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洛陽游的第三十篇 洛陽西工名字的由來
索易帶你刨根問鼎,聊聊洛陽那些事。每天行走在數(shù)千年歷史的河洛大地,不經(jīng)意間,一塊磚,一片瓦,一棵樹,一座橋,或者一條街道,都是一段歷史,一個優(yōu)美的故事。為此,我用文字和照片留住每一個瞬間。深度游洛陽之系列照片、視頻和文字,均為本人原創(chuàng)。歡迎瀏覽、提供線索并提出建議!深度洛陽游的第三十篇 。




晚清末年,內(nèi)憂外患,中華民族到了危亡之際。1911年,以孫中山為首的革命派,推翻了清政府,袁世凱就任中華民國臨時大總統(tǒng)。為了復(fù)辟當(dāng)皇帝,袁世凱積極的在全中國布局,俗語說:得中原者得天下,地處中原的洛陽自然成了袁世凱的首選,1914年,袁世凱撥付上等白銀170萬兩在洛陽東起五門屯,西至靈官廟,南抵下池,北到金谷園的地方興建兵營。營房全部為磚木結(jié)構(gòu),木料則是從東北運來的紅松。1916年,占地4000畝,營房5000間的西工兵營拔地而起。作為訓(xùn)練新式陸軍、屯兵之用?,F(xiàn)在位于解放路與凱旋路交叉口西南角有個閱兵臺,游客可站在凱旋路人行道上觀看閱兵臺的全貌。而這時,因袁世凱1915年12月12日宣布接受帝位,復(fù)辟帝制。激起了全國人民的強烈反對,12月25日,全國多省宣布獨立,討伐袁世凱背叛共和,1916年6月6日,袁世凱因尿毒癥不治而亡。洛陽西工兵營此時成為全國軍閥爭奪的焦點。
?
?
1920年9月,直系軍閥吳佩孚進駐這里后,兵營的規(guī)模迅速擴大到占地一萬余畝,房屋一萬余間。吳佩孚還下令建建電廠一座,使洛陽的大街小巷都用上了電燈,吳佩孚還在金谷園首次修建占地面積200余萬平方米的洛陽飛機場,有飛機3架。洛陽成為軍事重鎮(zhèn)。1922年6月,洛河上的“老吳橋”建成,橋長206米,寬6.1米,有23孔,鋼筋混凝土結(jié)構(gòu),為中原地區(qū)第一座現(xiàn)代化大型橋梁。此橋后被損毀,現(xiàn)洛河北岸定鼎路西200米處僅留一段20米殘橋。
?
?
?
1931年9月18日夜,日本關(guān)東軍發(fā)動九一八事變,吹響了侵華戰(zhàn)爭號角,南京國民政府看到日本侵略中國的意圖,決定遷都洛陽,1932年,國民黨中央黨部駐扎于西工兵營。在洛陽解放路于中州路交叉口處西南角就是洛陽陽西工兵營舊址,洛陽陽西工兵營舊址當(dāng)前主要由四合院、地下室,高級住宅、惜陰書室、四合院由南北兩個大廳和東西廂房圍合而成,是當(dāng)時的議事辦公場所。高級住宅位于四合院東側(cè),是吳佩孚的辦公場所,屋內(nèi)地面均鋪設(shè)紅色木地板。高級住宅東側(cè)就是書室,是一處由四孔青磚箍就的窯洞式建筑,中間一孔窯洞上方還留存有刻著“惜陰書室”四字的匾額。據(jù)說“惜陰書室”四字為蔣介石所題。
?
?
1937年七七事變后,兵營成為第一戰(zhàn)區(qū)司令長官部。1937年11月上海淪陷 。1937年12月13日首都南京淪陷,日軍在南京屠殺40多天,殺害老百姓30多萬 ,南京國民政府被迫遷都重慶。1945年8月6日,美軍在日本廣島投下第一枚原子彈,3天后又在長崎投下第二枚原子彈。1945年8月15日正午,日本天皇不得不向全日本廣播,接受波茨坦公告、實行無條件投降。1946年5月,國民政府蔣介石還都南京,西工兵營是洛陽近代風(fēng)云變幻的歷史見證。2013年,洛陽西工兵營入選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