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妖魔化嚴重的法家思想到底講了些啥? 《韓非子》硬核解析(一)

根據《史記·老莊申韓列傳》記載,韓非是韓國的宗族公子,“為人口吃,不能道說而善著書”。韓非所處的時代是中國歷史上諸侯爭霸、戰(zhàn)亂連綿的空前動蕩時期,他目睹了韓國屢次敗于秦國,損兵削地,國勢日衰,便多次上書韓王,希望韓王變法圖強,但韓王均不采納。當時有一位叫堂谿公的人,勸韓非行禮辭讓,修行藏智,以求身全名遂,而不要設法度以犯眾怒,舍安途而行險道,但韓非表示提倡法治,乃是“利民萌便眾庶之道也”,自己不會改變信念,便繼續(xù)宣傳自己的法家思想主張,并結合現(xiàn)實寫下了《孤憤》、《說難》、《五蠹》、《內外儲說》、《說林》等十余萬言的著作。
韓非的著述流傳到秦國,秦王嬴政讀后十分欣賞,說:“寡人得見此人與之游,死不恨矣!”李斯告訴秦王說這是韓非所著之書,秦王馬上進攻韓國索要韓非。韓非到了秦國,取得了秦王的信任,卻招致了李斯的嫉妒。韓非到了秦國后曾上書秦王應先進攻趙國和齊國、暫緩進攻韓國,并揭發(fā)秦王的寵臣姚賈私交諸侯,李斯便聯(lián)合姚賈一同向秦王進讒言,誣陷韓非是韓國的奸細。秦王受蒙蔽,下令將韓非治罪。不久,秦王悔悟,派人去救韓非,但韓非已死于獄中。這一年是秦王嬴政十四年(前233),著名學者錢穆先生在《先秦諸子系年》中根據韓非和李斯同學于荀卿的史實,假定韓非與李斯年齡相當,推定韓非生于前281年,死時約四十八歲。現(xiàn)在學術界大多采用這一結論。
韓非為先秦法家思想的集大成者,他對商鞅的嚴刑峻法思想,申不害的“術”治觀念,慎到的“勢”治學說都有批判地繼承。他肯定了商鞅的“刑重而必”、“法不阿貴”、“任法不任智”、“修耕戰(zhàn)”及“告奸連坐之法”,卻批評他“無術于上”,在“術治”方面的不足。他認為申不害雖懂得使韓昭王用術,卻“未盡于法也”,致使韓國有“法不勤飾于官之患也”。至于慎到則僅僅言及“勢”而沒有涉及“法”和“術”。韓非清醒地認識到了商、申、慎三人理論的長短利弊,故能取長補短,形成了自己法、術、勢相結合的法家思想體系。
韓非的文章,收集在《韓非子》一書中?!俄n非子》原名《韓子》,至宋,因尊唐代韓愈為韓子,改稱韓非書為《韓非子》。《韓非子》大概是漢代劉向整理內府圖書時編集而成的?!稘h書·藝文志》“諸子略·法家”類著作著錄“《韓子》五十五篇”。梁代阮孝緒《七錄》也著錄為“《韓子》二十卷”,后來《隋書·經籍志》、《舊唐書·經籍志》、《新唐書·藝文志》、《宋史·藝文志》都著錄為“《韓子》二十卷”。這個著錄,與今天的通行本相同?!俄n非子》現(xiàn)在可知的最古的刻本為宋乾道本,但今已不存,傳世的有清張敦仁影鈔本和吳鼒嘉慶二十二年的復刻本,清初錢曾述古堂本也是影鈔宋乾道本(“四部叢刊”用此本)。明代最有影響的有《韓子迂評》本、至今仍流傳的《道藏》本和明萬歷趙用賢刊刻的“趙用賢本”,清人的本子一般都是在此基礎上的翻刻。
《韓非子》五十五篇文章,按內容來看可分為十組。第一組包括《五蠹》、《八說》、《六反》、《詭使》、《亡征》五篇,這組文章通過細致的分析,批判了他所否定的各種社會現(xiàn)象,然后提出了自己的法治理論。第二組包括《奸劫弒臣》、《說疑》、《愛臣》、《八奸》、《備內》五篇,重點分析了奸臣篡權的各種陰謀活動,還分析了宮廷內部潛藏的危險。第三組包括《孤憤》、《說難》、《難言》、《和氏》、《人主》、《問田》六篇,跟韓非的政治經歷有關,表明了作者的政治立場。第四組包括《八經》、《定法》、《有度》、《心度》、《守道》、《制分》、《飭令》、《二柄》、《南面》、《用人》、《安?!?、《三守》、《難勢》、《功名》共十四篇,是韓非為君主設計的建國綱領,全面論證了他的專政理論和方法。第五組包括《顯學》、《忠孝》、《飾邪》、《問辯》四篇,主要批判了先秦諸子各家的學術主張,表達了加強思想控制的要求。第六組包括《揚權》、《主道》、《解老》、《喻老》、《大體》、《觀行》六篇,主要是解說《老子》或黃老之道以表明自己的哲學觀點。第七組包括《難一》、《難二》、《難三》、《難四》四篇,采用辯難的方式,闡述了韓非的政治觀點。第八組包括《內外儲說》六篇和《十過》,韓非從大量的歷史故事和民間傳說中概括出一些論點,進一步論述了其法、術、勢相結合的法治理論,這幾篇文章形象生動,文學性強。第九組包括《說林》上、下兩篇,是韓非搜集的原始資料。第十組包括《存韓》、《初見秦》兩篇,是與韓非相關的歷史事件的記錄,非韓非所作。
韓非的文章觀點鮮明,邏輯性強,筆鋒犀利,分析精辟,文風峻刻,而且富有文學色彩,歷來為人們所推崇,是先秦諸子散文走向成熟的杰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