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世紀女人---幻想著理解的人們
---我認為的影評,是觀影結束后的個人視角下的純粹的主觀的片面的感想。
正如杰米渴望了解母親,多蘿西婭(母親)也渴望著了解杰米,他們互相用著自己的方式愛著。
15歲的杰米,習得語言和邏輯和社會基礎的認知以后,他的思想發(fā)展分支變得未知。多蘿西婭在大蕭條時期出生的,代溝這個詞也完美的體現(xiàn)在了相差40歲的母子身上,正如杰米說“一般人不會邀請消防員一起吃晚餐”。代溝,我認為是時代大背景下,家庭,環(huán)境,見聞,共同造就的。
但多蘿西婭,也給予了杰米自由發(fā)展的空間,雖然有代溝,有沖突,她也沒有停滯不前,即使是一些不合適的行為,比如在杰米點出母親的抽煙孤獨的自我封閉,讓她失語,讓艾比和朱莉幫忙“撫養(yǎng)”,但也確實是一種嘗試。
她隱藏著自己,戴上了侃侃而談且時刻攜帶微笑看似成熟的面具,但卻需要香煙來緩解孤獨,從來沒有跟誰傾訴過,包括自己渴望理解的兒子。而杰米也想要去了解復雜的母親,并機緣巧合閱讀一些的有關女性的書籍,勇敢的嘗試去理解母親,也正因這份勇敢,才使得故事得以發(fā)展。
艾比,多蘿西婭的對立面,我稱之為自由的月經戰(zhàn)士,印象最深的就是在聚會上,將社會規(guī)訓的壓抑的性,生理有關的月經坦然的講出來,并帶動他人一起講出這個被壓抑的詞語,與多蘿西婭那保守的風格形成對抗。也正因艾比,杰米敢于反抗朱莉的控制,在我看來。
而朱莉,我沒法理解,只能淺顯的認為那種作為心理醫(yī)生母親的控制?用心理學視角與朱莉溝通?? 并將此轉移到了杰米身上。
威廉,一個愿意向多蘿西婭傾訴的男人,我覺得關鍵點在此,讓多蘿西婭有所改變,正如對于多蘿西婭的提問“這歌在唱什么”,威廉回答“我們沒必要理解歌詞在說什么”,嘗試著跟著搖就行了。
我們總是幻想著理解著他人,正如母親傲慢地單方面地幻想著去了解充滿未知的杰米,觀察和推理著杰米,自以為是的認為艾比和朱莉能幫助杰米,卻從來不愿意打開自己的心扉。而杰米一直在等,等待著母親向自己傾訴那個無論是什么樣子的真實的母親,正如那句“你和父親相愛過嗎”。
現(xiàn)代社會面具已經是常態(tài),我們只是在享樂中互相分享,觸及真實的時候,我們往往會有所保留,一方退讓,一方封閉。但假如遇到一個真正想理解的人的時候,我們只需要毫無保留的向他人傾訴我們自以為是的、即便離譜的自我,那就夠了。
ps:只是片面的主觀的可能忽略了細節(jié)的觀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