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親節(jié)的禮物
父愛輪廓清晰,描述父愛的參考物形象鮮明,容易記憶。人們歌功頌德父愛的同時,母愛往往一筆帶過。除了母愛偉大寥寥四個字,實在找不出更合適更對等的事物拿來參照。
都說母愛是本能,會不會是一種誤解,沒有養(yǎng)育激發(fā)不了這種本能。母愛會不會是孕育過程中產(chǎn)生的情感紐帶,因為撫養(yǎng)和陪伴才成為親人,這個過程中母愛也成為一種責(zé)任和擔當。

相比于父愛的高大、立體,母愛是瑣碎零碎的,揉合在時間的針腳里,幻化成日常的點點滴滴,容易被忽略卻無處不在。母親把全部功力悉數(shù)傾注于兒女,養(yǎng)育耗盡心力,犧牲了容顏、夢想還有女人的驕傲和柔情。不要跟一個母親談理想,因為殘忍,也不要埋怨一個母親話題全是兒女,因為母親親手折斷自己的理想,為兒女鞍前馬后,只為他們插上翱翔的翅膀。
母愛是純粹的,母愛也是多合一的,既是母親,也是保姆、營養(yǎng)師和人生導(dǎo)師,飲食起居、安全教育事事具細,也要面面顧到。所以母愛無法完整的單獨拎出來,每一聲的嘮叨和叮囑背后,是數(shù)不清的牽腸掛肚。

正因母愛的無形和瑣碎,母親的感受和情緒自然被忽視,廚房偶爾傳來的嘆息,沒人留意;餐桌前的胃口欠佳,沒人安慰;兒女只有無盡的索取,抱怨飯菜不和胃口,不滿來回嘮叨。沒覺有何不妥,因為這是母親的職責(zé),自然被解讀為理所當然。
整日圍著廚房和家庭,人們漸漸遺忘母親也曾懷揣理想,也曾唱響個人愛好;取而代之的,全部被家人起居一日三餐占滿,母親默默的把青春底片束之高閣,藏在鍋碗瓢盆后面,獨自一人時黯然睹物神傷。

似乎懂得為何母親不讓兒女下廚房,我曾開玩笑說做家庭主婦挺好,母親淡淡回一句:“你以為照顧人容易嗎?”這也許是大部分母親的心聲。一旦有了孩子,孩子自然成為母親生活的全部。
每個人心中都有母親的嘆氣聲一直回蕩,也許是成年后對這份沉甸甸的母愛領(lǐng)悟太遲的愧疚,還有對母親的不理解的自責(zé)。除此之外,兒女所能做的回報太少太少,因為沒有經(jīng)歷養(yǎng)育的艱辛付出,體會不了其中的情感付出。慈烏反哺,誰敢輕易說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