勤耕教壇育桃李 三尺講臺詮奉獻 平橋區(qū)第三小學語文教師張淑賢
“教育的核心就是師愛,教師的教育對象是人,一定做一個有溫度的老師。”這句話一直是她所秉承的教育理念,她就是信陽市平橋區(qū)第三小學語文教師張淑賢,從事教學工作已經(jīng)25年了的她,和學生的相處,有一套自己的辦法,其秘訣就是愛和信任。
之所以選擇做一名教師,這要從張老師的中學時代說起,那個時候剛從師范學校畢業(yè)的老師們激情飛揚,充滿青春活力,普通話標準,用最飽滿的熱情在課堂上揮灑汗水,這一幕深深扎根于中學時代的張老師心中,當老師的種子就這樣在她的心里萌芽了。
做一名認真負責的好老師,是要有仁愛之心。要用愛培育愛、激發(fā)愛、傳播愛,通過真情、真心、真誠拉近同學生的距離,滋潤學生的心田;把自己的溫暖和情感傾注到每一位學生身上,用欣賞增強學生的信心,用信任樹立學生的自尊,讓每個學生都健康成長,讓每個學生都享受成功的喜悅。因此在班級課堂中,她有著自己獨特的教研方式,該嚴則嚴,讓學生們明白尊師重道,連調(diào)皮的孩子們亦能靜得下心,而在平時日常休閑與學生的相處中,她對待學生則會一如她名字,親切溫柔,亦師亦友,常懷仁愛之心,努力成為學生的良師益友。
同時她非常注重孩子的課外閱讀,從四年級開始,她便指導孩子進行名著閱讀,除了周四下午的閱讀課之外,還不惜抽出一兩節(jié)語文課進行閱讀交流和探討,在她所在的班級中出現(xiàn)了許多的“水滸迷”和“三國迷”,就連別的學科的老師見到了都不得不夸一句“被書喂養(yǎng)的孩子語文素養(yǎng)就是高?!?/p>
歷經(jīng)幾輪的大循環(huán),今年9月,張老師又從六年級回到了一年級,一場又一場美麗的遇見,讓她品嘗了不同的滋味,欣賞了別樣的風景。引領(lǐng)、陪伴、助力孩子,看著他們不斷前行、拔節(jié)、蛻變。她覺得沒有什么比見證孩子的成長更快樂和幸福的了。
現(xiàn)如今帶領(lǐng)一年級學生,張老師深知一日之計在于晨,每天早上10分鐘的晨讀,她的詩詞小達人就是從這里得到的滋養(yǎng)。中小學階段正是記憶的黃金年齡,大量積累,大有裨益,猶如在心里埋下美好的種子,有朝一日破土萌芽,很快便一派蔥蘢枝葉葳蕤。只有厚積,才能薄發(fā)。學期初,她會把一學期的詩詞任務安排下去,讓學生根據(jù)班級的進度來背誦,有一部分學生總是提前完成任務,而印象最深的就是一名叫周梓煒的學生。在他爸爸的監(jiān)督下,每日背誦一首詩詞,節(jié)假日也不中斷,不知不覺中背了800多首詩詞,學習詩詞成了他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詩詞濡養(yǎng)心靈,靈魂自帶香氣。上課如果老師講到某個詩人的某一首詩,他就能脫口誦出,引起同學們伸頸、側(cè)目、豎起大拇指。在周梓煒的榜樣帶動下,班級內(nèi)掀起了背誦古詩詞的高潮,500多首,600多首,700多首……在她的班級里比比皆是,孩子們思想和靈魂受到了美的浸潤和洗禮,在孩子們?nèi)〉贸删偷耐瑫r,張老師也與有榮焉。
在采訪中張老師說起了一件故事,有次課間自由活動時班級中的一名學生不小心摔倒了,放聲大哭一直喊痛,他的臉上更是有著一塊很大的淤青。張老師看到后的第一反應就是迅速抱起他,當孩子緊緊地摟著張老師的脖子足足有一分鐘,并且淚中帶著笑告訴她“張老師,我不疼了!”,剎那間師愛與母愛的光輝,滿滿地充溢在張老師的心頭。在課堂上,張淑賢孜孜不倦,教書育人;課堂外,則與家長共同育人,成為溝通孩子與家長的橋梁。
不斷改進教學方法、不斷更新教學理念,用生動有趣的方式結(jié)合書面文章投入課堂,用飽滿的感情讓學生帶入情境中去是張老師前進的方向。做一個在孩子們身邊陪伴見證他們成長的老師,讓孩子們勇敢地在自己的人生舞臺閃耀光芒,努力成為更好的自己是她的目標。(買祥發(fā)、王君蕊、張杰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