悠悠萬事,吃飯為大
? ??
? ?作者 ?呂東平

? ? ? ?“國以民為本,民以食為天……”一語,朝野民間流傳數(shù)千年,其基本理念深深刻在國人的腦海里,保飯碗圖生存是人生必需。
? ? 毛澤東在一九五九年就指出:“須知我國是一個有六億五千萬人口的大國,吃飯是第一件大事”。六十年代初,田間地頭,常聽到這段語錄。
? ? ? ? ?那年代,家長訓(xùn)斥孩子最常用且有效的一句話,就是:再不如何如何,就不給你飯吃。 干部對社員們,也是這么說這么做的。
? ? ? ?六十年代農(nóng)業(yè)學(xué)大寨,大興水利,全國各地都抽調(diào)大量民伕,集中修水庫,東北也不例外。前進(jìn)大隊的社員都集中到泰東修“躍進(jìn)”水庫。
? ? ? ? ?三年大饑荒剛過去,生活有所好轉(zhuǎn),但想填飽肚子仍是一大奢望。
? ? ? ? 修水庫是若干大隊集中會戰(zhàn) ,吃飯卻是各大隊單獨安排 。到吃飯時 ,大家排上隊,專門有掌勺人給每一個人盛飯,防止?fàn)帗?,有時也自覺排隊,各自舀上。
? ? ? ? 那一天,吃飯?zhí)柦谴淀?,伙伕挑來兩桶稀飯放到工地。大家端起飯碗,爭先排隊,都希望早吃,以防飯不夠用,最后餓肚子。
? ? ? ? ? 我們大隊有個張熙元,那年二十多歲,身大力魁,正年輕力壯,干活也肯出大力,吃飯自然也比別人吃得多。他排在前邊,舀上熱騰騰的稀飯,邊走邊用嘴吹著,然后蹲在一邊,就狼吞虎咽地喝上了,不一會一碗稀飯進(jìn)了肚。
? ? ? ? 他端著大陶碗想去舀第二碗,剛要伸手拿勺,被帶隊的民兵連長竇德寶看到了。民兵連長兩眼一瞪,怒斥道:你眼瞎?人家貧下中農(nóng)還有第一輪沒舀上的,你又來舀第二碗,不要臉!說罷,便把張熙元手中的飯碗奪過來,朝遠(yuǎn)處使勁拋了出去,落在幾米遠(yuǎn)一個土堆上。
? ? ? ? 張熙元頓時傻了眼,淚水盈滿了眼眶,嘴唇一動一動的,也不敢說什么。自己悔恨自已吃得太快,只因肚子太餓,一時匆忙而犯了規(guī)矩。他盡量憋住眼淚,別哭出來。雖然本大隊幾十個人都看到了 ,但他不想讓工地上成百上千的人都知道。
? ? ? 餓極無志,尤其自己又是下等人,也顧不得什么尊嚴(yán),本來也沒有尊嚴(yán),他朝碗落的方向走去。還好,碗沒摔碎,他揀起來,用袖子擦了一下泥巴,趕緊走回來,想再盛一碗,以對付肚中的餓蟲。
? ? ? ? 當(dāng)他回到飯桶跟前,這時竇德寶開始掌勺,給大家舀飯,并喊著,誰還要?來,舀上。就偏不給他盛飯,張熙元膽怯地站在一邊,靜靜地瞅著飯桶的飯在減少,肚子嘰里哇啦叫著,他只能眼巴巴地看著飯桶,呆呆站在那干等著,直到飯桶的飯咔嚓得干干凈凈,也沒輪自己。
? ? ? 他傷心極了,眼淚也控制不住了,他怕別人看到,轉(zhuǎn)過臉朝剛才扔碗的土堆跑去。他癱坐到土堆后面,淚如雨下,嚎啕大哭……
? ? ? ? 這邊大幫的人,有很多人看到,也隱約能聽到他的哭聲。盡管心中極度同情。但因為張熙元出身不好,最終也沒人去勸他,也不敢去安慰他!
? ? ? ?直到干活的號角響起,才匆忙擦干眼淚,參加緊張的勞動。盡管“肚先生”在嘰里哇啦地鬧情緒,也只能更拼命地干活。
? ? ? ? 四十多年后,我有幸在三江又見到他,他那風(fēng)華正茂的風(fēng)采早已不復(fù)存在,而是年逾古稀的老人了。當(dāng)他回憶這段經(jīng)歷時,其時其景又浮現(xiàn)在他的腦海,辛酸的眼淚還是掛滿他那皺皺巴巴的雙頰。
? ? ? ? 好多事情令人不解,六十年代才六七億人口,卻是地不打糧,山不長草。農(nóng)民除交公糧,所剩無幾,有時連交公糧都不夠,只得吃返銷糧,忍饑挨餓,艱難度日?,F(xiàn)在十四億人口,土地面積因被占用還減少了,而大米白面,肉魚蛋菜,卻應(yīng)有俱有。常納悶,這是怎么回事?
? ? ?回憶過去挨餓的年代,看看 現(xiàn)在,不管是個人或飯店,很多浪費糧食的現(xiàn)象不堪入目,真是令人心痛啊。
? ? ? ? 我更贊成習(xí)近平這句話:“悠悠萬事,吃飯為大,民以食為天”。但愿中國人一代一代,都牢牢端住自己的飯碗,碗中裝滿中國糧。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