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歸處即是心安》第一節(jié)讀后認知產(chǎn)出,簡稱讀后感
總覽季羨林先生這本《歸處即是心安》,總共八大節(jié),依次為:生命本來沒有名字、有福讀書可慰平生、縱浪大化不憂不懼、行于天地再遇自己、當下即是生活、靈魂獨立不畏孤寂、生如夏花死如秋葉、我的人生信條:真實。
2022.02.22自翻開本書至此時,僅僅閱讀至第二大節(jié),現(xiàn)針對第一大節(jié)文章進行總結并思考。
人生,人性,人倫,人生意義,人生之美,知足與不足,有為有不為。
人生,這一詞,拆開來看,“人”之一字,一撇一捺,人雙足立于人世間,行于天下,奔于原野;“生”之一字,可理解為人類降生至世界,生存于世界,那么綜合來看就是人類“生”至世界后,存于世界的意思。
天地萬物,均有“性”,這里的性我認為是人性、獸性、物性……。獸類為果腹以捕獵其他動物,草食獸以植物為生,植物以陽光水空氣為生,這些都為眾人所知。人性乃人之本性,人類追求成功,為之奮斗,亦或是安于享樂,追逐物欲享受,更或者是為了宏大理想追逐夢想,皆為人性?;钤谑澜绲娜藗?,對人性的控制有強弱,強者克己復禮,弱者縱欲江湖,人生百態(tài),真是令人值得深思。
倫理道德約束,是人活在世上的根本,違背這些,存活在世上或許也不必稱之為人了吧。
季先生所述:人生的意義在于對人類發(fā)展的承上啟下、承前啟后的責任感。讀書至此,深覺先生所悟明澈。若人享樂至死,渾然不知活一世后有什么作用,可悲可嘆。小說家庭,父母將自己所知所感傳承至子女孫;中間再說學校,老師將所學知識傳授學生;上說人類中高覺悟、高認知者,將自身一生所學所悟,凝結精華傳于后世,是為經(jīng)典為人傳唱、考究、延展、光大。我只是個普通人,將來若有子女,我所存活于世的意義便是,教授他/她人生道理,立世根基,與人相處之道…….縱使我自身所學不足,虛心向知者求教,且學且教,也能共同成長。
對我來說,有一知心人,親人平安,即是人生之美了。大起大落對我來說可以接受,但總覺得沒必要,這也是我的知足感吧。
對有為有不為的理解,便是生活在這個世界上,總有需要你去做且必須去做的事情,也有一定不能去做的事情。為國家,為家人,為自己,活出一個自信、自尊、有責任心的人,不行惡事,避免妄言高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