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黎巴嫩電影《何以為家》:我們登上并非我們所選擇的舞臺,演出并非我們所選擇的劇本

《何以為家》是黎巴嫩的片子,2018年的,挺新,2019年在中國上映,挺新,講了一個黎巴嫩的底層貧民家的小男孩贊恩,離家出走,起訴父母的故事。
黎巴嫩是中東國家,因為戰(zhàn)爭,人民生活水深火熱。電影根據(jù)真實人物改編,具有比較強的真實性、現(xiàn)實性。
先看看主角贊恩的家庭,贊恩是個小男孩,父母沒正經(jīng)工作,家里很貧窮,贊恩有個妹妹,但是家里要把這個妹妹賣給一個開店的中年男人做老婆。贊恩非常反對,但是無濟于事。后來妹妹被賣走,妹妹只有11歲,懷孕導致大出血死亡。贊恩再也無法忍受這個家庭,離家出走。
電影開篇是法庭,點明小男孩起訴父母的結(jié)局,然后轉(zhuǎn)入敘述小男孩贊恩的經(jīng)歷,這種敘述手法現(xiàn)在也是比較常見的。
贊恩離家出走后,在一個黑人女子處找到了一份工作,但是黑人女子因為違法被抓,贊恩把黑人女子的還是嬰兒的兒子帶在身邊,在城市中求生。
贊恩的智商和情商都很高,有一種不屬于小孩的成熟,不幸的家庭塑造了他的性格,也只有這種性格才能讓他在這種處境下生存下來。贊恩帶著嬰兒到處艱難生存,最終還是無可奈何,沒有食物,沒有住所,只得把嬰兒賣了。
贊恩為了出境,回家想拿證件,結(jié)果被他爸狠狠地訓斥了一頓。之后贊恩被抓進了少管所,但是很明顯少管所里的條件比他在外面要好不少,里面至少吃穿不愁,很諷刺很可悲。
最終贊恩做出了起訴父母的決定,因為他們賣了女兒導致女兒懷孕死亡,也因為他的父母生了他。他提出了一個驚世駭俗的訴求:希望那些養(yǎng)不活孩子的父母,不要生下孩子。這句話成為電影的關(guān)鍵臺詞之一,也讓主題從展現(xiàn)苦難的生活,擴展到批判那些不稱職的父母。中國有句古話——“窮山惡水出刁民”,說得是很有道理的,可憐之人有可恨之處,在有些時候是合理的。
電影從展現(xiàn)一個家庭的悲慘,以小見大,反映了黎巴嫩地區(qū)的底層貧民的整體的悲慘,電影表達的很好。其實不光是黎巴嫩,全世界任何地方無時無刻不在發(fā)生這種事情。當今世界,階層差距已經(jīng)大到難以想象,不同階層就是不同世界,很多東西是很難改變的。
古希臘哲學家愛比克泰德有一句名言:“我們登上并非我們所選擇的舞臺,演出并非我們所選擇的劇本?!?/strong>你的出身你無法決定,你的智力你無法決定,這個世界上很多很多東西是你無法決定的,我們惟有把握那些能夠決定的。對于那些你不能決定的事情,要保持樂觀;對于那些你能夠決定的事,保持謹慎。
贊恩在電影中是本色出演,《何以為家》改變了他的命運,他已經(jīng)去了挪威接受教育,他悲慘的命運改變了,但是還有千千萬萬個贊恩這樣的家庭依然過著悲慘的人生。必須關(guān)注底層人民,做好發(fā)展,改善底層人民的生活。
太陽底下沒有新鮮事,很多事看得多了也就麻木了?!靶腋5募彝ザ际窍嗨频模恍业募彝ジ饔懈鞯牟恍?。”對于真正的苦難,同情是沒有意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