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子越多火力越強
中國的1130近防炮,全球獨一無二,射速高達每分鐘11000發(fā),可以對付4馬赫速度的超音速導彈。

1130夠猛了,但近日有網(wǎng)絡圖片顯示,疑是在進行一種“極速小口徑轉(zhuǎn)管炮”的測試,有20根炮管,可簡稱為2030近防炮。
近防炮是戰(zhàn)艦的最后一道屏障,我國研制的1130近防炮,是世界上各類近防炮之王,裝備于遼寧艦、山東艦、055大驅(qū)、052D驅(qū)逐艦、054A護衛(wèi)艦和075型兩棲攻擊艦之上。
很多人對1130近防炮的第一印象是《紅海行動》中讓來襲火箭彈瞬間灰飛煙滅的那一幕,視覺沖擊非常強。
在影片中,面對恐怖分子發(fā)射的車載多管火箭彈,1130以每分鐘1.1萬發(fā)的高射速來回兩個掃射,就將襲來的所有火箭彈全部擊落。

《紅海行動》為了更好地顯示“炮打火箭炮”的精彩鏡頭,將火箭彈設計成非??拷娕灢疟粨魵АF鋵?,在實際作戰(zhàn)中,1130近防炮一般會在2000米左右就開始對導彈目標進行開火,即使是目標相對較小的107毫米火箭彈,1130近防炮也應該在目標接近自1000米以上就開火擊落。
?

我國在軍艦的近防炮領域發(fā)展較晚,但后勁十足,最初是通過引進俄羅斯近防炮,結合我國更強的電子裝備技術,發(fā)展并裝備了730近防炮,但在測試中發(fā)現(xiàn)射速不夠高,攔截2倍音速以上的反艦導彈效果不太好,于是又改進推出了1130近防炮。
一般提及轉(zhuǎn)管機炮,可能大伙第一時間想起來的估計是電影里面的手持加特林機槍。這和我們的1130近防炮相比就是個弟弟,射速實在是太慢了。

簡單來說,有多少管子,轉(zhuǎn)一圈就是多少發(fā),一分鐘能轉(zhuǎn)多少圈,乘上炮管數(shù),就是射速。
1130近防炮有11根炮管,最高射速達到每分鐘11000發(fā),那槍管的轉(zhuǎn)速就是每分鐘1000轉(zhuǎn),四舍五入就是每秒16.7轉(zhuǎn),每根槍管每秒要射擊將近17次。
1130使用的是雙向供彈系統(tǒng),兩個彈鼓分別在左右兩個位置。雙向供彈這個東西挺難搞的,像美國的密集陣近防炮還是單向供彈,射速不到1130的一半。
僅僅從射速來看,目前能夠勉強趕上1130近防炮的就是俄制AK630M2了,它是用的兩門炮,但它在保證射速的同時,會因為炮管之間相互干擾,從而導致射擊精度下降,在性能方面與1130相差甚遠。
除了擁有最出色的近防炮,我國在近防炮炮彈方面也傲視群雄。一般來說,近防炮的炮彈分為穿甲彈、高爆榴彈、半穿甲榴彈等多型號。1130主要使用的穿甲彈就采用了鎢合金彈芯。因為從物理學角度來說,鎢的硬度要高于鋼。
在同等口徑規(guī)模下,鎢芯穿甲彈穿甲能力要遠遠超出鋼制炮彈。不僅如此,鎢鋼的耐熱性也非常出色,可以在高速發(fā)射的過程中避免炮彈變形,保證射擊精度。
1130近防炮每分鐘射出11000發(fā)炮彈,每秒約183發(fā),一發(fā)子彈約合千元,這也意味著1130每秒就會打掉價值近20萬元的彈藥,一分鐘射擊出去的子彈價值1000萬元。如果持續(xù)射擊1小時的話,則要花費6億人民幣,一般小國真打不起。
?
眾所周知,我軍患有“火力不足恐懼癥”,病根是抗美援朝時落下的,美軍用壓倒性的火力支援給志愿軍造成了巨大傷亡。而在近些年的一些戰(zhàn)爭中,西方的空地一體作戰(zhàn)體系又讓我們震驚了一把,這直接加深了“病情”。
為了緩解“火力不足恐懼癥”,我軍開發(fā)并裝備了一些火力異常威武的武器,比如:
經(jīng)常在演習中看到步兵人手一只火箭筒,被稱為“單兵快樂筒”;
射程70公里的PLZ-05自行榴彈炮,是同等火炮中射程最遠的;
射程480公里的“衛(wèi)士”火箭炮,對,這玩意叫火箭炮,射程比許多戰(zhàn)術導彈還遠。
陸軍還裝備著一堆牽引式火炮、迫榴炮、反坦克炮、自行高炮等等,同時,還把“火力不足恐懼癥”傳染給了海軍。
?
海軍在為新型艦艇開發(fā)近防武器時,覺得美俄那一套6管、7管的近防系統(tǒng)都不怎么給力,總之就是擔心火力不足,所以干脆搞個11管的吧,這就有了1130近防炮。據(jù)說這種武器又被陸軍兄弟看上了,正嘗試將其裝載在陸用平臺上。
因此,當疑似2030近防炮照片出現(xiàn)時,軍迷調(diào)侃:這是火力不足恐懼癥晚期,沒救了!
其實,面對越來越先進的反艦導彈,對性能更強的近防炮系統(tǒng)的需求同樣會增加。
根據(jù)加特林轉(zhuǎn)管炮的原理推測,20管近防炮擁有極高的射速,這對于攔截現(xiàn)役和未來的超音速反艦導彈正變得越來越有價值。這些反艦導彈越來越快,越來越難以發(fā)現(xiàn),縮小了近防系統(tǒng)的交戰(zhàn)時間窗口。同時,除非相應增加彈倉容量,否則這種武器可能會在重新裝填彈藥之前,只能發(fā)射很少的次數(shù)。
海軍在面對不斷增長的威脅,必然會尋求更先進、更具破壞力的近防炮系統(tǒng)。
雖然一直在和“火力不足恐懼癥”做斗爭,也有了一些成果,但還遠遠不夠,因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責任重大,容不得一絲懈怠,也許,這是一種永遠都治不好的“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