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歲以后,人生才真正開始
有人說:“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p>
也有人說:“很多人在三十歲就已經(jīng)死了,只是等到七老八十了才埋葬?!?/p>
關(guān)于年齡的學問,有很多,甚至是互相駁斥的。
二十幾歲的時候,太幼稚了,什么都要問一問父母,或者在父母的安排下,開始走進社會。
三十歲的時候,人生開始焦慮,因為父母在變老,不再是你堅強的后盾,而你要面對做頂梁柱的壓力了,真正步入中年了。
從青年到中年,是一剎那的事情,但是對于人生來說,卻是一道難言的坎。
01
三十歲以后,人生才真正開始。
唐朝的名人柳宗元,二十一歲就中了進士。春風得意馬蹄疾,他迅速往上走,并且積極推行變革,得到了唐順宗的賞識。
他和劉禹錫等人,沖在了時代的前列,有初生牛犢不怕虎的勇氣。
可惜,變革觸動了一些王公大臣的利益,很快被打壓下去。
三十二歲的柳宗元,被貶到永州。
拖著沉重的腳步,帶著一家老小離開京城,一路南下。此刻,他的原配妻子過世幾年了,孩子也夭折了。
只有母親和兩個妹妹,是他最親的人。
到了永州,很長時間都住在破廟里,母親扛不住苦難的生活,撒手人寰。
“孤舟蓑笠翁,獨釣寒江雪”,一首孤獨的詩,與其說是描寫心境,不如說是描寫人生的沉沉浮浮。
人在落魄時,孤獨如影隨形。
但事實證明,柳宗元的才華,也就是三十歲之后才真正展現(xiàn)。他在永州寫下了大量的有名的文章。比方說,《河間傳》《捕蛇者說》。
北宋文豪蘇軾,對柳宗元評價很高,將他和陶淵明相提并論:“所貴乎枯談者,謂其外枯而中膏,似淡而實美,淵明、子厚之流是也?!?/strong>
很有意思的是,蘇軾和柳宗元的人生,有很多類似的地方。
年輕時一舉成名,三十多歲時,因為對王安石變法有不同意見,主動請求外調(diào),然后過了被貶的生活。
原配妻子王弗,二十七歲就過世了。兒子蘇遁夭折。
但蘇軾的后半生,真正領(lǐng)悟到了生活,筆下的文章,成就了他的才華。
以古人為參考,結(jié)合當下的社會,三十歲的人生,如何開始呢?開始了什么東西呢?
其一,心智開始成熟。
“不經(jīng)一事,不長一智”,人總要經(jīng)歷什么,才會真正悟透人生。否則,我們看到的世界,總是父母在背后撐著的,是涉世未深的樣子。
和生活來幾次交手仗,感覺就不一樣了,對人生的沉沉浮浮,就看淡了,能接受了。
其二,家庭關(guān)系開始改變。
父母也會把“家庭主角”交給你。你有了自己的小家庭,不得不承擔家長的位置。
若是有幾個兄弟姐妹,大家都開始分家了,不再是小時候圍著桌子吃飯的樣子了。
其三,金錢的壓力開始到來。
不當家,不知柴米油鹽貴。
自己親自賺錢,并且父母不再支持,壓力就不得不扛起來。一晃,就做了含淚前行的人。并且有了苦而不言的耐力。
其四,職場認知開始深化。
兜兜轉(zhuǎn)轉(zhuǎn)幾年,就要找一個地方落腳了。這樣的選擇,很大一部分是職場的選擇。
你的工作,決定了你的腳步。你要走遠,賺很多錢,都要從職場開始。并且生活的壓力,讓你離不開工作了,擔心失業(yè)。
其五,夫妻感情接受考驗。
婚姻有七年之癢。
三十歲之后,你若已經(jīng)結(jié)婚,那么婚姻的走向就要自己去把握了。若是夫妻吵吵鬧鬧,也許很快就散了。
熬過了三十歲,到了四五十歲,婚姻就相對牢固了。
其六,社交關(guān)系開始選擇。
朋友多了路好走,這是少年的認知。到了中年,你會發(fā)現(xiàn),很多朋友漸行漸遠,也有一些親戚,走散了。
能留下來的人,多半是利益之交,或者是平時還能吃吃喝喝的哥們、閨蜜。
02
三十歲的坎,熬過去就贏了。
俗話說:“解鈴還須系鈴人?!?/p>
往后的日子怎么熬,如何從“開始”走向“勝利”,需要你自己去想辦法,別人愛莫能助。就是你的父母,也不能代替你去奮斗。
柳宗元熬過了三十歲,但是四十多歲就熬不住了。主要是身體垮了,還有家庭不像那么回事。
蘇軾算是熬過去了,活了六十多歲。
從歷史評價來看,蘇軾的做法,更值得我們學習。就如林語堂說的:“蘇東坡是一個無可救藥的樂天派、一個偉大的人道主義者、一個百姓的朋友......”
首先,心態(tài)決定命運。毫無疑問,帶著好的心態(tài)去過日子,總是沒有錯的。吃了再多的苦,都要想點辦法,安慰好自己。
生活再難,都不要悲觀。畢竟社會在前行,在朝好的趨勢發(fā)展。就像蘇軾一樣,吃野菜也能想到“人間有味是清歡”;普通的豬肉,也能做成東坡肉。
然后,格局決定命運。做好余生的計劃。在哪里買房,如何教育子女,如何準備好養(yǎng)老的東西。夫妻在一起,有了憧憬,不容易離婚,還會越來越好。
最后,健康決定命運。早一點照顧自己的身體,不要等七老八十了,走不動了,才懊悔不已。
身體的配件很貴,并且丟掉了,不好找。有什么小的問題,及時修復才對;沒有問題,就堅持鍛煉。
03
生活,有三種境界:活著,體面地活著,明白地活著。
越往后,越要活得明白,知道自己在干嘛,結(jié)局大概是什么樣子。
三十而立,關(guān)鍵是“立格局、立家業(yè)”。
正如《城南舊事》中說的:“我雖然很害怕,但是也得硬著頭皮去——這是爸爸說的,無論什么困難的事,只要硬著頭皮去做,就闖過去了?!?/p>
曾經(jīng),我們摸索著前行,試一試,猶豫一會;現(xiàn)在,我們知道自己要走什么路,篤定前行。
既然人生注定要開始,那么就樂觀地開始,過好每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