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余年陳,收藏佳品,曾經(jīng)的皇家貢茶來了!
?筑夢茶鄉(xiāng) 福地湄潭?? ? ?湄江印象??只為一杯好茶
不知道茶友們之前有沒有看過清朝古裝宮廷劇《延禧攻略》,這部電視劇上映那陣子可是火的不行,忍不住在追劇看,發(fā)現(xiàn)這部劇的服飾、布景、用具還是很用心的,比如某一集中出現(xiàn)的一款茶——金瓜貢茶。
劇中那一段是皇后娘娘吃多了積了食,需要上普洱茶,原臺詞便是要“云南上貢的金瓜貢茶”。
普洱茶在清代作為貢茶,在雍正年間就已確定,金瓜貢茶則屬于普洱府四種貢品中的團茶,清代記載普洱茶是“味苦性刻,解油膩”,所以這一段劇情是很合理的。

有些茶友是否還是很好奇,這金瓜貢茶到底什么樣,跟平時的普洱有何不同?
別急,本期就特地帶來一款金瓜茶來和大家具體介紹一下。
這款金瓜,2009年的普洱生茶,選用優(yōu)良古樹原料,內(nèi)質(zhì)豐富,轉化空間大;多年陳化,湯甜水柔,陳香持久。宜品宜禮,收藏于家中也十分有意義。
金瓜生普

金瓜茶,有什么淵源?
金瓜茶,亦稱為團茶、人頭貢茶,是普洱茶獨有的一種特殊緊壓茶形式,因其形似南瓜,茶芽長年陳放后色澤金黃,得名金瓜。
普洱金瓜貢茶的生產(chǎn),歷史悠久,始于清雍正七年即1729年。

當時的云南總督鄂爾泰,在普洱府寧洱縣建立了貢茶茶廠,他命匠人選取西雙版納上好的女兒茶,制成團茶、散茶和茶膏,敬貢皇室。
至1936年北京故宮處理清宮貢茶,總共留下有兩噸多,其中有一些就是普洱貢茶。這些普洱貢茶大者像金瓜,小者像乒乓球狀,大的重五斤半左右。
后來這批茶被處理,只留下少量存樣。是現(xiàn)存的陳年普洱茶中的絕品,在港臺茶界,被稱為“普洱茶太上皇”。

金瓜茶,原料不同嗎?
相傳,當時能夠制作金瓜貢茶的茶葉均由未婚少女采摘,要求都是一級的芽茶,而且采下的芽茶一般先都放之于少女懷中,積到一定數(shù)量,才取出放到竹簍里。
現(xiàn)在的金瓜茶原料自然沒有這樣的要求,這款金瓜茶原料是選用品質(zhì)優(yōu)良的古樹原料,“后勁”足,轉化空間才大。
畢竟這樣大份量的金瓜普洱生茶,一時半會難以喝完,茶友們常常將其收藏儲存,期待時間給它帶來更高的價值。

金瓜茶,工藝不同嗎?
金瓜與傳統(tǒng)餅茶、沱茶、磚茶主要的區(qū)別就在于工藝。金瓜形狀特殊,普遍重量大,所以在壓制方面更加復雜。?首先,在蒸原料的時間上就有講究,原料需蒸軟蒸透,才能有粘合度,所以蒸茶時間需要更長。?其次,定型時間也更長、要求更高。區(qū)別于傳統(tǒng)的七子餅茶,金瓜在壓制的過程中,需要機器特別在茶團上停留一定時間來進行塑型,并重復兩次。

壓制金瓜,并非越緊越好,需要松緊適度,讓條索間有適度的空間利于后期的轉化。?壓制太緊,轉化慢、難撬;過松,后期存放香氣容易流失,易松散變形。所以金瓜的壓制需要長期的經(jīng)驗積累,看原料適度壓制,不是經(jīng)驗豐富的老師傅,很難承擔此重任。
金瓜茶,宜品宜禮宜藏!
這款金瓜茶,已陳化十年之久,外形飽滿結實,份量大,“金”字也寓意富貴,送禮的話更顯吉祥體面。
若是收藏或自飲,也有一套講究的撬茶法:
一是,不要貪多,貪多不一定撬的動,要有繡花的耐心和細心。
二是,注意力要放在刀尖上,用刀尖去尋找茶與茶的縫隙,一旦遇到阻力,不要硬來,要盡可能保持茶葉條索的完整,改變進刀的角度,慢慢的滲透。
三是,用茶刀撬茶時,應該盡量沿著條索逐一撬起。
干茶經(jīng)熱水沖泡,陳香四溢,悠長持久。?喝起來口感均衡協(xié)調(diào)口,十分醇厚,茶湯浸潤口腔后,舌面還會緩緩回甘生津。
這款金瓜,2009年的普洱生茶,選用優(yōu)良古樹原料,內(nèi)質(zhì)豐富,轉化空間大;多年陳化,湯甜水柔,陳香持久。宜品宜禮,收藏于家中也十分有意義。
湄潭手筑黑茶? 湄江印象領先?
湄江印象 唯美黔茶 千年傳承 大眾口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