芒格:巴菲特和我并非奇才,但我們有一個優(yōu)勢,它比頭腦更重要!

其實,沒有誰是天賦異稟的。
有的人可能更聰明一些,有的人可能更有能力一些,但從整體來說,人與人的差異不會太大。
沃倫·巴菲特和查理·芒格都是公認的聰明人,他們的投資事業(yè)做得極為成功。不過據(jù)熟知他們的人介紹,兩人平常的表現(xiàn)也與普通人差不多。
芒格就多次強調(diào)過這點,“巴菲特和我并非奇才”。芒格表示他們之所以賺錢,靠的是記住淺顯的道理,而不是掌握深奧的道理。
也就是說,普通人只要保持平常心,尊重常識,也可以成就非凡。
所謂大道至簡,芒格所說就有幾分這樣的意味。
“我們不能蒙上眼睛下棋或者是成為鋼琴演奏家。但我們的成績斐然,因為我們在性情上占優(yōu)勢,這足以彌補我們在智商上的不足。具備某種性情比有頭腦更重要。你需要控制住原始的非理性情緒?!?/strong>
芒格在這里道盡了他和巴菲特的成功之道。
性情,或者說性格,才是決定人生和事業(yè)成敗的關鍵要素。
太多人追求聰明,結果卻是“聽過很多的道理依然過不好這一生”,原因就在這里了。

在這個世界上,我們已經(jīng)看過太多聰明反被聰明誤的例子了。很多人機關算盡,結果都是竹籃打水一場空。
因為“聰明”經(jīng)常會把簡單的事情復雜化,而性格好的人卻自然就能化繁為簡,他們不管外界怎么千奇百怪,他們都是依著自己的本性出發(fā)……這樣的人就是大智若愚。
見怪不怪,其怪自敗。而那些有小聰明的人往往沉不住氣,老想著去算計,于是多做多錯,畫蛇添足,愚不可及。
成功或失敗的根源就在這個地方了,一切都源于自己的性格,以及由性格而延伸出來的行為和選擇。
人生在世,有理性不難,難就難在長期保持理性。
知道什么是你不知道的,這比聰明更有用。芒格指出,知道自己的能力邊界,是巴菲特和他可以傳授給別人的一個技能。
要知道,世上的蠢事通常是聰明人做的。因為他們高估了自己,自認為能遠超別人,甚至敢于同天地斗巧。
芒格說這是一種“自我服務偏好”的認知缺陷,有些人就是這樣,他們總覺得自己可以去做一些超出能力邊界的事。
天生我材必有用,這句話換個說法就是每個人都有自己的能力邊界。人要想過得幸福,取得成功,那應該是在自己的能力圈內(nèi)努力,而不是相反。
有能力的人總是有自知之明,他們非常清楚自己能做什么,不能做什么,這是理性。理性是一種性情、性格上的優(yōu)勢。

實際上,要想清楚自己的能力并不難,“能力”本就是一個相對的概念。
“如果你身高158厘米,那就別提打職業(yè)籃球聯(lián)賽的事了;如果你已經(jīng)92歲高齡,就不要再期待擔任好萊塢浪漫愛情片的主角了;如果你的體重是159公斤,你就不可能在波修瓦芭蕾舞團擔任首席舞者……”
如芒格所說,這些都是智力水平一般的人都可以知道的事,并不復雜。
但要是你沒有一個好的性格,那你就會騙自己或騙別人,從而弄巧成拙,做傻事。所以,我們一定要讓“真”成為自己的習慣。
只要你能堅持求真務實的態(tài)度,養(yǎng)成實事求是的習慣,你就能成為一個具備“真性情”的人。有時候我們不得不承認,好運氣就蘊含在好性格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