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huán)太平洋國際影響
2013年7月31日,好萊塢大片《環(huán)太平洋》在中國上映了,共斬獲6.95億人民幣的票房,折算成美元的話是1.12億美元,超過北美本土1.02億美元的票房,讓《環(huán)太平洋》成為自1994年好萊塢第一次進入中國市場以來首部中國票房超越北美本土票房的電影,具有里程碑的意義! 然而,就是這樣一部具有里程碑意義的電影,在上映的時候卻引發(fā)了不小的爭議,原因就是其字幕翻譯有問題:把“ELBOW ROCKET”翻譯成了“天馬流星拳”,把“JAEGER”翻譯成了“賊鷗”,把“MAKO MORI”翻譯成了“森麻子”,把“CATEGORY”翻譯成了“代”,把“I'M A DOCTOR”翻譯成了“我是個醫(yī)生”等等 《環(huán)太平洋》的字幕翻譯不是別人,而是賈秀琰,她之前因為《黑衣人3》的翻譯而引起不小的爭議,沒想到她因為《環(huán)太平洋》的翻譯再度引發(fā)了爭議。 在此,我們來認真分析,為什么賈秀琰的這些翻譯讓那么多人感到不舒服。 1. 天馬流星拳 這是《環(huán)太平洋》中引起最大爭議的翻譯,很多人表示這種翻譯根本脫離了原意。 對此,賈秀琰表示這種翻譯是為了致敬日本動漫:“但因為在發(fā)力時它的動作和天馬流星拳原理相似,都是手臂蓄力,打出好幾次重擊。于是這句在翻譯時我覺得用‘天馬流星拳’一詞也符合導(dǎo)演深受日本動漫影響的作風?!? 但是在我看來,這種說法根本就是在胡說八道,我可以列舉大量的證據(jù),證明“ELBOW ROCKET”跟“天馬流星拳”是兩種完全不同的招式,沒有任何的相似性。 “天馬流星拳”是星矢通過自己身為圣斗士所擁有的超能力而發(fā)出的,而“ELBOW ROCKET”是危險流浪者通過啟動安裝在其肘部的火箭推進裝置而發(fā)出的,兩者在招式發(fā)出方式上就存在著不同;“天馬流星拳”可以超過音速,在星矢開啟第七感的時候可以達到光速,達到最高境界的時候甚至可以超過光速,而“ELBOW ROCKET”再快也絕對不可能使危險流浪者的出拳速度超過音速,更不可能達到光速,要說超過光速那根本就是在無稽之談“手臂早TM跟機體脫離,飛出去了都~~);“天馬流星拳”每秒鐘可以打出數(shù)百拳,而“ELBOW ROCKET”每次只能使危險流浪者打出一拳,而且時間絕對會超過一秒鐘;“天馬流星拳”之所以叫做“天馬流星拳”,是因為行駛在發(fā)出這種招式的時候其肘部一定會朝向天馬座星位的,而“ELBOW ROCKET”發(fā)出是沒有任何的方向、位置限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