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M譯配】紅與黑Rouge et Noir翻譯&譯配&分析 悲慘世界法語概念版
首先放一段大概是去年時寫的關(guān)于這首歌的文字:
Rouge et Noir(英語版悲慘世界的Red and Black)是讓我喜歡上法語概念版悲慘世界的一首歌。英語音樂劇大多喜歡緊貼人物、實際而實用的填詞,而這首歌里,唱歌的似乎不是馬呂斯,要唱的也不是一個窮律師對萍水相逢的少女一見傾心,而是可以被稱作“渺渺余懷”的東西,是當(dāng)愛一個人時你的靈魂分泌出的高尚的贅余:“我可曾見過她,那陌生的女子?或許她只是一場夢,故事里的一個謊言。我何嘗不曾將她想象為崇高的理想,(她)終將使人脫離動物的卑劣;終將讓一個人成為自己,活成自己的詩”。莫若說這種善的光芒、詩意的勃發(fā)方是愛的標(biāo)志。
不似英語版安灼拉以領(lǐng)袖的口吻勸誡馬呂斯“為天下者不顧家”,公白飛對馬呂斯的安慰樂觀而不失風(fēng)趣:“得了,馬呂斯,別太夸張。愛情總是很做作,但也并不會拋棄你。它知道你的真誠,會回應(yīng)你的祈求,有朝一日你會再見到她”。其實我們可以看到,馬呂斯唱的是由愛引起的,甚至與愛的對象無關(guān)的高尚的沖動。而公白飛則勸馬呂斯不要為愛的反復(fù)無常而難過:只要愛得真誠,就一定能得償所愿。馬呂斯沒有夸張,公白飛也沒說錯。
當(dāng)然,詞與歌曲的配合也讓人經(jīng)久難忘。我最喜歡的一句恰恰被英語版刪掉了,那是在馬呂斯激昂悲壯地唱完副歌的“紅/人民怒不可遏,黑/大地希望顏色“后,鼓點漸漸放緩,隨著濃重的弦樂,馬呂斯連嘆三聲:“沒有她,遠(yuǎn)離她,為她輾轉(zhuǎn)反側(cè)”。相愛卻不能相守,常如參商兩隔,縱使是革命的熱血、博愛的悲憫亦無法消除此愁
后面我會用平實、詳細(xì)但啰嗦的語言闡釋這些話。

這首歌是我19年時翻的,因為種種原因(懶),一直沒有找到機(jī)會錄demo。這次趁生日終于擠出了一點生產(chǎn)力。后面大概還有概念版的Do You,Drink With Me和I Dreamed a Dream,如果我哪天腦子壞了可能會有La Faute à Voltaire(都怪伏爾泰,英文的Little People)。Demain(One Day More)我也翻了,但這個歌錄起來太麻煩,可能會發(fā)文字版。
視頻地址:https://www.bilibili.com/video/BV1es4y1w7kz/
原版音頻地址:https://music.163.com/#/song?id=5058596
歌詞直譯&譯配
第一行是法語原文
第二行是字面直譯
第三行(粗體)是譯配
星號(*)是注釋。括號里的內(nèi)容是原文中沒有或沒有明示,為了句子流暢加進(jìn)去的
?
Marius 馬呂斯
L'ai-je au moins jamais vue, cette douce inconnue?
難道我從未見過她 那美好又陌生的女子?*
我可曾遇見她?那美麗的女子
Ou n'est-elle qu'un songe vain comme les mensonges de l'histoire
或許她不過是一場夢 虛妄如故事中的謊言**
或她是一場夢?未及觸碰便已消逝
Ne l'ai-je pas rêvée comme cet idéal
我又怎么不曾將她想象成(崇高的)理想
又或許她與那 崇高理想相似?
Qui ferait qu'enfin l'homme échappe à l'animal
(那理想)終能讓人類擺脫獸性
終會讓人脫離野蠻 放棄自私
Qu'il soit enfin lui-même et vive son poème
讓人最終成為自己 活成自己的詩
實現(xiàn)人的意志 讓生命化為詩
?
*這里雖然原文直譯是cette(that)douce(sweet)inconnue(stranger),但因douce和inconnue以及上一句的vue皆為陰性,所以“女子”的意味已包含其中。把“女子”翻出來的話語言的節(jié)奏和意境更好
**這里的songe vain也可以連在一起理解(虛無的夢,vain dream),但旋律的斷句是…qu’un songe, vain comme…
?
Rouge, le peuple est en colère
紅 人民怒火洶洶
紅 人民怒火洶洶
Noire, l'espérance de la terre
黑 大地的希望
黑 希望孕育其中
Rouge, mon sang tourne à l'envers
紅 我的血液沸騰翻涌
紅 胸中熱血沸騰
Noir, mon coeur est en misère
黑 我心憂傷悲痛
黑 心中憂傷悲痛
Sans elle, loin d'elle, malade d'elle
沒有她 遠(yuǎn)離她 為她相思成疾
尋尋覓覓 她在哪里?
?
[注] 這一段noir有陰陽性的區(qū)分(noire/noir),猜測是因為這里的紅(rouge)和黑(noir)是后面所提到事物的形容詞,即la terre est noire(大地是黑色的), mon c?ur en misère est noir(我憂傷的心是黑色的),這就與英文版一些句子的句法不同,如Red, the colour of desire,這里補全句子的話是 Red [is] the colour of desire
?
Elle venait au jardin tous les après-midis
每到下午 她總會來到公園*
每日花園之中 她用她的面龐
Le temps d'une ou deux heures illuminait ma vie sans bonheur
(停留)一兩個小時 照亮我不幸的生命
給這漫漫黑夜的煎熬 帶來一縷光芒
Mais elle a disparu, mon courage avec elle
可她忽然不見影蹤 我的勇氣也隨之消失
但她一去不返 不留絲毫希望
Je n'ai jamais rien su, je ne sais plus rien d'elle
我不曾了解她分毫 也再無她的音訊
如同不曾存在 也將不會再來
Et plus quoi faire de moi que mourir au combat
我還能怎么辦呢?唯有赴死戰(zhàn)場
我已了無牽掛 雖死亦無懼怕
?
*指盧森堡公園。馬呂斯與珂賽特相遇并暗生情愫的地方
?
Rouge, le peuple est en colère
紅 人民怒火洶洶
紅 人民怒火洶洶
Noir, mon coeur est en misère
黑 我心憂傷悲痛
黑 心中憂傷悲痛
Rouge, mon sang tourne à l'envers
紅 我的血液沸騰翻涌
紅 胸中熱血沸騰
Noir, mon amour désespoir
黑 我的愛(如此)絕望
黑 我已無所適從
?
Combeferre 公白飛
Allons, Marius, tu exagères
好了馬呂斯 你也太夸張了
好了馬呂斯 別太悲傷
L'amour fait souvent des manières
愛情總是扭捏作態(tài)
愛情是叛逆的小鳥
Mais il ne t'abandonnera pas
但它不會拋棄你
若是你強(qiáng)求它便逃掉
Il sait bien que tu es sincère
它知道你心真誠
你以為它飛向遠(yuǎn)方
Il exaucera ta prière
會回應(yīng)你的祈求
徒勞無功將它眺望
Et demain tu la retrouveras
明天你就能再見到她
一轉(zhuǎn)頭它卻在你身旁
?
Marius 馬呂斯
Rouge, mon sang tourne à l'envers
紅 我的血液沸騰翻涌
紅 胸中熱血沸騰
Noir, mon coeur est en misère
黑 我心憂傷悲痛
黑 心中憂傷悲痛
?
合
Rouge, le peuple est en colère
紅 人民怒火洶洶
紅 人民怒火洶洶
Noire, l'espérance de la terre
黑 大地的希望
黑 希望孕育其中
?

歌曲賞析
????接觸到Rouge et Noir的時候還不懂法語,也看不到中文翻譯,但是它的編曲和唱腔還是一瞬間吸引到了我。等到能夠看懂歌詞后,可以說我愛概念版遠(yuǎn)勝英語版。
?????? 英文歌詞勝在敘事能力強(qiáng)、戲劇線索好——和法語差不多的篇幅,英文版都已經(jīng)讓安灼拉和馬呂斯的觀點交鋒過一輪,順帶拉一堆配角出來轉(zhuǎn)了一圈了。但從譯配的角度,我并不喜歡太講故事的歌,或者至少是英美音樂劇中比較常見的那種戲劇歌曲。這些歌給的信息太飽和了,讓人很難避免一個困境:翻得太像原文則無論如何沒法像原文一樣表達(dá)得那么自然、清晰、豐富、具有形式美,讓人懷疑自己的作品和譯配這件事的價值;翻得不像又難免讓自己身為譯者的良心不安,也很難保證自己的理解足夠正確、填詞好過或至少比肩原作,更別提若是商業(yè)譯配,版權(quán)方會掐滅你任何逾越雷池的念想。而我喜歡概念版的詞的原因之一是,它既有美到讓我能夠僅僅在還原它的過程中就獲得快樂的詞,也有許多讓人發(fā)揮的空間。比如“我不曾了解她分毫 也再無她的音訊”這句,我能構(gòu)思出很多種既能表達(dá)意思又在字面、意蘊上很美好的譯配。就像食夢貘嗅到夢的味道一樣,一看到這樣的句子我就有想要提筆的沖動。
????并且,可能恰恰是與劇情結(jié)合得太好、太為講故事服務(wù)了,我總覺得英文版的歌詞缺少一些讓人心潮澎湃的閃光點。而概念版的詞,就和所有寫得好的法語音樂劇歌詞一樣,充斥著美麗的意象、表達(dá)乃至…氛圍?
?????? 我特別喜歡第一段將寤寐求之的對象比作理想,尤其在原文的語境里,idéal遠(yuǎn)比中文里被勵志歌曲和中小學(xué)作文用爛了的理想要來得崇高。中國古典文學(xué)中,似乎女性要么是特別具體,巧笑倩兮或宛在水中央的一幅畫,要么就一定要影射些什么(眾女嫉余之蛾眉兮);現(xiàn)代的一些比喻又總是流于庸俗。這里將具體的女子與抽象的、學(xué)理性的理想(忽略這個詞遭受的污染)并置,至少在中文語境下有一種不同凡響的效果。
????這還沒完,這個理想/女子能做什么呢?首先,能讓人擯棄心中的野蠻,擺脫獸性——愛能讓人克服自身弱點,做出高尚的選擇乃至犧牲(想想《雙城記》),正如理想使人不敢滿足于暫時的成就和凡俗的慰藉。除此以外,“理想”也暗暗指向ABC friends為人類福祉奮斗的事業(yè),為下文“唯有在戰(zhàn)斗中求一死”張本——既是為(得不到)愛人而犧牲,也是為理想而犧牲。原本相隔甚遠(yuǎn)的本體和喻體在這個交叉點上完美地混同如一,讓這句詞美妙得如同日夜相交時微茫而色彩難辨的暮光。
????第三句又在這個基礎(chǔ)上更進(jìn)了一步。擺脫獸性,是為了“讓人類最終成為自己,活成自己的詩”:一句蘇格拉底遙遠(yuǎn)的理性回音,緊接著一句詩意的凝練,為這比喻的發(fā)展做了完美的收束,不僅美,并且美得很馬呂斯、很那個時代。
????關(guān)于“活成自己的詩歌”這個翻譯,Vive(vivre)在法語里有兩個主要意思,一是to live,二是to experience,按理說這里應(yīng)該取及物的to experience的意思,但這里理解為是poème(詩歌,poem)替換了vivre sa vie [1](即英語live one’s life)中的vie(生命,life)更好,即(能夠)“活在自己的詩歌里”;并且,to experience的意思也可以說通,拜倫就是把生命活成了自己的詩歌的最好例證。所以這里結(jié)合了一下兩種意思,翻成“活出自己的詩歌”,意即以自己本該成為/想成為的詩歌的模樣活著。
?
????說到氛圍,公白飛的那幾句快活、達(dá)觀、練達(dá)卻不油膩的歌詞是找遍英文版也沒有的。這幾句用詞簡單、意義松弛,沒有太多進(jìn)展[2],但正因如此,這才像一個開導(dǎo)人的公白飛。聽著這幾句歌詞,似乎能看到一個坐在桌子旁、一只手搭在椅被上,另一只握著酒杯,從思索和事務(wù)中抽身出來為朋友解憂紓難的青年。
?
????另一個有趣的點是副歌。副歌的句子一共只有五種variations,其中兩句是關(guān)于人民/革命的(紅 人民怒火洶洶、黑 大地的希望),分別記作A1 A2,剩下三句是關(guān)于馬呂斯感情的,分別記作B1 B2 B3。那么這首歌的三段副歌分別是 1st?: A1 A2 B1 B2、2nd?:A1 B2 B1 B3、3rd?: B1 B2 A1 A2。要是強(qiáng)行解釋的話,第一段副歌是馬呂斯時而在想革命事業(yè),時而傷春悲秋;第二段副歌他陷入了極度的悲傷,因此雖然說出了要死在戰(zhàn)場上這種話,但這更多是出于相思病的痛苦而非崇高的追求,因此有三句詞都是有關(guān)自身的痛苦;第三段副歌時,馬呂斯仍在為愛踟躕,而ABC的同儕們已經(jīng)做好了戰(zhàn)斗的準(zhǔn)備。當(dāng)然,這樣的解釋是發(fā)散的、反思性的,副歌的填詞說不上好,思維線索不夠清晰,也沒有發(fā)展的層次。
?
????相比英文版,概念版中馬呂斯的形象更接近原著,也讓他的一些行為更加合理。英文版中馬呂斯積極參與ABC friends的事業(yè),尤其甫一登場時頗有與安灼拉平分秋色的氣勢,這讓他在登上街壘前的猶疑很毀形象,“想通了應(yīng)該舍棄小我成就大我”的解決也讓人難言滿意。概念版的馬呂斯與書中一樣,游離在ABC的邊緣,沒有很強(qiáng)烈的革命欲望;性格沖動,愿意為愛一死了之。唯有這樣一個憂郁、沖動、不切實際,在命運的安排下去街壘上走了一遭的馬呂斯,才不至于讓他死里逃生后歡快的婚禮太過突兀。
?
[1] 這種與動詞同源的賓語叫做cognate object,除了文中的vire sa vie/ to live one’s life,還可以舉出sing a song或中文里的數(shù)數(shù)、畫畫
[2] 當(dāng)然韻是很整齊且與音樂結(jié)構(gòu)很搭的aab/aab。所以我一直堅持,韻的疏密或結(jié)構(gòu)復(fù)雜程度不能決定一段歌詞是否顯得聰明或過度聰明(有時需要刻意讓詞少些設(shè)計感),而是看韻腳的自然程度。密度高且結(jié)構(gòu)復(fù)雜,但用詞自然的韻只會讓人感嘆渾然天成;用詞別扭、為了押韻硬拗詞序和句式,哪怕用韻很疏也會匠氣十足
?

譯配策略
?????? 可以說我翻這首歌一大半的原因就是Qu'il soit enfin lui-même et vive son poème(讓人最終成為自己 活成自己的詩)這一句,因此我要保證“詩”在韻腳的位置,從而決定第一段押zh[i]這個韻。韻有寬窄之分,其中zh[i]就是最窄的之一,很難找到押韻的詞;不僅如此,這個音相對來說也不太好唱。不過,雖然不能說每個韻有天然的情感色彩,例如開口大的韻情感就一定壯闊,開口小的韻情感就一定逼仄,但不可否認(rèn)的是不同韻腳由于其口型和發(fā)音方式的區(qū)別,會相對容易表達(dá)特定的情感。說到zh[i]韻,最具代表性的就是張信哲的《愛就一個字》。這首歌的副歌全押zh[i]:
愛就一個字/我只說一次
恐怕聽見的人勾起了相思
任時光飛逝/搜索你的影子
讓你幸福我愿意試
????難度自不用提,韻腳與歌手的演繹結(jié)合起來更給我一種“十分克制、默默付出的深沉情意”的聽感。究其原因,乃是zh[i]韻開口小且聲音含蓄內(nèi)斂,而這種特質(zhì)正好適合概念版的Rouge et Noir的縹緲。
????當(dāng)然,有得有失,用這么窄的韻就很難維持原文工整的形式。這首歌很重句中韻,如:
L'ai-je au moins jamais vue, cette douce inconnue?
Qu'il soit enfin lui-même et vive son poème
Le temps d'une ou deux heures illuminait ma vie sans bonheur
Et plus quoi faire de moi que mourir au combat
????如果把樂句再分解,也可以看作是兩個小句的押韻而非句中韻。但總之,我在這首歌中只在句尾押韻,唯獨每段最后一句堅持用了句中韻(實現(xiàn)人的意志/讓生命化為詩、我已了無牽掛/雖死亦無懼怕),確保這一句音樂和意義上的分量。至于“如同不曾存在/也將不能再來”的句中韻就是巧合了。
? ? 我并不提倡去追求原文工整的形式。首先,中文與外文押韻的習(xí)慣不同。外文音系往往比中文復(fù)雜,韻腳的可辨識度更高,可以把韻腳結(jié)構(gòu)設(shè)計得很復(fù)雜,且能廣泛使用類似abab的韻腳。而中文里,小范圍內(nèi)大量用韻永遠(yuǎn)是清晰且最讓聽眾舒服的,因此推薦用aabb/aaaa或句中韻代替原文的復(fù)雜設(shè)計;其次,我們做的畢竟是譯配而非原創(chuàng),原創(chuàng)填詞的意思可以跟著韻腳走,甚至可以先把韻腳設(shè)計好再造句。但對譯配來說,要表達(dá)的意思是固定的,而特定的意思在特定的語境下翻來覆去只有那么幾種合適的表達(dá),為了一個甚至未必很明顯的押韻結(jié)構(gòu)去放棄表達(dá)的自然度是得不償失的。
????譯配,或者說好的歌詞寫作中,在可唱性過關(guān)的前提下表意的清晰、自然、符合語境是第一位的,為此,復(fù)雜的押韻結(jié)構(gòu)、原文里不那么關(guān)鍵的信息就是首先要被舍棄的東西。在這樣的指導(dǎo)方針下,譯配的用韻方式就應(yīng)該是以段落為基礎(chǔ)頻繁換韻,保證最大程度的表達(dá)自由。不排斥精彩的押韻結(jié)構(gòu),但一定要把表意放在結(jié)構(gòu)美的前面[1][2]。至于是否需要一韻到底,因劇/歌而定。但無論如何,一韻到底不體現(xiàn)填詞的能力,一韻到底的質(zhì)量才能體現(xiàn)。
?
第二段結(jié)尾:我已了無牽掛/雖死亦無懼怕 的換韻,既是無奈[3],也有些刻意為之。就像某位大導(dǎo)演說的,在場景/劇情有大的變化之前,歌曲/歌詞就應(yīng)該先行變化;反之亦然。這種蒙太奇效果是押韻的諸多進(jìn)階玩法中的一種。當(dāng)歌曲結(jié)構(gòu)或是樂句對應(yīng)的情節(jié)向前推進(jìn)時,試著臨時換韻,或者干脆出韻,更能叫醒昏昏沉沉的聽者。當(dāng)然“干脆出韻”這種事還是少做,盡量用句中韻修補一下。
?
公白飛的那段詞,一直在說抽象的“愛情”它會怎么怎么樣,或許這種表達(dá)在法語里是自然的,但在中文里,一方面是“它如何如何”十分生硬,一方面是這樣的表達(dá)的畫面感稍弱。所以這里借鑒了《卡門》,把愛情比作小鳥。相比原文,開導(dǎo)的感覺弱了幾分,多了一些豁達(dá)瀟灑,而這種色彩上的微妙變化是我樂于看到的。
?
?
?
?
[1] 表意大于結(jié)構(gòu)美對大多數(shù)歌適用,但有一類歌詞,它們的字面含義是不重要的,營造的氛圍或發(fā)出的聲音是重要的,這類歌自然需要特殊對待。例如魅影中的masquerade,重要的是花團(tuán)錦簇的韻腳和意象,要是誰硬要把原文亂七八糟的顏色都翻出來,那只能收獲一句“well, but then?” 甚至可以說,魅影的大量歌詞,雖然沒有masquerade這么極端,但是營造氛圍的功能至少是不弱于字面含義的。這些歌如果太貼字面去譯配會很災(zāi)難。
[2] 至于出韻,這是授人以柄的事情,能避免還是要避免,尤其是公開發(fā)出來的作品里不要這么做(人言可畏!)。不過,在一句別扭但押韻的詞和不押韻或韻腳有瑕疵,但意思恰當(dāng)?shù)脑~之間我無限傾向后者。例如這首歌里的:Sans elle, loin d’elle, malade d’elle完全算不上押韻,三個elle是identity,假如是在韻腳的位置這么填可是大忌。但我們這時候應(yīng)該問自己一個問題:誰說只有押韻的詞才是好的呢?除了押韻之外世界上有一萬種增強(qiáng)表現(xiàn)力的修辭手法,上面的這句歌詞無論它押韻與否都是美的。并不是鼓勵不押韻,而是不要只把目光投在韻腳上,讓整個句子勻稱、自然,能夠把韻腳給“托出來”才是最重要的;就算托出來的不是韻腳,也只是有些小遺憾罷了
[3] a與zh[i]一樣都是窄韻。a并不難唱但常用字少,且可組的詞的范圍比較局限,很難應(yīng)用在多種語境。像這里一樣只押一個對句(aa)或者在一個四句的段落里(aaaa/abab)“點到為止”才是常態(tài),連押一段zh[i]反而少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