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某某事件帶給我們的思考:“處理沖突的第一步是處理情緒。”
01
魯某某掌摑男童事件在網(wǎng)上鬧得沸沸揚揚。這個事件發(fā)生的第一時間,網(wǎng)上先曝出魯某某動手打人的視頻。網(wǎng)友們的情緒瞬間被點燃,輿論的聲音開始發(fā)生一邊倒。媒體和熱搜不斷以魯某某動手打人為標題來賺取流量,大家的謾罵和指責更是蜂擁而至。
然而事出有因,我們不能全然被情緒所操控,也應(yīng)該冷靜地想一想。魯某某為什么要跑去別人家?為什么會把氣撒在孩子身上?打人固然不對,指責和謾罵是一種聲音,但同時也應(yīng)該有別的聲音說出來被大家聽到,才不至于讓這個事件有失公允。
這個事件的起因,是魯某某的兒子被幼兒園同班男童戳破了頭皮,魯某某聯(lián)系涉事男童家長處理問題未果。對方家長認為小孩之間打鬧屬于正常行為,認為事態(tài)沒有嚴重到需要道歉的程度。致使魯某某憤憤不平跑到涉事男童家中,從而發(fā)生了視頻里暴力打人的畫面。
大家都在討論一個點,小孩之間打鬧應(yīng)該是小孩之間處理的問題,家長不應(yīng)該牽扯進去。若是嬉戲打鬧所造成的磕磕碰碰,我認為家長確實沒必要小題大做??山裉祠斈衬车膬鹤邮穷^皮被人戳破了,這種往人頭部攻擊的行為,就不是什么小孩子之間的打鬧行為,而是一種暴力行為。
不是家長一句“小孩之間打鬧而已”就可以忽視的小事。魯某某能這么拖家?guī)Э诘情T討說法,顯然就是和對方家長溝通無果造成的。倘若對方家長能認識到問題的嚴重性,肯主動承擔責任并且道歉,我想誰也不會把氣撒到一個孩子身上。即便對方是個孩子,但使用了暴力的行為,如若不被重視起來,后果不堪設(shè)想。

02
魯某某重視問題的態(tài)度沒有錯,上門討說法的行為也沒有錯,錯就錯在他沒有調(diào)整好自己的情緒。如果和對方溝通無果,且對方表現(xiàn)出不講理或者敷衍的態(tài)度,那就應(yīng)該求助第三方來介入調(diào)節(jié)這個問題,而不該自己強出頭。無論如何盧某某這一巴掌確實打壞了,原本占理的他徹底變得理虧,現(xiàn)在還把自己搭了進去,真的是賠了夫人又折兵。
我特別理解他護兒心切的心情,尤其是孩子的頭部受到了這么嚴重的傷害。可他顯然還在氣頭上,情緒顯然也還沒能夠平復,這時候找人說理特別不適合。就像視頻里大家看到的,魯某某前腳剛跟人孩子說完不要打人,后腳就給了人孩子一巴掌。他怎么好意思呢?多打自己臉??!
然后孩子爺爺急了,拿起塑料凳子朝魯某某砸了過去。這時候魯某某才意識到自己的失控,跟孩子爺爺解釋道:“對不起我沒有忍住?!焙⒆訝敔敵鹗诌叺哪绢^椅子準備砸向魯某某,被魯某某直接推倒在地。之后孩子爺爺不顧家人的阻攔,兩次沖進廚房拿刀,并大聲叫嚷著:“我要和他拼了。”
兩個成年人的糾紛我不做評價。只是這樣一個暴脾氣的爺爺,是否對家中孩子也存在著某些潛在的影響。一個孩子能用暴力的行為對待別人,肯定是他所處的家庭中,他最親近的人之間,就有暴力行為的存在。孩子父母雖然不在沖突現(xiàn)場,可孩子爺爺?shù)男袨樽阋宰C實了這一點。
原本是解決孩子之間的問題,結(jié)果大人的情緒沒有控制好,事態(tài)就演變和升級了。魯某某這個事件也帶給我們一些思考,當我們在處理沖突的時候,究竟是本著解決問題去的,還是本著發(fā)泄情緒去的。畢竟很多時候,我們會被自己的情緒所左右,反而壞了事情。

03
最近我在頻繁練習的一件事情,就是覺察自己的情緒。比如當我看到一則負面的新聞或留言時,我會很生氣,會很想罵臟話。可我覺察到這其實是我的情緒,我就會告訴自己:“現(xiàn)在什么也不要做,直到情緒過了再說?!?/p>
因為這一刻我的憤怒、我的悲傷、我的醋意、我的敏感、我的猜忌,都是我的情緒所導致的。一旦我表達些什么,僅僅只是發(fā)泄我的情緒,并不是吐露我的真心。也許我的真心并不是想說出這句傷人的話,但我的情緒卻會慫恿我說出這句話。那么我就需要覺察到自己的情緒,克制住自己的情緒,等情緒已經(jīng)過了再嘗試去表達。
可能有人覺得這么表達好累,做人嘛就應(yīng)該直接坦蕩一點。我也曾一度覺得是不是自己變得更慫了,連表達自己情緒的勇氣都沒有了,說個話都要唯唯諾諾的。雖然只是在網(wǎng)上發(fā)表一句言論,可我會考慮這句話說出來會不會傷到別人。有時候,僅僅只是因為我此刻感到很憤怒,就要把這句傷人的話說出口。然后同樣被人惡語回懟,導致情緒變得更加憤怒。
于是我開始反思,這么做豈不是對我造成了二次傷害。情緒是很正常的一件事情,也是很個人的一件事情,不該發(fā)泄或轉(zhuǎn)移到別人頭上。我開始學習如何管理自己的情緒?,F(xiàn)在的自己我認為變得更負責了,對別人負責也對自己負責。因為我的言論傷不到別人,也就不會被別人的回懟傷到自己。

04
我覺得我們的社會上存在著一種錯誤的觀念,就是出現(xiàn)沖突你就得第一時間出面解決,只有這樣才會顯得你很勇敢、很帥氣、很有擔當??墒侨嗽跊_突面前難免會產(chǎn)生各種情緒,如果不先處理好這些情緒,只會讓問題變得更加糟糕。我覺得正確的方式,是當沖突發(fā)生以后,先躲到一邊處理好自己的情緒,等情緒過了再去處理問題。如果情緒始終難以平復,那就及時求助于第三方來出面調(diào)節(jié),不要自己硬著頭皮上。
其實處理自己的情緒,本身就是在處理問題。因為處理問題的第一步,就是要就事論事地看待問題。如果帶著自己的情緒,看問題的角度就會有失偏頗。只有把情緒先處理掉,才能真正地從根本出發(fā),把問題一一解決掉。只是很多人都太心急了,帶著噴涌的情緒就跑去處理問題,結(jié)果問題一個也沒得到處理,反而和滾雪球一樣變得更大。
況且問題只是一個問題,使它變得復雜的是人的情緒。你帶著什么樣的情緒去處理問題,問題在你眼里就是什么樣子。帶著恐懼的情緒,你就會認為問題特別難搞。帶著焦灼的情緒,你就會認為問題特別頭疼。帶著憤怒的情緒,你就會認為問題特別沉重。其實問題已經(jīng)發(fā)生了,只有面對和解決它這一種辦法,情緒起不到任何的幫助。
一件讓你恨得牙癢癢的事情,等你的情緒過了再回頭看,可能連一個屁都算不上。真的就是這樣,我們會把問題看得多棘手或多要命,源于我們當下產(chǎn)生的情緒有多焦慮或多緊張。有時候一個連屁都算不上的問題,就因為自己的情緒使它變得比登天還難。倒不如先整理好自己的情緒,再去面對棘手的問題,可能你會覺得問題簡單地和一一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