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義主義】理念實在論/理想現(xiàn)實主義(2-1-2-2)——柏拉圖:追求完美的形而

2-1-2-2.理念實在論/理想現(xiàn)實主義(Idea-Realism)
- 代表人物柏拉圖,作為哲學立場叫做理念實在論,政治立場叫做理想現(xiàn)實主義
- 在場域論上是宇宙/現(xiàn)實世界/表象世界(cosmos)和理念世界的對立。只要能表現(xiàn)出來的事物,就具有它的理念,而宇宙是由表象(非完美的相/形式)構成的,充滿了偶然。理念世界是由理念/相/形式(完美的形式)組成,不是一個不可碰觸的維度,因為它是對現(xiàn)實社會既存秩序的摹本,可以在語用學的層面感受到理念世界抽象普遍性的存在(實體化的機制),即通過表象世界/宇宙的否定性維度(表象的不完美)就能把握它,因此可以說通過相/形式建構出來的理念世界實質(zhì)上是歷史斗爭下的調(diào)和產(chǎn)物,但許多事物無法進入這個世界(例如奴隸和女性)。因此理念世界與表象世界是不可分割的,完美的幻想必須通過不完美支撐
- 柏拉圖沒有意識到如果存在一個理念世界(world?of?ideas),那么世界性(wordness)會無限倒退(world?of??ideas中有worldness,world?ness-ness......),理念世界這個場域本身就成為一個剩余,是唯一沒有被理念化(ness化)的,因此它與其他世界性不是平行的,更精純的世界性被理念世界所束縛,沒能說明世界性(worldness)是如何構成理念世界(world?of?ideas)的
- 在本體論上是本體是相/形式(form),相/形式不等于本質(zhì)的形式,而是完美的表象的形式,只有相是實在的(being),它是超感官的,但可以被把握
- 在認識論上是真理(truth)和意見(opinion)的對立,靈魂是來源于理念世界的,但由于享樂/激情,而遺忘了理念世界的真理,因此只能通過回憶的方式獲得真理,即通過理性直觀(pure?reason,數(shù)學中的巧合學)而非感性經(jīng)驗獲得,真理代表的理念世界是不動的,而意見代表的宇宙/表象世界/現(xiàn)實世界是不斷變化的
- 在目的論上是盲目的存在和善的對立,盲目的存在會使人被自身的愛欲所支配,停留在表象世界,而善即事物的表象更符合它相/形式/理念(趨向完美),回歸到理念世界。善(goodness)高于實在/相(being)
- 柏拉圖的政治理念是一種激進的保守主義。柏拉圖認為人的靈魂分為三部分,嗜好,理性和精神,靈魂的理性協(xié)調(diào)精神和奢好,在追求完美的過程一定會有一個過剩,來自于精神和奢好。柏拉圖用此哲學為政治辯護,將社會分為三部分,生產(chǎn)者,領導者和守護者,將現(xiàn)存的共同體秩序中的規(guī)范性強加到不完滿的現(xiàn)實,而所謂的共同體生活就是通過倫理實踐使殘缺的表象世界趨向完滿的理念世界,在此過程中將人的主體性當作實現(xiàn)理念的手段,但由于規(guī)范性之間是充滿沖突的,社會最終只會走向瓦解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