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書分享第三篇
《孫秉嚴治癌經(jīng)驗集》 從幾年前流行養(yǎng)生知識開始,相信大家一定聽說過以下幾個“健康指標”。 1,齒痕重就是脾濕 2,指甲沒月牙就是氣血不足 3,手掌顏色深是肝郁 然后就會發(fā)現(xiàn),原來這些說法,就是孫秉嚴先生在1962年開始發(fā)表出來的相關研究,是他在40年臨床中總結的,治療癌癥的相關診斷依據(jù),統(tǒng)稱為“三印兩觸一點”診斷法。 三印,指的就是舌頭上的齒印,嘴巴外層的齒印,指甲的月牙印。兩觸就是耳朵的觸感,腹部的觸感。一點,是皮膚上的白點。 它的觀察是這樣的 在癌癥患者中,通過提高他們的脾臟功能,恢復胃氣之后,牙齒外面的一層齒印是最容易消失的,舌頭上的齒痕是比較緩慢的。這代表了脾胃功能 而指甲,是肝血的余氣,所以在中醫(yī)里,爪通肝。所以甲印決定了肝的氣血是否旺盛。同時給了幾個標準 十只手指,六到八個甲印是正常的,少了則是氣血虧損,如果都沒有,就比較麻煩。同時,甲印的大小和寒熱有關,熱就面積大,寒就面積小。甚至總結了什么手指一定有,什么手指不一定有。 至于耳部,作為身體的反射區(qū),它的軟硬程度,是否有顆粒感等,都反饋了身體氣血不暢的問題。 推而廣之,我們的手,腳也是一種反射區(qū)。甚至有些人提出,頭部,腹部等。越來越多的人喜歡講“反射區(qū)”也是因此。 這本書還提供了許許多多的案例,治法思路,是一本非常值得一讀的書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