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應評論與私信,兼談讀博問題。
原評論:
長這么大,見識了這么多,才真的知道。生活里不怎么考驗反應速度。思維深度廣度,思考的質(zhì)量,這些才是真的決定了你走向何方。
你可能一學就會??梢阅7缕渌俗鲱},可以很快的推演。作為小鎮(zhèn)做題家,你出類拔萃。
但是長大了,沒得模仿了。需要你創(chuàng)新了。你可能還是可以。因為生活中真正的創(chuàng)新確實不多。你可以做出簡單創(chuàng)新,模仿著去創(chuàng)新。但是你可能全部價值不如其他人一個深度思考的結果。因為他真的可以自己另辟蹊徑。因為他思考有深度厚度廣度。而你耽溺于思維的敏捷程度。沾沾自喜。很可笑也很可惜。
把反應快被等同于聰慧,有些教師甚至都這么認為。這個觀點害了不少家長,也害了不少孩子。
有幸作為小鎮(zhèn)做題家
不幸成為小鎮(zhèn)做題家
當時小鎮(zhèn)做題家這個title并沒有火,是20年5月的時候我寫這條評論,后續(xù)提起讀博的事情,事實上我一直認為小鎮(zhèn)做題家是不該讀博的,因為小鎮(zhèn)做題家普遍沒有強烈的,純粹的求知欲,這種純粹求知欲是極端奢侈的:從小衣食無憂、物質(zhì)豐裕且無需擔心未來,至少從小安耽才能有。
大部分的人,對于Ph.D.都有濾鏡,都是認為“賺錢”地位,甚至把博士和未來的穩(wěn)定掛在一起,這是極大的誤區(qū),抱著濾鏡讀博可以說是必死無疑。
事實上讀完博士,買房買車和金錢沖突依舊存在,完全無法消解——這是jj矛盾,怎么可能因為一個學位就消失了呢,甚至讀博耽誤賺錢也是有可能的,畢竟讀博從來都是一個太高在本專業(yè)本領域就業(yè)下限的行為(尤其是進入學術圈)看清楚,是本專業(yè)本領域,事實上讀純文博士真的不一定可以提高收入,甚至于會減少收入——YOE直接影響收入,文科的entry level的收入差別也真的不大。據(jù)我所知省屬院校副教授的年收入大概在20w左右,愿意做research且出成果不錯的,可能28-30w的樣子,不出成果的就是20w左右,這是滿打滿算的情況。
什么樣的人適合讀博?一句話:不需要這個博士學位的人最適合讀博,他們純粹求知,再怎么樣也不后悔讀博這件事情,其次就是對本領域某一個方向的研究已經(jīng)頗有見解,愿意奢侈地浪費四五年時間求知的情況,就這兩類人合適。
還有一類人,屬于可以讀博(但不推薦):愿意煎熬讀博的四五年時間,博一個更高的下限——這些人其實就是讀博后悔的主力軍。
以上討論均是文科博,理工類大佬博二完成畢業(yè)要求都大有人在,不在討論范圍內(nèi),且理工類讀博回報更加真切,也是頗有性價比的事情,甚至許多不喜歡本專業(yè)的人也煎熬著完成了博士 的工作(請允許我稱其為工作而非學習)最終找到業(yè)界/學術界不錯的工作~
認清自己的需要,可能是最困難的一部,有緣人可以看到,無緣者私信也不回復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