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ttlebots 2021 第六季第二集 賽后分析匯總 續(xù)

6 Tantrum vs Malice
和上一屆相比,Tantrum把改進都集中在了武器系統上。這次他們在武器兩邊加了滑槽,意圖是在打擊對方之后自身更難變形。Tantrum的武器是鋁制的,所以可能變形,在之前的比賽中有時候會卡住。不過這樣的改進倒也給組裝和維修帶來了一些挑戰(zhàn)。其余的我并沒有看到太多更新,可能需要以后再說。

Malice也升級了之前的機器,大概至少考慮了兩大問題:皮帶老掉,以及可能會豎直立起來無法復位。我不知道皮帶問題的解決方法他們有沒有解釋過,不過這場來看并沒有掉。至于第二個問題,他們加了一個“兔子尾巴”。

不過這場的勝負決定得很快,當Tantrum開頭就廢了Malice的武器時,Malice的勝算就很小了。據Malice的賽后分析,開頭的那一擊帶來的沖擊力直接損壞了武器的軸承。

雪上加霜的是,Malice的ESC也壞掉了,原因不明,不過隊伍推測是因為使用的二手ESC自帶了故障。Malice指出Bite Force也在用同款的ESC,所以他們以為這款ESC比較可靠來著。
Malice的總結還提到了一點:他們的武器很大,所以需要更多的電流(峰值600+安培),這限制了ESC的可選范圍。

哦對了,這是錄制期間的第二場(第一場是Tombstone起火那次),比賽之前場地停電了兩小時……一個小插曲。
來源:
Blip/Tantrum社媒:https://www.facebook.com/tantrum.battlebot/
Malice社媒:https://www.facebook.com/malicebattlebot/
7 Subzero vs Shatter!
如果Subzero的彈射器沒有壞掉的話,比賽的結果可能大不相同。隊伍給出的原因是測試不足。出發(fā)前往比賽前,他們測試過許多次,但是使用的是3000psi的氣缸。比賽期間他們使用了4500psi的氣缸,沒料到輸出的氣壓有一定波動,最終3分鐘比賽中電氣閥門幾乎一直在鎖死,直到最后氣缸漏氣夠了時才完成一次彈射。

Shatter!在匯報里重申了一下大錘帶來的一大好處:他們可以逼迫對方做一些不情愿的選擇。一般來講隊伍不會使用太厚的頂板,那么在面對Shatter!的時候,他們就需要舍棄一些別的部位來換取加厚頂板的重量。這勢必會削弱一些別的地方,而這也能讓Shatter!占一些優(yōu)勢。

從2020年以來,Shatter!又加了許多改進。比如說他們徹底舍棄了平時掉得到處都是的三角形護甲……然后在武器傳動軸兩邊加了UHMW塑料護甲來保護鏈子。還有就是,專門設計了一副新前叉——昵稱是“社交距離叉”,特點是叉子上方有小凸起,方便“握住”對方實現推搡。如果對方是豎轉的話,這樣的叉子還能防止對方的武器夠到自己,同時又讓對方穩(wěn)穩(wěn)處于大錘子的攻擊距離之中;如果不加凸起的話,對方反而又可能順勢“騎乘”上去,然后攻擊大錘武器系統,反而得不償失。本場里他們就選用了這對還沒測試過的叉子,同時又加上了一對Bite Force風格的小前鏟。

本場實戰(zhàn)中,Shatter!的前叉確實讓SubZero不能正面鏟起然后彈射,但是依然防不住側面。但是在Shatter!繞到SubZero側面時,這對叉子發(fā)揮了預期中的作用。

另外,在SubZero的彈射器頂板被打掉的時候,Shatter!注意到了打擊范圍以外的火星。他們認為這是Shatter!的大錘扯斷了固定頂板的螺釘。后來SubZero冒煙時是因為Shatter!打中了電池,而不是氣缸——但已經足夠了。在許多次敲擊后,Shatter!幸運地打中了SubZero電池防護板和彈射器之間的縫隙,然后又趁著錘子卡住的時候來回拖拽SubZero,而這種在插入之后在拔出的過程中借機亂搗一番的流程也能造成很大的傷害,還能順便刷一些控制分,這些策略真是給Shatter!整明白了。

附加賽的視頻只有短短幾分鐘,沒能顯示出賽后還發(fā)生了什么事。Shatter!的匯報中提到,在比賽結束之后,SubZero的電池被變形的框架擠壓,已經出現形變。在隊員嘗試移除它的時候,這塊電池終于起火了,SubZero很不幸又損失了不少部件。在此提醒一下鋰電池的危險性……而Shatter!只斷了一個小前鏟,是預期之中的損耗。


來源:
Shatter!社媒:https://www.facebook.com/BotsFC
網站:https://www.botsfc.com/
頻道:https://www.youtube.com/c/BotsFC/videos
Subzero社媒:https://www.facebook.com/SubZeroBattleBot
8 Bloodsport vs Whiplash
Bloodsport的武器設計是經過了上萬次計算模擬的。為了解決這種機型武器旋轉導致不穩(wěn)定的問題,他們在云端服務器跑了很多次代碼,最后大致結論是,如果武器越“圓”、越“短”,那就越穩(wěn)定;2019年的Bloodsport和Perfect Phoenix的前身Brutality的棍狀武器都屬于不穩(wěn)定的那種;最穩(wěn)定的是個圓。不過造一個圓形武器的代價就是會特別重,因為武器必須要比較厚才能不被豎轉之類打碎。于是最終他們設計了一款風扇一樣的武器,造價得三千刀。對,就是上一屆打一下Gruff就斷了的那把……

所以這一次他們重新設計了刀片,這一次的刀片變短了,但是加粗了,以便提升壓力承受能力,而且材料也從易碎、攻擊力更強的S7換成了結實、攻擊力稍弱的AR500。

(注:這不是說S7不適合當武器,也不是說AR500最適合當武器。武器的強度和制造工藝、造型等等密切相關。Witch Doctor2019年的S7武器打了大概10場才因為過載而碎裂,而Bloodsport在2019年的S7武器一樣沒碎。相比之下,AR500的武器照樣可能會在打擊之下彎曲報廢。但是Bloodsport在2020年用過的三把武器里,兩把S7的都碎了,隊伍分析的原因包括:加工工藝不當,Bloodsport使用高壓水槍切割,過程中可能會造成裂縫;在多場比賽后積累的損傷導致斷裂;2020年的S7武器承受了更多的動能,負荷更大;豎轉對半徑比較長的武器傷害更大。另外也可以懷疑材料處理不到位,微觀下有裂縫,和Witch Doctor2020年爆裂的武器類似,但是質檢結果不支持這個原因)

Bloodsport復位桿的設計也是經過了許多次模擬測試的。他們認為復位桿接觸地面的高度很重要,畢竟復位的時候最好不要讓機身的任何部分成為轉起來阻礙,旋轉的時候需要時時都角度合適,因此最終的結果是2020年的螺旋桿。

那么為什么這一場卻沒轉起來呢?原因簡單地有些遺憾。Bloodsport在ESC下面貼了導體,以便把產生的熱量通過導體片轉移到機身的鋁板上面,達成散熱。然而這次貼的導體太薄了,結果就是ESC過熱達到上百攝氏度,沒能在關鍵時刻完成復位操作。

Whiplash隊并沒有發(fā)布太多的信息……但是可以從賽后圖看出來,Bloodsport對Whiplash裝甲還是造成了一定程度的損壞。Whiplash本場沒有攜帶豎轉武器,可能是為了給額外的裝甲挪開重量吧,Whiplash的前鏟被Tombstone扯開過兩次,兩次均導致KO;同時另外幾次打敗橫轉類對手(Valkyrie、Gigabyte和SOW之類)也都大多是憑借舉升完成不斷翻炒,所以去掉豎轉武器應該是很合理的選擇了。


來源:
Whiplash社媒:https://www.facebook.com/FastElectricRobots(沒有和Defender共享賬號)
Bloodsport/Retrograde社媒:https://www.facebook.com/bnsrobotics/
頻道:https://www.youtube.com/c/bnsrobotics/videos
網站:https://www.bloodsportbattlebot.com/robots/bloodsport-v2(2020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