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枝欲孽最高的一個高度,就是寫出了人的掙扎是徒勞的
金枝欲孽最高的一個高度,就是寫出了人的掙扎是徒勞的,你無法控制你的命運。
每個人都是,犧牲和期許都是徒勞的。玉瑩為了救母親而被燒死,但未必就救得了母親。孫白楊并不想愛玉瑩,但是他愛死了她。如妃把生活的希望給了安茜和孔武,但其實安茜死了。爾淳沒有認出自己的姐姐。
這是一個哲學(xué)性問題。通俗劇到這個程度已經(jīng)很厲害了。
甄嬛傳寫人性,其實也算精彩。它不是敗在這個角度。它也并不完全是個爽劇,要你哪個角度看。
處于最高層次的皇上,他的命運也不過如此,他最愛的女人,純元皇后,死了的,因為死了的才安全,他的看法也很正確,后來他愛上了甄嬛,甄嬛就把他給弄死了。
皇上只能愛上死人。我覺得甄嬛里的皇上是最精彩的人物,尤其是純元皇后的設(shè)置和甄嬛最后毒死他的對比。這個角色比所有的女性角色都要精彩。金枝欲孽里的皇上就工具人了。
一個最高層次的人,被權(quán)力算計,無妻無母無父無子,但是他迷戀權(quán)力。這也是一種徒勞性。只是他本人未醒,執(zhí)迷不悟,而金枝欲孽中眾人已經(jīng)多半已經(jīng)知道了自己的徒勞。這是編劇的認識差距。這種悲劇更深刻。
跟皇上一樣,甄嬛最后贏了,但她付出了很多,友誼,愛情,初心,最后她也已經(jīng)疲憊不堪了。這應(yīng)了黃子華的一個論斷,成功本身就是另一種失敗。能爬上去的人,不斷地在丟掉很多東西,不然你上不去。情感和良心都是很重的負擔,你不丟掉,你上不去。
甄嬛傳最失敗的地方是主角的瑪麗蘇人設(shè)。所有男人都愛甄嬛,溫實初果郡王皇上都真愛過她,而她聰明美麗善良最開始,這個人設(shè)就注定了這個戲的高度不會達到金枝欲孽的高度。
金枝欲孽中人設(shè)沒一個是甄嬛這樣的。金枝欲孽里的人與人之間的精神交流,情感高貴也比甄嬛傳寫的好。
它承認人的掙扎是徒勞的,但是它對人與人之間的深度情感互助是認同的,是贊美的。斗爭的要死的人,最后都消除了對彼此的敵意,因為發(fā)現(xiàn)了對方也很可憐,原諒了對方。
而甄嬛傳剛好是相反的。它表現(xiàn)人的徒勞,寫的很隱晦,只是偶發(fā)感慨,它是基于人物塑造而安排的這種感慨。
比如為了寫出皇上甄嬛的復(fù)雜性,它順帶表現(xiàn)了這種徒勞。而不像金枝欲孽是沒有分別心的整個人的徒勞是主基調(diào)。
然后呢,它強調(diào)的人的精神上的互斗,那種友愛只限于世俗關(guān)系,比如眉莊和甄嬛這種有交情的人的友好,而無法像金枝欲孽一樣超出利益立場,如妃會幫助情敵安茜,爾淳理解了玉瑩。
這么說吧,兩劇都不錯,甄嬛傳是世俗的,而金枝欲孽是哲學(xué)的。前者可能更好賣更貼近生活現(xiàn)實,但后者的藝術(shù)高度更高,但是看了后,人會心情不好,很惆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