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車場丨扒一扒汽車改裝的那些坑(外觀、輪轂、避震)

今天的《聽車場》,我們繼續(xù)聊一聊改裝這個話題。
上期聊到的程序、排氣、剎車可能略微硬核,并不是很多人對性能取向的改裝都有需求。但是今天我們要聊的改裝就很接地氣了,多是一些如何讓你的車更加好看的東西,外觀、內(nèi)飾、輪轂……就算你是買菜車,也可以在合理合法的前提下打扮的更漂亮。

外觀,可以改但規(guī)矩很多
外觀常見的改裝,無非是改色、貼花、包圍這些。
改色現(xiàn)在放的很寬,平常貼個改色膜,或者硬核點干脆噴個漆,弄好去車管所備案就可以了。但是有兩種改色可能存在風險,一是拼色,二是電鍍色和變色龍。
順便說說車衣,這個無所謂,哪怕你是啞光車衣,亮面貼完變成啞光質(zhì)感,通常也是不用備案的,因為顏色沒有變。

貼花的話,目前的規(guī)定是不超過車身面積的30%連備案都不用。
但是別貼一些亂七八糟的東西,
或者與特殊車輛如警車、救護車、消防車相近的圖案。一般常見的貼紙,像“實習”、“女司機”、“大齡剩女追尾必嫁”都是沒有任何問題的。

再說說套件,套件一般就是前后包圍,再細一點包含前唇、風刀、中網(wǎng)、側(cè)唇、尾唇、尾喉、尾翼、擴散器……這里面有明確的規(guī)定,即不能改變車輛長寬,不能改變接近離去角,需要備案。所以這里面只有中網(wǎng)的改裝是最安全的,比如低配改個高配中網(wǎng),因為基本不會影響車輛尺寸。但是市面上成套的套件,基本都會改變車輛尺寸,比如一條很好看的碳纖維前唇,十有八九會比原廠前唇更加突出。
所以一些人改完就不去備案了,有些人比較低調(diào),可能就換個小前唇、小側(cè)唇,再加個小鴨尾、單邊雙出的小尾喉嚨,一般也沒什么。但有些人膽子就大了,一整套夸張的套件,锃亮锃亮的碳纖維機蓋,大到夸張的GT尾翼,一套就是幾萬,別管能不能備案了,可能剛剛開出店家就被攔。

還有一種套件,就是寬體,改這種東西就不要心存僥幸了,必須查你。
因為大部分寬體在前后翼子板那里都有非常明顯的拼接縫。

其他還有幾個比較常見的改裝:
一個是車標,比如你眾泰扣掉換成保時捷,命令禁止。
二個是車燈,只要不要太過分,比如紅眼、爆閃、越野車加裝射燈……在路上沒什么問題。常見的低配改高配大燈總成、鹵素改LED或者氙氣什么的,改的人非常多。但是車燈眾說紛紜,有人說違法,有人說改完年檢一次過。
三是腳踏板、行李架,目前規(guī)定,加裝行李架高度須控制在30厘米以內(nèi),腳踏板寬度不能超過車身5厘米。但是城市SUV加裝腳踏板確實不太實用,太窄,上下車踩著很費勁,而且城市SUV一般離地間隙不會太高,基本上一步可以跨進車內(nèi),但多了腳踏板經(jīng)常會蹭臟褲腿。
不過,具體有沒有事,還得看各地的松緊程度,有些地方就是嚴格,有些地方相對寬松。
當然,合不合規(guī),違不違法我們之前已經(jīng)說過了,作為正能量節(jié)目,
我們還是建議大家不要在危險的邊緣瘋狂試探。

內(nèi)飾,只要不過火請隨意
內(nèi)飾就很簡單了,隨你怎么搞。
內(nèi)飾包層真皮或者alcantara、弄一套氛圍燈和星空頂、來一整套高端音響……都沒有問題,在路上不會被攔,年檢也可以輕松通過。但是,不要去動安全氣囊,或者增減座位。
但是也不要弄過火,比如前兩年火了一陣子的“天威盛世”,擋把那里直接插著一把“刀”,或者像《掃黑風暴》里的高總一樣,直接把茶臺搬進副駕駛……

輪轂,貪便宜很危險
關(guān)于輪轂,里面學問非常大,首先需要記住的關(guān)鍵詞就一堆:節(jié)圓徑、偏距、X距、中心孔、載荷……但是作為消費者,找一家靠譜的店家比什么都重要,店家會計算出合適的數(shù)據(jù)。
但是要記住,輪轂變大,輪胎一定會變薄,圈胎的外徑要控制在合理范圍內(nèi),改前改后誤差在3%以內(nèi),網(wǎng)上有專門的計算器,不然時速表會不準。
目前的法規(guī)是,你可以換輪轂,但是不要改變原廠數(shù)據(jù),比如尺寸、胎寬。

輪轂主要分為三種:
首先從工藝上來說,同樣造型、同樣尺寸、同樣寬度下,鑄造最重,旋壓其次,鍛造最輕。
其次從材料上來說,一般都是用的鋁合金,但鍛造所用的會比鑄造和旋壓等級更高,確保強度和輕量化。而相比鑄造,旋壓主要多了一道輕量化工序。
如果單從質(zhì)量上而言的話,做個排序:大品牌鍛造>大品牌旋壓>大品牌鑄造>小品牌鍛造>小品牌旋壓>小品牌鑄造>無品牌鍛造>無品牌鑄造。
總的來說,有錢就買好的,沒錢就買一般的,寧愿買個正品,不要買個仿品。但是大牌鍛造很可能上萬甚至幾萬一顆,而我們所屬的“國鍛”,采用宏鑫胚的,基本少說也要7000-8000左右一套。
輪轂始終是一分錢一分貨,至于淘寶上那些小幾百一顆的輪轂,你問我能不能買,我只能說……還是命值錢。

其實現(xiàn)在很多國產(chǎn)輪轂(包括我們所說的國鍛)做的就很好,比如facewheels、mmx、雅泛迪、邁斯盾、ARUIS、宏鑫……目前全世界超過80%的輪轂都是中國做的,哪怕有些國外的牌子,其實也是國內(nèi)工廠生產(chǎn),比如美國的rotiform或者niche,你可以在這些輪轂上看到鋼印刻著“made in China”。

避震、短簧、絞牙怎么選
對于剛剛接觸改裝的人而言,改裝避震最大的原因就是為了降低車身,提升操控。有道是:一低遮百丑。以常見的避震改裝來說,主要有三種:短彈簧、絞牙、氣動。

先說短彈簧,有的人會簡稱為“短簧”。
顧名思義就是把原車的彈簧變短,但是彈簧磅數(shù)增加,從而達到降低車身高度,提升支撐性的目的,現(xiàn)在主要的品牌就是愛巴赫、HR這兩個。
那么短簧有什么好處?就是便宜,性價比高,適合日常使用。
那短簧有什么缺點?由于前后高度不可調(diào),有的車子在裝完短簧以后會出現(xiàn)“塌屁股”的情況。同時由于短簧改變了原廠避震的行程,所以時間久了容易導致原廠避震漏油,不過現(xiàn)在大牌短簧在開發(fā)的時候都會注意這一點。

說完短簧再說絞牙,這種又稱高低軟硬可調(diào)避震。
它的優(yōu)點就是可以根據(jù)需求來調(diào)節(jié)高度和硬度,以滿足自己理想的駕駛操控需求。
缺點么……第一,市面上的絞牙產(chǎn)品良莠不齊,很多小廠現(xiàn)在都想進來分一杯羹,產(chǎn)品基本上就是抄抄大牌,還做不到大牌的性能。第二,絞牙對于大部分車而言是屬于性能過剩,因為絞牙避震最開始是為了滿足賽用需求,對于一般的家用車而言,裝絞牙更多的意義只是能滿足自己對車輛高度的細致要求。第三,碰到水平一般的店家或者技師,他很難去給你認真的調(diào)試絞牙,通常你去改裝店裝完絞牙避震,師傅都是給你高度調(diào)到左右一致,完了去試試車,看看有沒有跑偏的情況發(fā)生,很難說有耐心去一點點的結(jié)合你車輛配重、駕駛路況、駕駛習慣等等因素去一點一點的調(diào)那套避震。
所以,為什么藤原文太為了那臺86的避震要花一個月時間去調(diào),還不停的去秋名山跑。說句實在話,一般人在日常駕駛的時候,基本上阻尼調(diào)到中間數(shù)值都夠用了,想硬一些就調(diào)高1-2檔,想軟就調(diào)低1-2檔,至于高度,不讓輪轂過坑時蹭到翼子板就好。

至于氣動,基本是玩低趴的硬核玩家才去考慮的東西,不用太過了解。很多人看到低趴車的底盤幾乎沒有任何離地間隙,覺得根本沒法開,其實可以通過遙控器控制升降,車身可以升的比原廠更高。
簡單來說,如果只是日常使用為主,想降低一些車身高度,那么短簧或者是短簧+避震筒的套裝,是最有性價比的選擇。如果你想沒事下下賽道,或者對車輛競技性有一些需求,那么絞牙避震是一個不錯的選擇。
避震這東西雖然路上不會被攔,如果你硬是把車開到6年,年檢的時候可能還是會過不了。不過相較于年檢,聽說如果出現(xiàn)事故,改裝避震這個事可能會被無限放大,保險很可能會拒保。

強化件,不是裝的越多越好開
現(xiàn)在很多車都有成品的套裝提供,包括但不限于頂巴、底巴、井字架、杯士、各種強化擺臂和拉桿等等。
這些東西有用,但是換完之后舒適度會越來越差,競技性越來越強。但所有的底盤強化件,都是按自己需要來進行選擇和更換,而不是一股腦的全給裝上去。
對于家用車,底盤這個東西建議能不動盡量不動,都說深度的改裝是打破原有平衡,并建立新的平衡,大量的底盤強化件會打破原廠平衡,就看你有沒有能力建立新的平衡了。一般點到為止就可以了,比如3系加一套原廠防傾桿。

兩期的改裝節(jié)目到這就結(jié)束了,改裝還是要看個人需求,最終達到一個符合需求的平衡狀態(tài),而不是改件越多、越貴越好。
以后有機會,接著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