擊鼓罵曹:真實還原《三國演義》中曹操與禰衡的恩怨歷史




《三國演義》里哪個角色最招人罵?
恐怕得算是曹操吧。
“亂世之奸雄”——當許劭對曹操做出如此評價的時候,曹操還是一個20歲不到的少年,尚未出仕為官,但此時的他已經(jīng)背負了“奸雄”的原罪。
后來與袁紹交惡,雙方構(gòu)兵,袁紹手下的筆桿子陳琳發(fā)檄文聲討曹操說“贅閹遺丑,本無懿德”:曹操的祖父曹騰是漢桓帝信賴的宦官,一個太監(jiān)的孽種能是什么好玩意兒?沒瞧見嗎,我大漢朝廷就是讓這幫子太監(jiān)搞壞的!

“贅閹遺丑”已經(jīng)算是掘祖墳的難聽話了,但陳琳還算不得《演義》里罵曹操罵得最狠的人。罵曹操最狠的毒舌是禰衡。
他說曹操“眼濁、口濁、耳濁、身濁、腹?jié)?、心濁”,從里到外,從頭到腳,樣樣兒都不干凈。而且罵曹的時候,《演義》說:
衡當面脫下舊破衣服,渾身盡露,坐客皆掩面。衡乃徐徐著褲,顏色不變?!度P(guān)演義·禰正平裸衣罵賊》


在很長的時間里,我一直弄不明白:曹操究竟怎么著禰衡了呢,禰衡這么罵他,還光著屁股罵他?
這話曹操倒是問過陳琳——你罵我就算了,罵我爸爸、罵我爺爺算怎么回事兒?陳琳無奈地一拱手:沒法子,我端著袁紹的飯碗,食人之祿,忠人之事,明公海涵吧!
陳琳如此,那禰衡又為什么呢?《演義》里的說法是:
操遂使人招(禰)衡至,禮畢,操不命坐?!度龂萘x·禰正平裸衣罵賊》
這是說當禰衡第一次拜見曹操的時候,行禮過后,曹操沒有及時給他看座兒。就這么大點兒事兒,便引發(fā)了“擊鼓罵曹”的故事:
沒被請坐的禰衡拿話羞辱曹操和他的文臣武將,曹操反將一軍,任命他為鼓吏——讓你做回下九流的戲子,給爺們樂呵樂呵,別老端著讀書人的臭架子。禰衡脫去青衫,擊鼓罵曹,把畢生的文采都用在了奚落曹操上頭。

“擊鼓罵曹”是《后漢書》里有明文記載的,并非文人杜撰。但要說禰衡和曹操之間結(jié)下的梁子是一張凳子引發(fā)的公案,那絕不是事實。
因為《后漢書》里說:
融既愛衡才,數(shù)稱述于曹操。操欲見之,而衡素相輕疾,自稱狂病,不肯往,而數(shù)有恣言?!逗鬂h書·禰衡傳》

根據(jù)這個記載,在擊鼓罵曹事件之前,孔融就曾經(jīng)多次向曹操推薦禰衡,曹操也一直想聘請他,但禰衡對曹操“素相輕疾”——長期以來,就看不起甚至憎惡曹操這個人。他們之間應(yīng)該老早就結(jié)了怨了!那又是因為什么事兒呢?
《后漢書》載:
興平中,(禰衡)避難荊州。——《后漢書·禰衡傳》
禰衡是山東平原郡般縣人,在漢獻帝興平年間為了避難,背井離鄉(xiāng),南下荊州。在興平年間,山東發(fā)生了什么?

原來,漢獻帝興平元年,曹操之父曹嵩被徐州牧陶謙殺害,為報父仇,曹操興兵血洗徐州。這場戰(zhàn)爭的規(guī)模很快擴大,甚至將當時的青州牧田楷、平原相劉備都卷了入進來。
在戰(zhàn)場上,失去理智的曹操攻城略地,殘害平民,用徐州百姓的鮮血來發(fā)泄自己心中的仇恨。禰衡很可能是為了躲避這場戰(zhàn)禍,才被迫逃離家鄉(xiāng),南下避難的。
這時他雖然還沒有和曹操見過面,但曹操在禰衡的心里已經(jīng)是個殺人不眨眼的魔頭了!所以《后漢書》說他“素疾曹操”,對曹操的怨恨多半來源于此。

至于對曹操的輕賤,則多半是因為禰衡看不起曹操的出身。
禰衡后來從荊州北上許都,這一時間他交游或評論過的人,如陳群、司馬朗、荀彧、楊修、孔融等等,幾乎清一色都是士族出身。
雖然《后漢書》并沒有交代禰衡的家世,但從這個朋友圈推論,他大概不會出身寒門,至少,在政治立場上禰衡是與士族站在一起的。而自桓、靈以來,東漢朝廷黨爭,士族同宦官長期水火不容,親近士族的禰衡看不起太監(jiān)的孫子曹操也就無足怪。


不過話說回來,上面的兩點原因雖然讓禰衡對曹操的印象極其惡劣,但還不足以讓禰衡與曹操公開撕破臉。真正讓二人矛盾激化的,是曹操在禰衡求官的過程中做手腳。
禰衡從荊州前往許都,本來就是為了出仕為官。所以《后漢書》說他來到許昌的時候“陰懷一刺”——揣著一封名帖,準備找個合適的機會投出去。
東漢做官的途徑有兩種,一為“舉”;一為“辟”?!芭e”、“辟”都是推薦制,只不過是向不同的人推薦。
所謂“舉”,是指官員直接向皇帝推薦人才,如果考核通過,就是天子之臣,工作上直接對皇帝負責。可東漢的朝廷重臣如大將軍和三公都可以開府治事,建立獨立的辦公機構(gòu),他們也有權(quán)力自行選拔屬僚。
“辟”就是向開府的重臣推薦人才,入仕之后,這些官員在工作上對自己的上司負責。

當禰衡來到許都的時候,朝廷里也是這么個情況。漢獻帝雖然沒有實權(quán),但為皇帝服務(wù)的官僚機構(gòu)還在,許多人也是奔著效忠皇帝才來許都求職的。至于掌握實權(quán)的曹操,以司空之職開府治事,他有獨立于漢獻帝之外的私人班底,也因此要費心思和漢獻帝“搶人才”。
禰衡最初求職許都的時候,他的好朋友——那個同樣討厭曹操的大士族孔融率先向漢獻帝舉薦了禰衡,洋洋灑灑寫了一篇很漂亮的推薦書,結(jié)果泥牛入海,杳無音信。舉薦無果,孔融轉(zhuǎn)而向曹操推薦禰衡,曹操欣然答應(yīng),屢次表態(tài)要見一見禰衡。

此時朝廷里的事兒,“舉”和“辟”都是曹操一張嘴說了算,孔融“舉”禰衡于天子,沒了下文,反倒是曹操那兒不斷暗示他有“位置”,這不是明擺著的嗎?就是曹操在背后搗鬼:他不想讓禰衡作漢獻帝的官兒,想把禰衡拉到自己的司空府里來。
禰衡對曹操的成見本來就深,他只愿意向漢獻帝稱臣,不愿意做曹操的屬僚,所以曹操屢次征辟他,他一直推說自己有病,死活不答應(yīng)。而曹操呢,背地里作梗,阻止?jié)h獻帝征召禰衡,當面又腆著臉把禰衡往自己身邊拉。兩面三刀,你曹操是人是鬼?照著禰衡的驢脾氣,能不開罵么?

雖然禰衡是擊鼓罵曹了,但在《后漢書》的記載中,曹操對他還是大度的。曹操笑著說:
“本欲辱衡,衡反辱孤?!薄逗鬂h書·禰衡傳》
總是拿著熱臉貼人家的冷屁股,曹操心里不是沒有氣。他本想借著任命鼓吏的這件事情羞辱一下禰衡,殺一殺他的威風。沒想到禰衡擊鼓罵曹,反倒羞辱了曹操。
但即便如此,曹操仍然沒有放棄招攬禰衡的努力。
擊鼓罵曹事件后,孔融替禰衡去向曹操說情,曹操顯示了既往不咎的風度——這也說明此時的曹操對人才的吸引力不高,在東漢這個極端看重出身門第的士族社會中,宦官之后畢竟不如袁紹那樣四世三公的家世光鮮亮麗,所以他得放下身段,禮賢下士——曹操向孔融表達了愿意與禰衡當面和解的愿望,并特別囑咐門吏,一旦禰衡登門拜訪,即刻通報,不得怠慢。

誰想到禰衡最后倒是來了,但他不是來與曹操和解,而是來罵曹操的。而且就站在大門口,拄仗而罵。這一罵,徹底罵散了曹操對禰衡最后的好感,不得已只能絕了念想,將這個桀驁不馴的麻煩打包發(fā)往荊州,遠遠地送到劉表那兒去了。
本文系小書房1538(XSF1538)的晉公子原創(chuàng)。已簽約維權(quán)騎士,對原創(chuàng)版權(quán)進行保護,侵權(quán)必究!如需轉(zhuǎn)載,請聯(lián)系vx:NYXDDqy授權(quán)。
歡迎分享轉(zhuǎn)發(fā),您的分享轉(zhuǎn)發(fā)是對我最大的鼓勵 !
— THE END —
文字|晉公子
排版|奶油小肚肚
圖片|網(wǎng)絡(lu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