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王的圖騰,海東青


每個朝代就都會有那種代表性的皇帝,或者通俗一點說,就是最強帝王。
比如,西漢有漢武帝劉徹,東漢有光武帝劉秀,唐朝有太宗玄宗,北宋有仁宗,南宋有孝宗。
明朝有洪武永樂,大清也有康雍乾。
道德三皇五帝,功名夏后商周。
七雄五霸斗春秋,頃刻興亡過手。
那么咱們遼朝帝王中的戰(zhàn)斗機,那就應該是本篇文章的主人公,遼圣宗耶律隆緒。
這個“圣”字,它就不一樣,因為圣是個完完全全的褒義詞,專門用來指那種道德和智慧都極高的理想人物。
遼圣宗即位的時候,只有十二歲。
這個年紀說大,其實也不大,因為彼時的他缺乏政治歷練,他也無法體會到這個世界的殘酷性。
但是說他小,他也不小了,他也不是那種仍然在襁褓之中哇哇亂叫的小朋友,他也已經有了探索和了解這個王朝的欲望了。
這個時候的遼朝,頭號掌權人物,是耶律隆緒之前的皇帝,也就是他的父親景宗耶律賢的妻子,當年的蕭皇后,如今的蕭太后。
主少國疑,親媽輔政,在封建王朝的進程中,這是很合理的。

而且,蕭太后這個人,它是中國歷史上著名的政治家,軍事家,改革家,大有名氣的輔政太后,是太后圈頂流級別的。
并且,蕭太后有呂武之能,但卻沒有呂武之惡。
劉邦的皇后呂雉殺盡功臣,大唐女皇武則天連兒子也說廢就廢,同時期的北宋太后劉娥雖然說手段并不殘忍,但是劉娥活著的時候,可是把權力手掐把拿,一天也沒給過宋仁宗,而蕭太后卻是一個典型的保姆型太后,親力親為把耶律隆緒給培養(yǎng)完事兒之后,立刻就把權力還給了皇帝。
蕭太后執(zhí)政的時候,還曾經和北宋簽訂了著名的“澶淵之盟”,宋遼兩國罷兵言和,你也不打我了,我也不收拾你了,取而代之的是和平建交,開放貿易,遼朝管北宋叫大哥,北宋管遼朝叫老弟,同時北宋還年年都給遼朝發(fā)放大量紅包。
我們要知道,在此之前,宋遼之間可是整整打了二十五年的仗。
有些時候,戰(zhàn)爭不是恢弘的,不是壯美的,而是慘烈的,痛苦的。
每一個鮮活的生命,在一場戰(zhàn)爭中只會淪為一個小小的數(shù)字而出現(xiàn)在傷亡報告上。
現(xiàn)在不打仗了,邊地百姓的日子可以說是好了不少。
史書中是怎么形容當時宋遼邊境的狀況呢:
生育繁息,牛羊被野,戴白之人,不識干戈。
人們開始生息繁衍,牛羊也遍布山坡,村里時常有白發(fā)披肩的老人,居民們已經很多年都不知道戰(zhàn)爭是什么模樣。

這真是戰(zhàn)亂紛爭不斷的歷史中,難得的溫馨一幕。
耶律隆緒親政之后,也表現(xiàn)也是非常不錯,勤勞政事,關心百姓,重視農業(yè)發(fā)展,提倡科技強國,把遼朝治理那也是相當哇塞。
這其中最主要的一點就是,澶淵之盟的簽訂,給了宋遼兩國穩(wěn)定發(fā)展的機會。
人一穩(wěn)定,就會懈怠,北宋的真宗趙恒和遼朝簽完合同之后立刻跑去東封西祀,但耶律隆緒卻是一個十分腳踏實地的人,選拔人才,整頓吏治,完善法律,解放奴隸,注重民生,時常救災,在大臣和群眾之間的呼聲,那不是一般的高。
耶律隆緒在大遼忙的熱火朝天,從北宋卻傳來了宋真宗駕崩的消息。
北宋皇帝駕崩,哭的最兇的,不是妃嬪大臣,不是公卿百官,而是隔壁朝的皇帝耶律隆緒。
一來,這個耶律隆緒擔心真宗一死,北宋的新皇帝上臺之后還會不會繼續(xù)遵照合約搞和平發(fā)展,萬一他們撕毀澶淵之盟,大舉入侵,免不了又要戰(zhàn)端再起,戰(zhàn)火紛飛,到時候不僅老百姓受罪,自己肯定也焦頭爛額。
二來,這個宋真宗趙桓比耶律隆緒大兩歲,倆人出生月份還是相同的,聽到真宗晏駕的消息,耶律隆緒難免傷感,因為倆人年紀相差無幾,真宗都領盒飯了,那自己也不年輕了啊,自己不年輕,那自己的時間也不多了——生命在眼前流逝之時,縱然是帝王,也只能是干瞪眼。
不過很顯然,因為北宋真宗之后的北宋仁宗更是一個保守派,主張和平,所以宋遼之間的和平道路會一直走下去。

他們曾經用刀劍來尋求和平,但他們不知道,和平只存于自由之下。
在皇帝崗位上勤勤懇懇的干了四十九年的耶律隆緒最終病逝,時年六十一歲。
人生的最后時刻,他看到當年威嚴的父親景宗,看到了對他敦敦教導的母親蕭太后,回憶起了遼上京一望無際的塔林石碑,回到了由老哈河和西拉沐倫河環(huán)抱的故鄉(xiāng)。
可悲的是,人生終究不能再來一次,可喜的是,人生沒有必要再來一回。
圣宗死,兒子耶律宗真即位,也就是遼興宗。
大遼小皇帝標配,那就是都有一個垂簾聽政的母后。
當年耶律隆緒即位的時候是他母親蕭太后蕭綽輔政,而現(xiàn)在耶律宗真即位,則有宗真的母親蕭耨斤來輔佐。
不過很顯然,雖然蕭耨斤和蕭綽都姓蕭,但二者之間可是相差了不止一個唐嫣。
這個蕭耨斤,不太中意兒子耶律宗真,反而對自己的另外一個兒子耶律重元多有愛護,甚至一度希望可以通過自己的操作,廢黜掉耶律宗真,擁立耶律重元為新帝。
但滑稽的是,蕭耨斤機關算計,為耶律重元籌謀策劃,但耶律重元根本就無心皇位,而是提前就把母親的計劃泄露給了興宗耶律宗真,耶律宗真一聽這不行啊,立刻就把母親蕭耨斤給軟禁了。
朋友們,耶律宗真和蕭耨斤不是名義上的母子,而是親生母子,俗話說虎毒不食子,然而權力的形變,卻將至親至愛之人逼上了絕路。

親情如此,遼朝當時的國力也開始出現(xiàn)了退步。
耶律宗真雖然叫做遼興宗,但是他治下的遼朝,卻并不處在一個太平康樂的時代里。
首先,遼興宗一朝,基本上就沒有什么名臣了,連平庸之臣也沒有幾個,大部分都是奸佞當權,游牧民族也有亂臣賊子,這幫人搞混政治,搞亂民生,遼朝百姓的日子很快就開始不太好過。
遼興宗本人呢,還不像北宋的仁宗趙禎,因為仁宗趙禎就算是沒有雄才大略,但至少人家懂得老老實實的做守成之主,然而遼興宗卻十分能折騰。
我們知道,北宋和遼朝中間,夾著一個由黨項人建立的西夏,西夏草創(chuàng)期的時候,由于比較弱小,所以它的動向一直很搖擺,北宋強大就和北宋混,遼朝強大就跟著遼朝顛,后來黨項人里邊出了個狠人李元昊,收攏黨項勢力,正式建立西夏王朝之后,就徹底擺脫了宋遼兩位老大哥,轉而采取了既和北宋叫板,也不給遼朝面子的國策。
北宋仁宗做汴梁,宋仁宗那是出了名的好脾氣,但也架不住西夏這么囂張,所以北宋和西夏連年作戰(zhàn),兩方都因戰(zhàn)事吃了不少虧,后來只好坐下來和談。
好脾氣的宋仁宗都出兵了,那脾氣一般的遼興宗當然也忍不了,也出兵西夏,而且有很多次都是御駕親征。
然而,西夏狠人李元昊在打仗這方面不是吹的,遼興宗的親征西夏,就如當年宋太宗親征遼朝一樣,最終自討苦吃,只能是敗興而歸,倉皇而逃,直到李元昊死后,遼興宗才在對西夏的作戰(zhàn)中取得了一些勝利。
戰(zhàn)爭勝利之后,興宗皇帝在遼地巡游,在路途上染病去世,不過四十歲。
遼朝的皇帝,很少有在宮里沒的,大部分都是在行軍路上,或者是巡游途中去世的。

一來遼朝武德充沛,很少有花架子皇帝,也很少有玩筆桿子的,要打仗基本上都是御駕親征,二來遼朝采用五京制度,也就是在名義上有五個都城,所以皇帝一天到晚就以這五個都城為軌跡四處轉悠,所以很少在宮里停留。
《本草綱目·禽部》記載:“雕出遼東,最俊者謂之海東青?!?/p>
遼地有一種特有的猛禽,叫做海東青,兇猛無比,處于食物鏈的頂端,幾乎沒有天敵。
遼朝的皇帝,每年春天在鴨子河,也就是松花江邊上,放飛海東青,讓它們捕獵天鵝,捕到第一只天鵝,要擺宴慶賀,稱之為頭鵝宴。
他們秉持著身體和靈魂總要有一個在路上的原則,往往如他們所信仰的海東青一樣,在無邊無際的曠野上振翅高飛,永不駐足,直到生命的終結。
四十晏駕,有點遺憾,但遼興宗還算是勉強合格的完成了自己的使命。
遼朝的皇帝,普遍漢化程度很深,也就是文化水平都很高,比如剛才的遼興宗,他還經常自己創(chuàng)作書法作品,然后和北宋仁宗相互交換,互為票友。
但他們卻始終保留了游牧民族生來追求自由放縱的天性,他們的身上,心里,似乎并沒有如中原皇帝那么沉重的王朝擔子和興衰榮辱,契丹人在從南北朝時期以來漫長的發(fā)展過程中,已經經歷了無數(shù)的沉浮和起落,使得他們明白,這世間有太多的猝不及防,人生不是一場答卷,而是一場體驗,所以,他們愿意盡興,哪怕是以燃燒生命為代價。
海東青啊海東青,掀起你的翅膀吧,帶著我的靈魂,走遍天涯海角,飛躍云端天際,走向屬于我的永恒。
超越這個時代,在未來找到更為深邃的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