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時期的劉表真的只是個“夸夸其談”的人嗎?(下)

劉表“夸夸其談”的因由
劉表雖然有“單騎入荊州”的經(jīng)歷,也有很多向外擴張的行為,但他被稱“坐談客”、“老實人”的形象還是深入人心,不被視為一個合格的野心家,造成這種印象的原因有三點。
一、荊州處于四戰(zhàn)之地,劉表擴張程度有限
諸葛亮在《隆中對》中評價荊州為“用武之國”,原因是荊州的交通很發(fā)達,處于益州、豫州、揚州、司隸、交州之間,可以四處用兵。但同樣的,荊州也可以說是四戰(zhàn)之地。荊州雖然有山川之險,但也處于強敵環(huán)伺的境地。劉表分別與袁術(shù)、張濟、曹操、孫策兄弟、張津、劉璋發(fā)生戰(zhàn)爭,還平復(fù)過一次規(guī)模較大的內(nèi)亂。四處為戰(zhàn)的劉表沒有進行太有效的擴張,到去世的時候僅僅得到一個地處偏遠的蒼梧郡罷了。相對于曹操、劉備、孫權(quán)甚至袁術(shù)、袁紹這些軍閥,劉表當然是“坐談客”了。
二、劉表的文教掩飾了他的武功
我們翻開《三國志·魏書·劉表傳》或者《后漢書·劉表傳》,會發(fā)現(xiàn)劉表主動擴張的記載基本上沒有,要么是防御戰(zhàn)的勝利,要么是平叛,反而文教的記載更突出一些。劉表本身是文化名士,他的個人名望和荊州安逸的局面讓很多學士避難進來,劉表又發(fā)展教育事業(yè),研究儒家經(jīng)典。這樣一種做派在亂世中是格格不入的,劉表的儒士形象相對于曹操、孫策等這樣的鐵血軍閥來說也更加仁弱、保守。
三、劉表擴張方向多為南方,對北方戰(zhàn)局參與不多
劉表主動擴張的地方有益州、揚州、交州,可以看出劉表的戰(zhàn)略就是以荊州為中心,占據(jù)南方的地盤。面對北方的時候,劉表多采取守勢。尤其是在袁紹和曹操爭霸的時候,劉表既沒有幫袁紹,也沒有幫曹操,原因大概就是因為劉表根本不想過多地參與到北方的戰(zhàn)事中來。郭嘉評價劉表“坐談客”,固然有一定的原因,畢竟他的威脅不大,但如果僅憑郭嘉的一面之詞就給劉表下定義也是不可取的。
劉表的年齡也是一個關(guān)鍵因素
劉表(公元142年-208年)“單騎入荊州”時(公元190年)已是48歲之人,壯年時期的劉表基本上完全被黨錮之禍給徹底耽誤了。
劉表給世人留下的那種表面寬厚、重禮修學、保境安民的印象其實完全可以從年歲上入手,是其垂暮之年試圖保本自守的心理所致,尤其是在劉備來附、曹操定四州的“官渡之戰(zhàn)”后八年,完全不見劉表有任何像其48-60歲間動作頻頻的表現(xiàn),反而完全成為一個守境安民的敦厚“長者”,不復(fù)當年單騎平荊州,抗衡孫堅、袁術(shù)、曹操、張羨、張津時的政治手腕。
畢竟,這時的劉表已然是一個60多歲的垂暮老人,繼承人問題頗多隱患,荊州豪強與流寓人士也未必一心,哪里還顧得上向外擴張?
即便如曹操、劉備,在中青年便開始歷練,有著二三十年的豐富閱歷,也相繼在其晚年(210-220年間)走向相對保守(曹操不再大規(guī)模南進)、走向重大失誤(劉備夷陵大?。?,何況劉表這個直接從中老年開始創(chuàng)業(yè)的人呢?
郭嘉評價劉表“坐談客耳”(夸夸其談)令人印象深刻,固然有一定的道理,畢竟他的威脅不大。但如果僅憑郭嘉的一面之詞就給劉表下定義也是不可取的,還是要綜合各種因素再判斷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