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手就會搭,南禪寺大殿
中國古建筑積木模型系列經(jīng)歷了基礎知識和建筑基本發(fā)展的幾個作品之后,迎來了首個完整建筑積木模型。
讓我們把視線轉到山西,一個廣袤的省份堪稱中國古建筑的地面博物館。隱藏在山西省忻州市五臺縣西南的陽白鄉(xiāng)李家莊附近的陽白溝小銀河的北岸,一座原功能可能是鄉(xiāng)村的佛堂在歷經(jīng)千年之后,成為了中國木構建筑的鼻祖。
唐建大佛殿,為南禪寺主殿,外觀秀麗,形體俊美、古樸。三間正殿高大雄偉,據(jù)實際測量,面寬十一點六二米,進深九點九米,大約是佛光寺東大殿六分之一大小。方整的基臺幾乎占了整個院落的一半,大殿三間見方,單檐灰瓦歇山頂,全殿由由臺基、屋架、屋頂三部分組成,共用檐柱12根,殿內沒有天花板,也沒有柱子,梁架制作極為簡練,墻身不負載重量,只起隔擋的作用。屋頂重量主要是通過梁架由檐墻上的柱子支撐。檐墻起間隔內外和防御風雨侵襲的作用。四周各柱,柱頭微向內傾,與橫梁構成斜角;四根角柱稍高,與層層迭架、層層伸出的斗拱構成“翹起”。即使梁、柱、枋的結合更加緊湊,增加了建筑物的穩(wěn)固力,又使出檐深而不低暗,使整個大殿形成有收有放、有抑有揚、輪廓秀麗、氣勢雄渾的風格,給人以莊重而健美的感覺。屋脊兩端裝飾著鴟吻。全殿結構簡練,形體穩(wěn)健,莊重大方,體現(xiàn)了我國中唐大型木構建筑的顯著特色。
-----百度百科
實際的南禪寺大殿,面闊三開間,總面積不到120平方米。憑借自己的荒僻的地理位置和相對干燥的生長環(huán)境,倔強地站在那里、千年不倒。
“取材便利”曾經(jīng)是中國古建筑使用木材作為主要建筑材料的原因,而風沙、雨水、地震等自然災害和戰(zhàn)火等人為災害使得木材的持久程度逐步降低。中華大地上屹立千年的木材建筑屈指可數(shù),南禪寺大殿是其中最為古老的建筑。
積木模型采用了1:45的比例進行縮小,呈現(xiàn)形式是半敞開,正立面左面為1974年修繕之后,右面為修繕之前,將建筑的歷史濃縮在積木模型之中。
各種建筑細節(jié)以及與修繕匹配的來龍去脈詳見下面圖片:
內部空間將近48X48顆粒單元不設柱是對于積木模型的極致挑戰(zhàn),運用古人構建南禪寺的結構方法,則迎刃而解。
模型尺寸較大,適合擺放在玄關鎮(zhèn)宅。
如果你想搭建這個模型,那么我們幫你做好了細致的分包,高清搭建說明手冊也有800頁之多,極具挑戰(zhàn)性。(請移步摩點,跟進項目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