)歷,每一個繪畫家都可以從中汲取靈感的養(yǎng)分。希望本文能夠給您帶來一些啟發(fā),使您在創(chuàng)作中找到屬于自己的繪畫靈感源泉。以此,愿每一位藝術家都能以獨特的方式創(chuàng)作出令人驚艷的作品,傳遞藝術之美。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