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心鄰面齲,一顆壞成兩!

一直以為人老了牙齒都會掉就像頭發(fā)會白一樣實際上只要好好愛護牙齒,八十歲也能有二十顆牙齒做到這些也不難,就是重視牙齒健康。哎,聽上去好像沒有那么難,但是單單口腔清潔這一件小事大多數(shù)人都沒做好。
你以為刷遍了牙齒的每個角落,但是可能只刷了一半的牙齒,牙齒的外側(cè)面、內(nèi)側(cè)面、咬合面都可以靠牙刷清潔,但牙刷的刷毛卻無法有效進入牙縫隙,刷牙后仍有食物殘渣等殘留于牙齒鄰面部位導(dǎo)致鄰面齲壞。也就是說,每天你有大約五分之二的牙面(牙縫)沒有被徹底清潔,嚴重時互為鄰居的兩顆牙齒一起齲壞,真心塞。
一、鄰面齲。

齲壞的位置在兩顆牙齒相鄰部位,叫鄰面齲。由于病變部位在牙縫內(nèi),從外面一般看不到,醫(yī)生可以用探針觸到痛點,X光片可以幫助確診。鄰面齲在臨床上非常多見,由于發(fā)生在牙齒的鄰面,患者自己平時很難察覺,往往等到有自覺癥狀(如牙體缺損、疼痛等)時才到醫(yī)院就診,此時病變已經(jīng)較嚴重,甚至發(fā)展成牙髓炎和根尖周炎,危害較大。

如今越來越多的人因為鄰面齲壞、食物嵌塞而就診,因此擅用齒間清潔工具,做好鄰面的清潔,顯得尤為必要。
二、如何預(yù)防鄰面齲?
可以使用的齒間清理工具有牙線、牙線棒、牙間刷、沖牙器,其中比較經(jīng)濟實用的是牙線、牙線棒,這些工具使用起來都比較簡單,每晚刷牙后,用牙線等工具清理一下牙縫,可以每個牙縫挨個清理。

另外平時塞牙的時候,也盡量用牙線清理,不要用牙簽,牙簽比較硬而且銳利,很容易損傷牙齦。
那么,究竟應(yīng)當如何正確使用牙線呢?下面我們用圖片來為大家做一個詳細介紹。
第一步:了解使用牙線時重點清除的牙齒部位。

第二步:具體操作方法。

首先拉取出一段約20-25厘米長的牙線;然后將線頭兩端分別以線壓線的方式,在兩手的食指第一節(jié)上繞二至三圈,兩食指間的距離約5厘米。

將牙線貼緊牙齒的鄰接牙面并使其略成C型,以增加接觸面積。然后上下左右緩和地刮動,清潔牙齒的表面、側(cè)面以及牙齦深處的牙縫。

刮完牙齒的一邊鄰面后,再刮同一牙縫的另一邊,直至牙縫中的食物嵌渣、牙菌斑及牙垢隨牙線的移動而被帶出為止;換一節(jié)干凈的牙線,用同樣的方法,逐個將全口牙齒的鄰面刮凈,并漱去刮下的食物嵌渣、牙菌斑及軟牙垢。
正確使用牙線,其實都是一個熟能生巧的過程,身邊很多朋友及患者總是抱怨不會使用牙線,使用起來很麻煩,用多了就熟練了也就習(xí)慣了。還有患者會有疑問:牙線會不會使牙縫變大?

這種顧慮是多余的,在牙根和骨頭之間有一層很薄的膜叫牙周膜。牙周膜很有彈性,相當于口腔內(nèi)的減振器、彈簧,起緩沖作用。牙線放入牙縫時,會在牙周膜的彈性范圍內(nèi)產(chǎn)生一個生理的縫隙,牙線取出后,縫隙消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