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千萬別想安排子女的未來,把他們的未來交給他們自己!
有一位做父親的在一家大型國有企業(yè)當中層領(lǐng)導。兒子大學畢業(yè)后,他一心想把兒子安排到這家企業(yè),安排到好的崗位。
因為現(xiàn)在大學生就業(yè)形勢確實也不好,能進大型國有企業(yè)那還是非常不錯的,大型國有企業(yè)收入相對比較高,也比較穩(wěn)定。
但是他兒子就是不想進國有企業(yè),兒子想自己找一個小單位,他認為國有企業(yè)對他的約束比較多,兒子有點自由的思想。他在理念上、在對很多問題的看法上和父親不一樣。
我看這位做父親的有點權(quán)威型人格的特征,他不同意孩子的想法:你必須到我所在的大型國有企業(yè)來!我在這里經(jīng)營了多少年,我的人脈多么好,我給你留下了一筆人際遺產(chǎn),你來了以后很多人都會照顧你。
但是兒子死活都不聽父親的,兩個人就鬧僵了,鬧僵了以后,兒子就從父母家搬出去,自己租房子,跟父母不在一塊過了。
搬出去以后他找了女朋友也不跟父母說,結(jié)婚了都不告訴父母,更讓父母氣憤的是,他們生了孩子也沒跟男方姓,最后選擇了跟女方姓,這也是兒子出的主意——不要跟我們家姓了,我對我們家的人反感到底了,就跟你姓。
這一下把父親氣死了,他就決定跟兒子決裂,但是母親舍不下孩子,做母親的跟做父親的對兒女的感情有很大的區(qū)別,那畢竟是在你的肚子里慢慢長大的,從你身上出來的一塊肉,母親不愿意這樣。就這樣又造成了他們夫妻兩人之間的分裂:父親要和孩子決裂,母親舍不下孩子。
母親就跟我咨詢了一次,說你把我老公勸勸,不要再鬧了,再鬧這個家就完了。
我就跟這位做父親的溝通了一次,我發(fā)現(xiàn)這個父親很強硬,我說:“你有沒有和你的兒子坐下來好好地談談?”他說:“談過了,沒用!這小子太叛逆了,這小子就是個人渣,就是個逆子,我希望他死掉,我不想看到他了!”
然后我提出要求,我說:“能不能跟你兒子溝通一下?”“不要溝通了,我現(xiàn)在只有一個盼頭,希望他早點滅亡!”
孩子的媽媽同意我跟兒子溝通一次,當我跟這個兒子溝通以后,我發(fā)現(xiàn)這孩子很懂道理,分析問題很有邏輯性,對我也非常尊重。
他說:“我跟爸不是一種人,我們倆是兩種人,對問題理解不一樣,我要的是我的個性得到尊重,我要的是相對自由的生活,所以我不想去國有企業(yè),我也不希望被爸爸安排,我想自己安排自己的命運?!?/p>
但是他爸爸就是這樣的態(tài)度:我必須安排你的命運,你必須聽從我的安排!
我就問這個孩子說:“你跟爸爸在鬧翻以前你們溝通過沒有?”他說:“溝通了無數(shù)次,但是每一次都是無果而終,每一次都鬧得不開心?!?/p>
那是什么原因?他說:“每一次溝通我沒有說話的份,都是我爸爸在說話的,都是我爸爸在教育我教訓我?!?/p>
我今天就談談“教訓別人,教育別人,勸導別人”的話題。
朋友們自己想一想:你這一輩子把誰給說服了,把誰給勸導成功了?你能成功兩次我算你是圣人了,哪個人聽了你的話以后改了?哪個人聽了你教導以后命運翻轉(zhuǎn)了,改邪歸正了?沒有這種可能性,或者說這種可能性很少很少很少!
為什么呢?人人都不愿意聽別人教訓他,都不愿意聽別人教育他,除非他有這個需要。
當他沒有這個需要的時候,你教育他是沒有效果的,因為人人都有一種自我保護意識,他希望保護自己的尊嚴、自己的利益、自己的選擇、自己的行為,尤其是保護自己的價值系統(tǒng)、保護自己的習慣、保護他對問題的理解。
你把他對問題的理解變成你對問題的理解,把他的人生觀變成你的人生觀,其結(jié)果是什么樣的?只能造成對方的對抗。
這個孩子和父親之間的對抗已經(jīng)成為一個“敵我對抗”了,成了敵我之間的矛盾了,不是一個家庭內(nèi)部的矛盾了。
因為父親壓制的太猛烈,導致兒子的反抗也很極端,不僅不跟父母在一塊生活,幾年都不見面,而且娶媳婦都不告訴父母,生了孩子讓孩子跟女方姓,這就是一種態(tài)度:你壓制我,我就反抗!
所以,一定要記得:不能壓制別人,也不能用你的腦袋改變別人的腦袋,用你的嘴巴改變別人的命運!“希言自然”這句話什么意思?就是“別說了,隨它的意思。
這個父親到現(xiàn)在都認識不到自己的問題,光看是兒子的問題是行不通的,從我跟他對話,我看這個做父親可能不會很長壽,我們是同齡人,他比我小一點,看起來蒼老得不得了,為什么?生氣了,生了大氣了!人長時間生氣,身體就要出問題了。
你把自己管好,孩子的事情讓他自己去決定,你什么都不要管,中國14億人口能夠理解“希言自然“這句話的不一定有1400個人!
誰能把這句話理解透徹,誰就獲得了很大的智慧,至少在處理人際關(guān)系上已經(jīng)獲得很大的智慧。
本文圖片來自網(wǎng)絡(luò),如有侵權(quán)請聯(lián)系刪除
作者簡介
王國榮,心理學家,獨立學者,作家,中國整體心理療法的創(chuàng)立者、中國循證心理療法第一人。曾任心理醫(yī)生雜志社首席學術(shù)顧問,上海博愛醫(yī)院高級心理治療師,是中國國內(nèi)最有實力與天賦的心理學家之一。
出版了十余部有影響力的心理學專著,其中《學生心理問題突破性治療》被北京大學、清華大學等國內(nèi)數(shù)百所大學列為館藏圖書,《50 種心理治療與調(diào)適方法》獲中國高等院校出版社聯(lián)盟最受讀者歡迎圖書獎,《人生最重要的 10 種關(guān)系》被中國文化出版社列為心理學大師系列叢書,《與抑郁癥握手言和》榮獲最受讀者歡迎專業(yè)圖書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