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原美食家
中原美食家(一)
不要小看這稀飯,這里面可大有學問了,必須得用中等面粉和面水,低筋面粉不行,打出來的沒味道,高筋面粉也不行,打出來的沒口感。
看了美食家馮先生的視頻,很搞笑,但他講,河南的糊辣湯!可中!可帶勁啦!
作為一個地道的中原人,我認為他講的不妥!很多人都以為我們中原只有糊辣湯似的,令我感到又好笑又失望。
糊辣湯對我們中原人來講,是一種最難以入口的東西了。想是外人不了解我們中原人,今天我無聊,就提筆講一下我們中原人的好東西吧!當然,我只是個窮人,或許我講的不夠詳細,因為貧窮不但會限制我的想像,更會限制我的飲食結構。我只談我認為可口的美食,如果不夠詳細,希望別的中原人能夠補充!
第一位:包子配面湯加咸菜!
包子種類太多了,甜餡的酸餡的辣餡的,豆腐的,韭菜的,白菜的,菠菜的,大肉的,羊肉的,牛肉的……唉!種類太多了,不詳細講了。
面湯就是水開之后把由小麥粉和好的面水放進去再滾幾滾的稀飯,不要小看這稀飯,這里面可大有學問了,必須得用中等面粉和面水,低筋面粉不行,打出來的沒味道,高筋面粉也不行,打出來的沒口感。非得用中筋面粉,這樣才符合中庸之道,再加上大鍋小火慢慢熬,人站在鍋旁邊,能聞到鍋中散發(fā)出一種特有的面香味道,越熬香味越濃,待有口涎流出,您干咽一口時,就證明面湯熬制成功了,這樣的面湯并非單純的面湯了,而是一味上好的養(yǎng)胃湯。把它盛入碗中,放上十五分鐘,然后就是開喝了,如果您胃口好,我相信您不配任何面點與菜品,都能連干三大碗的!干過之后,您會覺得胃里暖暖的飽飽的,渾身從上到下,每一個細胞都在膨脹,每一根汗毛都在伸長,您會覺得您充滿了力量,哪怕是在嚴寒的冬季,您也不會感到一丁點涼意了,您甚至于會覺得周物都是暖暖的飽飽的,胃是滿足了,只是口還沒有滿足,因為您還想喝,覺得還不過癮,可是這時胃已經(jīng)盛不下了,這時候您就可以把咸菜放入口中了,一大口由腌菜疙瘩制成的豆香味道咸菜放入口中,加雜著口中原有的面香味,豆香面香香味混為一體,加之腌菜疙瘩的韌勁,越嚼越香,那味道,不是文字所能描述的!當然,這樣的美食那些為了效益的高檔次賓館您是不可能品味得到的,因為時間就是金錢,有哪家高檔次賓館會浪費時間為您用心熬制呢!除非是我們純樸農(nóng)村人有大把大把的時間,才能靜下心來為您效勞!如果您有幸到農(nóng)村的朋友家里,一定不要放過機會,用心去品味吧!
好吧!太累了!先睡了!明天講第二位!
中原美食家(二)
今天同您們講中原飲食排行榜的第二位——手幹面與蒸面條。
面條有很多種,光從形狀上,粗的細的就至少有六個種類,其中還分湯的,干的,手搟面,刀削面。有粉漿面條,芝麻葉面條,青菜面條,豆丸面條,雞蛋面條,肉絲面條……
種類太多了,我就不細講了,我只講手搟面與蒸面條。在兒時,我最喜歡的是母親的手搟面,那時候家窮,不像現(xiàn)在有面條機,全是母親用搟面杖搟出來的。
每次放學回家,母親的身影總是在廚房忙碌著,我就會像個饞貓一樣,先捏一把芝麻葉放在口中品味。芝麻葉是香油與鹽腌制備好的準備下鍋的,待水開過后,母親就會把搟制好的面條放入鍋中,滾過三滾,放入芝麻葉,一鍋香氣就撲面了整個院子。撈一碗就可以端出家門炫耀了。那種感覺,真是美妙。相比母親的手幹湯面,母親做的蒸面條同樣攝魂,里面有豆芽,有大肉,不干不膩,頓頓都能吃得傻飽,后來有了愛人,愛人也是做蒸面條的好手,每次客人來時,總會是用蒸面條待客,吃過蒸面條,再來碗面湯,簡直就是神仙般的暢快與自在,只可惜我嫌制做過程太麻煩,一直沒用心學,也就沒有掌握到其中精義,所以我做的蒸面條,孩子們都嫌氣。真是一大遺憾。
如果您到中原人們的農(nóng)村朋友家里,一定不要得罪了女主人,不然她們就不會用心為您制做可口的蒸面條了。女主人們知道,哪頭豬的肉最合適,哪塊田里的菜最新鮮,哪片竹林的筍最可口。那些高檔賓館的蒸面條同農(nóng)村女主人家的蒸面條可以講是一個地下,一個天上。無論從選材上還是從配料上,差的不是一點半點。唉!好懷念啊,口水都出來了,看來我得想辦法整一頓蒸面條了。太忙了,忙去了,明天講第三位。
中原美食家(三)
今天推薦中原美食中的第三位——紅薯茶配油菜。
紅薯必須是經(jīng)過霜降之后的無雨期從地里刨出的紅薯,因為只有經(jīng)過霜降之后的無雨期的紅薯,含糖量才會高,吃起來才會更加香甜可口,并非從地里刨出之后就可以下鍋了,得放在秋陽下曬幾天,只有經(jīng)過陽光的照曬,紅薯才更甘甜,紅薯皮才會擁有大量的抗氧抗癌因子,吃起才會更營養(yǎng)。
下鍋之時千萬別削皮,現(xiàn)在的人們都比較講究,總會把皮削去,以為削過皮之后看起來才會養(yǎng)眼,孰不知是養(yǎng)眼了,卻不美胃,因為紅薯皮中含有的大量纖維給削去了,太過精細,沒有纖維紅薯進入胃腸之后,胃腸得不到纖維的刺激,就會引起代泄功能的失調(diào),就會胃腸脹氣,很多人不了解紅薯的這一特性,往往會“望紅卻步”。經(jīng)過我今天的擺布,我相信人們一定會喜歡上它的。
曬過的紅薯用清水洗干凈,再用鹽水泡上半個小時殺菌,放在水管下邊沖洗邊用鐵絲球輕輕揉搓去其表面,一個紅薯就變成了一個白玉或紅玉,然后用刀剁成小塊放入電飯煲中,加把米加上適量的水,插上電源等個把小時就可以開吃了。
這個把小時的間隔就可以去田間地頭剔把油菜了,這個時節(jié)的油菜長勢正好,很多人家的油菜等待著定苗,如果你去剔苗,人家求之不得,只需十多分鐘,就可以搞個十多斤。把油菜拿回家,除去根,洗去泥,用熱水一炸,撈出陰干備用。待用之時,放在涼水中泡一下,用蔥蒜爆炒一下,出鍋之前加上香油,一盤上等的綠食食品就可以下肚了。此時的電飯煲就會嗞嗞的冒著熱氣了,整個房子都迷漫著紅薯的香甜味道。關掉電源,不要心急,心急不但吃不上熱豆腐,心急也吃不上熱紅薯。拿出紙墨,連寫個三五十個“靜”字。就可以取碗開鍋了,打開電飯煲的那一瞬間,你就會感到一股濃郁的紅薯香味穿透你的每個細胞,把紅薯及紅薯茶一同盛出兩碗冷置,再把饃放入電飯煲內(nèi),用余熱把饃給熱透,一點也不浪費資源。待紅薯茶冷到可以入口了,饃也熱好了,招呼兒女端菜拿饃前往父母的住處,看著年邁的父母吃著那簡陋的三餐,感慨萬千……
唉!不寫了,淚了……
或許若干年后,我會發(fā)現(xiàn),但凡經(jīng)勵過的都會是美好的回憶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