難怪晚清后期總挨打,看看清朝第一位外交官,被語言暴力生生扼殺
初讀中國近代史的朋友,可能常常有這樣的一個疑問,為啥晚清政府經(jīng)常挨打,而且一打就是“喪權”“割地”“賠款”,英、法、美、德、意、俄這些最早經(jīng)歷工業(yè)革命的國家。

長矛火銃對戰(zhàn)強艦厲炮的確打不過,但是被曾經(jīng)被中華家打的找不到南北,和晚清政府同是被西方這些國家侵略殖民的國家,為什么也能在19世紀末把晚清政府給打趴下呢?
這個原因有許多方面,我們可以從中國歷史上被“語言暴力”生生扼殺的第一位外交官身上找到些許原因吧!
天朝上國的“外交”
在中國第一個中央集權制封建君主制王朝——秦朝建立開始,以整個漢中平原為核心,中國的先民們幾乎都認為自己是世界的核心,包括政治、經(jīng)濟、文化都是中心。

的確在滿清入關之前,中國都是代表著世界各方面的最高水平。甚至到了乾隆時期,紫荊城也是世界上最為繁華的城市。
所以逐步造就中國人心中,不管哪朝的中央政府都是泱泱大國,世界上邦,周圍的都是不勝開化的蠻夷,中央政府與其他國家的交往,如果是和平就是朝見或者招撫,反之就是征討或平叛。
無論何種形勢都是“自下而上”的,完全沒有什么國家與國家平等的概念。中國古代最大規(guī)模的對外交往交往——鄭和七下西洋,其目的也就是“宣揚德化,畏威懷德”。

再后來,當晚清事情的百姓聽到朝廷失敗的時候,最多的感慨就是“世道變了,孫子都欺負到爺爺頭上了”。
落后就要挨打
進入明朝中后期,隨著東南海盜猖獗,倭寇匪患不斷,明朝政府逐步下令海禁,一直到清朝乾隆時期,中國人徹底的把自己封在了自己“天朝上國”“地大物博”的美夢之中。

此時,歐洲各國經(jīng)歷了“大航?!睍r代,積累了大量掠奪而來的財富,逐漸走上了資本主義道路,經(jīng)過了第一次工業(yè)革命的重大變革,國家經(jīng)濟軍事實力得到跨時代的提升。
為了攫取商品市場和原料產(chǎn)地,從而獲得最大的財富,他們把目光放向了東方這個古老的國家。
歷史記載,當廣州江面出現(xiàn)高鼻子、紅頭發(fā)的英國人及他們開的鐵甲戰(zhàn)艦的時候,我們奉命抵抗的清軍將領下令,將老虎的骨頭扔進海里,妄圖引起“龍王憤怒”而引發(fā)海嘯,來掀翻英國人的船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