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封必須死?司馬與諸葛心照不宣默契?諸葛面對托孤重臣挑戰(zhàn)?(三)
比如說就是同樣托孤的重臣李巖,其實很多人也講劉備把你李巖留下也是制約諸葛亮,李巖確實有一定能力,而且對蜀漢也算是比較忠心,但是他的缺點非常之明顯他不合群,你像諸葛亮這個人也是不是那么太合群,他比如說非常潔身自豪,但是他是以制度為中心,我該怎么辦就怎么辦,他是對事兒不對人,但是李巖絕對不一樣說腹有鱗甲不可盡也,誰跟他都走不進,而且心里有什么樣的事情大家不清楚,腹有鱗甲這顯然是把自己保護起來,誰來了都碰一鼻子灰,這樣的人誰會喜歡?即使你能力強你也很難服眾,這種人作為同事是很難共事的,除非他是專業(yè)技術(shù)人員,給你一項工作你也不用跟別人過多的溝通,但你同樣是顧命大臣咋辦,諸葛亮只好把他留在永安,你別回成都給我添亂,咱倆各管一塊兒,你先留在永安你別添亂這就不錯
所以諸葛亮最當務之急,是要在劉備去世以后,讓風雨飄搖的蜀漢政權(quán)先保證穩(wěn)定穩(wěn)定下來,才有后來的發(fā)展,但是李巖可就不這樣了,比如李巖就專門閑著沒事兒給諸葛亮寫封信,你看李巖寫信怎么說,他勸亮宜進九錫進爵稱王,進九錫也可以稱為近九賜,這個西河次在過去是一個通假字,這兩個字可以混用,但是我們也查了一下資料,從后世來講漢朝之后這個字就讀西叫九賜,你要寫成賞賜的賜而不是金屬這個錫,所以現(xiàn)代只要念這個字,還是念九錫個別人喜歡念九賜,那是您自己的事情,在這種情況下李巖勸諸葛亮進九錫,這就是明擺著,一方面把你比作王莽和曹操。你就是篡位的賊,這就是繞著彎的罵人,另外還有一層意思,劉備去世前不跟你說了?如果我兒子不才,將來你可以自取,你看看你不是隨便?你不是牛?
這顯然就是雙方在挑火,這種情況下諸葛亮怎么應對?諸葛亮回信回得非常的得體,若滅魏斬睿帝還故居,你看前提是很清楚的,如果滅了曹魏,把這個曹睿給殺掉,皇帝也就是說劉禪能夠還顧居,什么意思,漢室能夠恢復,在這種情況下與諸子并升不是我一個人受封賞,是大家普遍受封賞,在這種情況下雖十命可受,況于九錫,你九錫算什么?咱進十錫這才是真的牛,您看這種胸懷這種氣度李巖他有?跟諸葛亮就沒法兒比,一般人來講你碰了軟釘子也就這樣了,但是李巖不這樣,接下來又不斷給諸葛亮難題
比如說人家呈報說這個甲兵步京說,你手下這個軍師也不足訓練的不好這肯定不行,結(jié)果諸葛亮明確的跟你講,遇到這種事情,你先把你永安的這些布局也就是你私人的軍隊,你削尖點兒,你私人的軍隊弄得兵強馬壯的,國家的軍隊遇到很大的問題,這你就應該注意了,整個蜀漢集團確實還存在很大的問題,這時候明天嘲笑別人今天說自己缺東西顯然是不合時宜的,這還不算李巖和李鋒父子提出更進一步的要求,我要單獨割出五個郡叫做八周,整個益州不是大嗎,你割出一塊兒給我再來一個州,這就屬于擁兵自立了,在這種情況下,如果任由李巖父子繼續(xù)鬧下去,蜀漢政權(quán)真是經(jīng)不起折騰了,諸葛亮只好把李巖調(diào)回成都,回到成都之后,一切都要聽諸葛亮來決定了,所以諸葛亮一步一步削了李巖負責的權(quán)利
但是對李巖父子也非常寬容,雖然他們父子不擔任什么具體職務了,但是回到家里小日子還是過得很好的,奴婢和侍衛(wèi)也有上百人,自己圍著大院當個土財主,然后過自己的小日子,衣食無憂家里富貴榮華,這也算不錯了,甚至李巖比諸葛亮活的時間還長,所以我們來看諸葛亮在治理蜀漢地區(qū)的時候,對所有的人包括政敵都沒有趕盡殺絕的情況,你孟達跑了但是他孩子依然可以在蜀國做官,他也確實對不同政見者進行一定的打壓,包括非常有名的劉巴,為什么劉巴突然之間英年早逝,這在歷史上也是一個謎
但是劉巴去世只涉及到個人,對家族也沒進行過打擊,整個蜀漢政權(quán)存在幾十年的過程當中,基本沒有移三族的情況,但是在吳國和魏國移三族那是非常普遍的情況,也有人講了,這是因為蜀漢人才少,諸葛亮不能輕易處理。處理一個少一個了你處理不起,人家魏國有實力,但是我個人認為如果把這種事情上升為一種制度,這就是管理者思想的一個基本體現(xiàn),我們可以想一想身邊有多少十幾個幾十個人的小團隊,互相之間還勾心斗角,何況這么大一個蜀國,如果單純說人才少,諸葛亮對大家就比較寬容,這顯然是說不過去的,當然諸葛亮處理這些人事問題,他僅僅是整個蜀國在至暗時刻面臨的一個困難,除此之外諸葛亮還面臨外交、政治、軍事、經(jīng)濟多個方面一大堆問題,諸葛亮究竟是怎么帶著大家走出至暗時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