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dǎo)引〗三國殺重鑄計劃3.1-秉心鑄魂:新牌堆概覽(下)非即時牌部分

上篇:

新觀眾建議先看看這篇總起文哦~

現(xiàn)在繼續(xù)新牌堆的介紹~

延時錦囊牌(9/209,占比4.3%)
【天罰】:出牌階段,對你使用。
若結(jié)果為黑桃2~9,則其受到3點雷電傷害;否則將【天罰】移入其下家的判定區(qū)里。
<富甲>你摸一張牌。
毋速天罰,赦圖不谷,則所愿也。
《左傳》
替換一張【閃電】(紅桃Q),附帶<富甲>標記。

☆為閃電加上了富甲效果,“強盛者藉由宣稱天罰來為自己牟利”??纯从袥]有人會冒著被雷劈的風險摸一張牌。

【笑里藏刀】:出牌階段,對一名其他角色使用。
當【笑里藏刀】進入一名角色的判定區(qū)時,其回復(fù)1點體力;若結(jié)果不為紅桃,則其失去2點體力。
信而安之,陰而圖之;備而后動,勿使有變。剛中柔外也。
《三十六計》
替換一張【閃電】(黑桃A)。

☆換掉一張閃電,本牌堆里已經(jīng)有很多幫助弱勢者翻盤的牌了,就適當減少了帶有不確定性的翻盤牌閃電。A依舊代表著尖刀。
☆牌堆里唯一一張既能回血也能扣血的牌,在有穩(wěn)定改判的把握下你甚至可以把它當桃用。判出紅桃代表著真心。

【關(guān)門捉賊】:出牌階段,對一名于此階段失去過手牌的角色使用。
若結(jié)果不為黑桃,則跳過此回合的出牌階段。
小敵困之。剝,不利有攸往。
《三十六計》
替換三張【樂不思蜀】(紅桃6/黑桃6/梅花6)。



☆對樂不思蜀的削弱與契合重構(gòu)。對只掉血不出牌的人用不了,也對你沒碰過的人用不了。改成黑桃一來是不與笑里藏刀的紅桃沖突,二來是對應(yīng)厄運,三來也是減輕改判將的壓力。

【休養(yǎng)生息】:出牌階段,對一名角色使用。
若結(jié)果不為方片,則跳過此回合的棄牌階段,且將【休養(yǎng)生息】留在當前回合角色的判定區(qū)里。
<空巢>若目標角色為你,則你摸兩張牌。
庶幾休養(yǎng)生息,各正性命,仰合于天心。
南宋樞密院
新增兩張(紅桃2/梅花Q)。


☆對隊友用的延時錦囊,讓延時錦囊更豐富。有跳摸牌、跳出牌,自然也要有跳棄牌的。笑里藏刀——紅桃、關(guān)門捉賊——黑桃、休養(yǎng)生息——方片,加上兵糧寸斷——梅花,也湊齊了四個花色。
☆在空巢時對自己用約等于一個無中,自己手里沒幾張牌也基本用不到跳棄牌的效果。

【兵糧寸斷】:出牌階段,對一名距離為1的角色使用。
若結(jié)果不為梅花,則跳過此回合的摸牌階段。
未作改動(黑桃10/梅花4)。

裝備牌(34/209,占比16.3%)
又名:三國兵器補完計劃x
武器牌(15/209,占比8.1%)
【七寶刀】<攻擊范圍1><贈>
當你使用黑色【殺】指定唯一目標后,你可以將此【殺】交給其,令其失去1點體力。
卓接視之,見其刀長尺余,七寶嵌飾,極其鋒利,果寶刀也。
《三國演義》
新增一張(黑桃7)。

☆七寶刀的長度只有匕首水平,并不能延長攻擊范圍,于是做成了1范圍的武器,與之相對的是這把寶刀擁有最直接的直傷效果。畫面上是參照了曹操獻刀的情況。7自然是代指七星。

【雙股劍】<攻擊范圍2>
當你使用不為黑色的【殺】指定一個目標時,你可以令其選擇一項:1.棄置一張手牌;2.令你摸一張牌。
梟雄玄德掣雙鋒,抖擻天威施勇烈。
《三國演義》
替換一張【雌雄雙股劍】(黑桃2)。

☆原版的雙股劍實在是很望文生義,尤其是放在私生活非常節(jié)制的劉備身上違和滿滿(劉備每次換妻都是在原妻子死后(糜夫人→孫尚香)和離開后(孫尚香→吳莧),妾室也只曾有一直跟隨的甘夫人一人(死后母憑子貴而扶正),比起曹操孫權(quán)簡直可以說是模范男人了);從游戲性上來說,這張牌在全男人的局中除了提供距離完全沒用。于是我參照著原效果并針對劉備本身的特點設(shè)計了這張雙股劍——劉備所轉(zhuǎn)化的殺都是無色的牌,必定能觸發(fā)效果。
☆另,原引文在演義中并不能找得到,卻寫著出處為演義,且這么多年并沒有過修改,不知道K神當年是不是也受了百度的毒害。

【倚天劍】<攻擊范圍2><贈>
當你使用【殺】對一名角色造成傷害后,你可以棄置一張與之顏色不同的手牌,回復(fù)1點體力。
壯士憤,雄風生。安得倚天劍,跨海斬長鯨?
李白
新增一張(梅花5)。

☆介紹完了劉皇叔的武器,也就到了曹老板的武器了。針對曹操及大魏賣血流的特性設(shè)計了這把能夠回血的劍,回血也能表現(xiàn)曹魏強大的軍勢。
☆5在此為“中心”意(人有五官五臟,屬相有五行,方位有五向),寓意曹操是整個前三國時期的中心勢力。

【龍淵劍】<攻擊范圍2><贈>
你使用具有應(yīng)變效果的【殺】可以無視條件直接發(fā)動應(yīng)變效果;
當你使用【殺】對一名角色造成傷害時,你可以防止此傷害并棄置其兩張牌。
觀其狀,如登高山,臨深淵。
風胡子
替換一張【寒冰劍】(黑桃2)。

☆寒冰劍的契合補完與延伸。寒冰劍本身是三國殺原創(chuàng)的武器,這里將其換成三國時期真實存在的,也是在后世大名鼎鼎的“龍泉寶劍”(唐代以后為避李淵諱改淵為泉)。在打非賣血將時寒冰劍往往起不到作用,于是這里將之附加上了直接發(fā)動應(yīng)變的效果——不過帶應(yīng)變的殺一共也就我新加的那么六張,這效果雖然特殊,也就是添頭而已x

【青釭劍】<攻擊范圍2><贈>
其他角色裝備區(qū)里的牌對你使用的【殺】無效;
當你使用【殺】對一名已橫置的角色造成傷害后,你可以令其重置。
云乃拔青釭劍亂砍。手起處,衣甲透過,血如涌泉。
《三國演義》
替換一張【青釭劍】(黑桃6)。

☆本系列加強了一下寶物的防御能力,單無視防具就不太夠看了,就擴展到了所有裝備。
☆看青釭劍“削鐵如泥”的形容,我就想給它加個“劈開鎖鏈”的效果。不過拿一張殺把隊友打一血終究很虧,以此方式解鐵索就算是聊勝于無吧。
☆看到這里大家可以發(fā)現(xiàn),本系列的寶劍們都是可以贈予的。一來“贈劍”比起贈其他大武器來說更為合理一些,二來為控制強度,寶劍的攻擊范圍都是2,你只能贈給隊友有限的距離。至于雙股劍,那是《演義》主角的兵器,也不算是傳統(tǒng)寶劍,怎么能輕易給人x

【三尖兩刃刀】<攻擊范圍3>
當你使用【殺】指定唯一目標時,你可以棄置一張牌,令與其距離為1的一名其他角色成為此【殺】的額外目標。
兩只手舉著三尖兩刃神鋒,好便似華山頂上之峰。
《西游記》
這是我能在古代小說里找到的對“三尖兩刃刀”最霸氣的描寫了x
新增一張(方片3)。

☆沒有用暴力的直傷,而是改成了多指,也對應(yīng)“兩刃”。3自然是“三尖”,方片……你看這刀頭像不像方片?

【丈八蛇矛】<攻擊范圍3>
(當你需要使用或打出【殺】時,)你可以將兩張手牌當【殺】使用或打出。若這兩張牌花色相同,則你摸一張牌。
馬上所持,言其矟矟便殺也,又曰‘激矛’。激,截也,可以激截敵陣之矛也。
《釋名·釋兵》
替換一張同名牌(黑桃Q)。

☆沒什么好說的,添頭小加強。

【亮銀槍】<攻擊范圍3>
當你使用或打出【殺】時,你可以觀看牌堆頂?shù)囊粡埮?,然后選擇一項:1.棄置之;2.棄置一張牌并獲得觀看的牌。
木桿,上刃下鐏,騎兵則槍首之側(cè)施例雙鉤、倒單鉤,或桿上施環(huán);步兵則直用素木或鴉項。
《武經(jīng)總要》
新增一張(方片7)。

☆由官方涯角技能而來,本身也很契合趙云靈活多變的槍法。7既是指趙云的七探蛇盤槍法,同時7也是13個點數(shù)的中位數(shù),不太大也不太小,喻指趙云的穩(wěn)定可靠。

【方天畫戟】:<攻擊范圍3>
當你使用黑色【殺】對一名角色造成傷害后,你可以棄置其一張手牌。
龍駒跳踏起天風,畫戟熒煌射秋水。
《三國演義》
新增一張(方片10)。

☆本身方天畫戟的長度也和丈八蛇矛、青龍偃月刀等相當,我認為強行將之設(shè)定為4范圍略有不合理之感,而原效果雖然契合三英戰(zhàn)呂布,但呂布自己卻很難觸發(fā),反而更適合手牌利用率比較高的“高智商”武將。于是有了這版重做了的全新方天,簡單粗暴的效果才適合呂奉先。“10”是數(shù)字點數(shù)之最,對應(yīng)呂布是勇力之最,可以看做“我能打十個”。

【雙鐵戟】<攻擊范圍3>
你使用的紅桃【殺】無視次數(shù);
當你失去裝備區(qū)里的【雙鐵戟】后,你可以于結(jié)算后對攻擊范圍內(nèi)有你的一名角色造成1點傷害。
鐵戟雙提八十斤,威風凜凜鎮(zhèn)乾坤。
《三國演義》
新增一張(梅花10)。

☆如何契合典韋?把它設(shè)計成用來扔的就好了!與白銀類似(也與白銀對應(yīng)),雙鐵戟的主要收益在于它被卸下后打出的一血。紅桃無視次數(shù)則是添頭效果(畢竟不能設(shè)計出一個只有被扔掉才有效果的武器),紅桃對應(yīng)典韋的赤誠之心。與方天戟相同,這張戟的點數(shù)也為“10”;梅花則是沿用“落英”類的意向,喻指作為浮萍的典韋——“離亂得遇君,感君萍水恩。”(《淯水吟》)

【開山大斧】<攻擊范圍3>
當你使用的【殺】被目標角色使用的【閃】抵消后,你可以棄置兩張牌,令此【閃】無效并令其不能響應(yīng)此【殺】。
一將手執(zhí)大斧,飛驟驊騮,直取崔勇。兩馬相交,只一合,斬崔勇于馬下。
《三國演義》
替換一張【貫石斧】(方片5)。

☆無變動,僅改了個名?!柏炇币幻侨龂鴼⒆詣?chuàng),這種形容方式并不符合古代對兵器的命名習(xí)慣——但“大斧”這一武器在演義中出鏡率并不算低,而其中最常出現(xiàn)的種類就是“開山大斧”了。不過由于在帶有“開山大斧”的段落中,這把武器的所持者多是吃癟的對象(邢道榮、韓德等),我最后還是選擇了徐晃這個比較正面的描寫段落,雖然它沒有開山二字。

【連弩】<攻擊范圍4>
(當你需要使用【殺】時,)你可以棄置含有【殺】的所有手牌,視為使用一張目標上限+2的【殺】。
兩邊伏弩齊發(fā),一弩發(fā)十矢……前軍連人帶馬射死不知其數(shù)。
《三國演義》
替換一張【方天畫戟】(方片Q)。

☆前文提到,方天的范圍削到了3,由此我成功將長柄類武器全部統(tǒng)一為了3距離。而到了4這個長柄武器都無法企及的范圍時,就該遠程武器上場了?!板蟆北旧碜鳛楣难由旌翢o疑問是個遠程攻擊武器。但三國殺中只看中了它的“連”,而將之安上了與《Bang!》中火山手槍這張裝備對應(yīng)的效果,硬生生把一個遠程武器的攻擊范圍搞得連刀劍都不如。
☆比起弓來說,弩的優(yōu)勢在于殺傷范圍大,但弩只能平射,在打擊范圍上不及可以拋射的弓。因此,我將弩設(shè)置成4范圍、帶有原方天效果的武器牌。4距離的武器效果不能太強,針對連弩本身在演義中的戰(zhàn)績(姜維兵敗撤退到關(guān)內(nèi),成功用連弩在關(guān)上逼退司馬師),我為之改成了全手牌當殺“最后一搏”的效果,提升原版方天多指的觸發(fā)頻率。按原版來講這個也能幫助空城,不過本系列里并不用原版的方式表現(xiàn)空城。

【鐵胎弓】<攻擊范圍5>
當你使用【殺】對一名角色造成傷害后,你可以棄置一張手牌,然后棄置其裝備區(qū)里的一張防具牌或坐騎牌。
老將說黃忠,收川立大功。重披金鎖甲,雙挽鐵胎弓。
《三國演義》
替換一張【麒麟弓】(紅桃5)。

☆因為坐騎現(xiàn)在每人只能騎一個,后面的坐騎牌全部都有增強,所以原本粗暴殺馬的麒麟弓也要調(diào)整一下——算是削弱,要棄牌才能射馬了,但也可以射穿防具作為補償。
☆麒麟弓也是三國殺自創(chuàng)的名字,這里換成演義提及的鐵胎弓。除了改了名,我也調(diào)了個色x

【古錠刀】<攻擊范圍2>
當你使用【殺】對一名角色造成傷害時,若其沒有手牌,則此傷害+1。
無變動(黑桃A)。

【青龍偃月刀】<攻擊范圍3>
當你使用的【殺】被一名角色抵消后,你可以再對其使用一張【殺】。
無變動(黑桃5)。

防具牌(6/209,占比2.9%)
【環(huán)鎖鎧】<贈>
當你需要使用【閃】響應(yīng)【殺】時,你可以將一張與此【殺】顏色相同的手牌當【閃】使用。
胡便弓馬,善矛槊,鎧如連鎖,射不可入。
《晉書·呂光載記》
替換一張【八卦陣】(梅花2)。

☆古代常見的鎖子甲,最大特點是柔軟靈活,因此為它設(shè)計了針對殺來轉(zhuǎn)化閃的效果。

【魚鱗甲】<贈>
鎖定技,黑色的【殺】與目標數(shù)不為1的【殺】對你無效。
幡旗如鳥翼,甲胄似魚鱗。
楊炯
替換一張【仁王盾】(梅花2)。

☆“仁王盾”也是三國殺自創(chuàng)的東西,從官方周邊可以得知“仁王盾”的英文是“NIO SHIELD”,可以看出其“仁王(におう)”之名大概是來自于日本游戲。既然中國古代的甲胄那么豐富,又何必去日本借用名字?于是我將仁王盾的效果轉(zhuǎn)接到了中國最經(jīng)典的甲胄之一,魚鱗甲上。
☆破仁王的方法越來越多,于是除了免疫黑殺外我也為它新增了免疫多指的效果,對應(yīng)防御力極強的魚鱗甲必須專注一點攻擊才能攻破。

【明光鎧】<贈>鎖定技,
紅色的傷害類即時牌對你無效;
當你受到傳導(dǎo)傷害時,防止之。
權(quán)以使聘魏……并表將吏功勤宜加爵賞之意。文帝報使,致鼲子裘、明光鎧、騑馬,又以素書所作《典論》及詩賦與權(quán)。
《吳歷》
小小地辱下大魏吳王
新增一張(方片2)。

☆官方改版,很有特色,可以改變留牌的思路。明光鎧本身也是一種很經(jīng)典的鐵甲。三副傳統(tǒng)鎧甲都可以贈予,對應(yīng)《先帝賜臣鎧表》里的記錄。

【護心鏡】<贈>
當你受到傷害時,你可以棄置裝備區(qū)里的【護心鏡】,令此傷害-1。
蔡瑁舞刀來迎。斗到數(shù)合,黃蓋揮鞭打瑁,正中護心鏡。
《三國演義》
替換一張【藤甲】(黑桃2)。

☆同樣是官方改版,延伸到了任何傷害都能抵一下。我很喜歡這個棄掉能保命的效果,很有畫面感。
☆一開始想保持只有鎧甲能贈予的規(guī)定而不想給贈予的,不過從游戲性上還是感覺加上好一點。

【藤甲】鎖定技,
無屬性的【殺】、【水攻】、【四夷來犯】和【萬箭齊發(fā)】對你無效;
當你受到火焰?zhèn)r,此傷害+1。
造成鎧甲,穿在身上,渡江不沉,經(jīng)水不濕,刀箭皆不能入。
《三國演義》
替換一張同名牌(梅花2)。

☆只新增了免疫水攻的效果。另外保留梅花2的這張,也表示梅花對應(yīng)植物(藤)。

【獅盔】鎖定技,
當你受到大于1點的傷害時,你將傷害值改為1并摸一張牌;
當你失去裝備區(qū)里的【獅盔】后,你回復(fù)1點體力。
門旗影里,馬超縱馬提槍而出,獅盔獸帶,銀甲白袍。
《三國演義》
替換一張【白銀獅子】(梅花A)。

☆“白銀獅子”之名引自日本游戲《三國志大戰(zhàn)》,也是日本人的發(fā)明創(chuàng)造,這里改回原作中的樸素名字。為減傷效果增加了摸牌效果,讓白銀在平時更有用,也稍稍威懾一下高傷害武將。

坐騎牌(7/209,占比3.3%)
【赤兔】<-2><贈>
若你的體力值最大,則其他角色于你的一回合內(nèi)使用或打出的第一張牌無效。
人中呂布,馬中赤兔。
《三國演義》
替換一張同名牌(紅桃5)。

☆為凸顯這匹演義第一名馬的特殊性,我將之設(shè)定成了獨一無二的-2馬。特殊效果只有體力最大才能觸發(fā)也是對-2能力的限制,不過這對于5血的呂布和本系列的魏關(guān)羽來講并不是問題,是一個契合點——只有最杰出的大將才能駕馭赤兔馬。

【烏騅】<-1>
當你于一回合內(nèi)使用或打出第二張牌名相同的牌后,你可以摸一張牌。
那馬高六尺,長一丈,真龍駒也,梁遂命名曰烏騅。
《西漢演義》
替換一張【大宛】(黑桃K)。

☆我找了好久的插畫,最后終于找到了這匹帥炸的大黑馬,配給龍駒烏騅再合適不過了。雖然說最出名的烏騅是霸王項羽那匹,不過三國里的這匹烏騅其實是給張飛騎的,我也由此設(shè)計出了和張飛非常契合的效果。還記得老三國里據(jù)水斷橋那段,烏騅馬瘋狂嘲諷的表情是亮點x

【大宛】<-1><贈>
結(jié)束階段,若你的體力值最小,則你可以判定:若為紅色,你獲得判定牌。
及得大宛汗血馬,益壯……名大宛馬曰‘天馬’云。
《史記·大宛列傳》
替換一張【紫骍】(方片K)。

☆大宛馬本身是一種汗血寶馬,其出汗后的皮膚如血般鮮紅,而這就是我把大宛換成了紅色牌的原因。汗血馬的特點就是耐力強,設(shè)計這個效果的畫面感差不多是“在困境中也能持續(xù)奔跑”,紅色的判定自然也對應(yīng)汗血。

【快航】<-1>
若你的體力不大于1點,則快航改為+1坐騎。
退后著鞭馳駿騎,逍遙津上玉龍飛。
《三國演義》
怎么感覺又辱權(quán)了?
替換一張【驊騮】(方片K)。

☆原畫是從驚帆改的,快航這匹馬缺少特點描寫,就沒得到和烏騅一樣專門找圖的待遇(
☆比起紫骍和驊騮,孫權(quán)的這匹坐騎在演義中有過突出的事跡表現(xiàn),把它提出來更加合理也更容易設(shè)計一些。加減一體的效果就很契合孫權(quán)順風浪、逆風跑的特點hhh?坐騎格減少到一個以后,只有快航能給你攻防一體的安全感(

【的盧】<+1><贈>
你可以將【的盧】當附有空巢的【閃】或【桃】使用。
[注]【閃】的空巢效果均為“你可以摸一張牌”。
那馬忽從水中涌身而起,一躍三丈,飛上西岸。玄德如從云霧中起。
《三國演義》
替換一張同名牌(梅花5)。

☆唯一可贈予的+1,所以沒有給太強的效果。很適配劉備。
☆出于排版的美觀性,卡面只能把桃也放在閃后面這樣寫了,不過由于桃沒有默認的空巢效果,所以這描述也算不上歧義。

【絕影】<+1>
當你受到傷害后,若你的體力值不大于1,則你可以棄置裝備區(qū)里的【絕影】。若如此做,你調(diào)離,直到你的回合開始時。
馬亦中了三箭……操急驟馬沖波過河,才上得岸。
《三國演義》
替換一張同名牌(黑桃5)。

☆全牌堆最長的調(diào)離效果(其他未標注的均為持續(xù)到回合結(jié)束)。著眼于宛城之戰(zhàn)設(shè)計,在危難時刻可以棄馬來保一輪命。

【爪黃飛電】<+1>
當你造成傷害后,你可以判定:若為紅桃,你摸一張牌。
曹操騎爪黃飛電馬,引十萬之眾,與天子獵于許田。
《三國演義》
替換一張同名牌(紅桃K)。

☆其效果來源于許田打圍,打中獵物后曹操收獲更多威望。順帶一提,整個效果架構(gòu)和同為挾天子的權(quán)臣——董卓,他的〖暴虐〗是一致的。

寶物牌(6/209,占比2.9%)
【七十二候圖】<贈>
準備階段,你可以卜算一張牌;
當你造成或受到傷害時,你可以將此傷害改為無屬性、火焰或雷電傷害。
何時虹藏不見;何時雷始收聲;何時土潤溽暑;何時霧霾蒸騰……運用得當,便可勝于百萬雄兵。
諸葛亮
替換一張【朱雀羽扇】(方片A)。

☆替代朱雀羽扇的寶物牌。我一直覺得扇子當武器挺魔幻的,就把它換成了老三國里諸葛亮借風前跟魯肅介紹的七十二候圖,用天氣的變幻來對應(yīng)屬性傷害,比起玄幻的魔法攻擊扇合理一些hhh

☆需要注意的是裝備了七十二候圖后用普通殺是破不了藤甲的。但是七十二候圖也帶來了更多的破藤甲方式,打一下傷害就能燒,在這一點上可以說是有利有弊吧。

【八陣圖】<贈>鎖定技,
當你成為傷害類即時牌的目標后,你判定:若與之花色、點數(shù)或牌名相同,則取消之。
反復(fù)八門,按遁甲休、生、傷、杜、景、死、驚、開。每日每時,變化無端,可比十萬精兵。
黃承彥
替換一張【八卦陣】(黑桃2)。

☆我也一直覺得八卦陣這種玄乎的東西當“防具”怪怪的,就給他以“圖”的形式做成了寶物牌。本來是想像七十二候圖一樣p到太平要術(shù)上的,無奈技術(shù)力不足,還是沿用了原插畫x

【左虎符】鎖定技,
當【左虎符】因使用而進入你的裝備區(qū)時,你獲得【右虎符】;
你的手牌上限為你的體力上限。
甲兵之符,右在皇帝,左在陽陵。
替換兩張【諸葛連弩】(方片A/梅花A)。


專屬牌【右虎符】(無色K)<攻擊范圍1>
鎖定技,若你的裝備區(qū)里有【左虎符】,則你使用【殺】的次數(shù)上限為你的體力上限。

☆替換諸葛連弩的寶物牌虎符。其效果是一開始就定好的連弩削弱方式,后來在意識到連弩的不合理之處后,我根據(jù)虎符合二為一的靈感設(shè)計出了連弩的替代品。做這個的時候我還不知道英雄殺有虎符hhh
☆把虎符直接當做武器裝進去有點點奇怪(倒也可以理解為手持虎符指揮軍隊就不能親自作戰(zhàn)了),就把左虎符本身做成了有對稱效果的寶物牌,而皇帝所賜的右虎符做成附帶的專屬牌,必須二者同時裝備才有連殺的效果。用當場印出來的右虎符也符合三國殺里“天子”這一凌駕于游戲之外的意象。
☆原畫和引文均來源于郭沫若發(fā)現(xiàn)的文物秦陽陵虎符。

【玉璽】鎖定技,
摸牌階段,你多摸一張牌;
你的體力上限+1;
你視為擁有你武將牌上的主公技。
方圓四寸,上鑴五龍交紐;傍缺一角,以黃金鑲之;上有篆文八字云:‘受命于天,既壽永昌’。
《三國演義》
新增一張(無色JOKER)。

[注]JOKER在計算點數(shù)時視為14。
☆給三國殺里加個王是我老早就有的想法,而整個三國里能作為JOKER出現(xiàn)的裝備非傳國玉璽莫屬。我并不能找出第二個與之相當?shù)膶毼?,因此最后將玉璽設(shè)置成了獨一無二的無色王。國戰(zhàn)的玉璽用成為大勢力來表現(xiàn)它的地位,而身份便可以直接套用袁術(shù)的思路,成為“偽帝”,全場第二個主公。

【木牛流馬】
出牌階段限一次,若“輜”數(shù)不大于5,則你可以將一張牌置入倉廩,稱為“輜”,然后你可以將裝備區(qū)里的【木牛流馬】置入一名其他角色的裝備區(qū)里;
你可以將“輜”如手牌般使用或打出。
無變動(方片5)。

終于更完這份新牌堆啦!好累好累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