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在銀行存定期存款,該選1年期、2年期還是5年期?答案來了
我國有不少人有著在銀行存款的習慣,這其中,老人占據(jù)了很大的比例。這主要有幾大原因,如多年習慣使然,如老人的收入來源有限,風險偏好偏向于保守等。在銀行存款時,很多老人會選擇定期存款,因為定期存款安全保本,支持提前支取,門檻還很低,普通類的50元便能起存了。
不過,老人在銀行存定期存款時,該選1年期、2年期還是5年期呢?答案來了。

?
老年人該看重什么
在分析各個期限之前,我們要分析一下老人存款時往往看重什么。
本金安全,利息安全,急用錢時不能誤事,但也盡量不要損失太多利息,階段性到期利息,期限盡可能短,盡量到手更多利息,能為存入其中的存款保值和增值……這是很多老人看重的。
各個期限
1年期、2年期和5年期均可以做到本金安全,也支持全部或者部分提前支取,可以做到急用時不誤事。不過,想要讓利息安全,盡量不損失太多利息,需要讓期限盡可能短。
比如1年期定期存款,比較容易持有到期,即使提前支取,了不起也至多損失接近一年的利息,但若存的是5年期存款,在接近到期的時候全部提前支取了,先前的四年多都白存了,屆時將損失相當多的利息收入。想要階段性到期利息,期限盡可能短的話,1年期定期存款也比2年期和5年期存款更能滿足需求。
但是若想要盡量到手更多利息,為存入其中的存款保值和增值的話,以當下的利率水平,1年期和2年期的定期存款利率很難超過3%,存入其中,很有可能越存越貶值。而目前一些5年期定期存款的利率還能達到3.55%,有望到手更多利息,并為其中的資金保值甚至增值。

?
老人怎么選
從分析來看,可以很明顯地看出來,存銀行定期存款是很難兼顧期短和利高的。老人在選擇期限時,要根據(jù)自己的需求進行選擇。
就比如當老人身體不太好,極有可能提前支取資金以應對醫(yī)藥費等,或者是指望著靠利息生活,這時盡量選擇較短的期限,比如1年期定期存款,可降低流動性風險。
而若老人身體比較硬朗,平時每月的養(yǎng)老金便足夠穩(wěn)定,可以覆蓋基本的生活開銷,這時要警惕通貨膨脹對半生存款的侵襲,可適當存入期限比較長的5年期定期存款,對抗存款利率下行的趨勢,提早鎖定目前還算較高的利率水平。
至于2年期存款,各方面處于中間水平,沒有太過突出的優(yōu)點。若老人有筆資金確定剛好閑置2年,不會提前支取,可以存入2年期定期存款。但若老人有提前支取的可能性,這時其實可以去存儲蓄國債,類似靠檔計息,可以減少利息的損失,也十分安全無風險。
當下存款利率水平整體比較低,若老人對定期存款的收益性不夠滿意,也可以適當引入一些其余的方式增值。就比如若十分看重流動性,大可將原本想存入短期定期存款的資金存入余額寶中。若想要實現(xiàn)長期增值的復利效果,本身也有一定的風險承擔能力,可以選擇適合自己的基金進行定投,降低風險性。若資金閑置時間在1個月以上,也可借助一些外貿經(jīng)濟平臺的代銷,10萬元每月得1000元利潤,安全無風險。

?
總之,老人在存定期存款,選擇期限時,要根據(jù)自己資金的閑置情況和自身的健康情況去選擇。若需要較高的流動性,可以選1年期定存。若需要較高的收益性,可選5年期定期存款。而2年期定期存款相比之下沒有太突出的優(yōu)勢,或許可以借助儲蓄國債來代替,兼顧安全性、收益性和流動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