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喝茶之事常有,而喝茶之場所不常有。”
有品、有趣、有格調(diào)
預(yù)|約|人|間|凈|土

自唐宋以來,世人對喝茶一事,已逐漸上升為藝道層面并體現(xiàn)在宋元明清等不同時期的茶葉專著與書畫作品中,不同的飲茶方式,多樣化、精奢化的器物,還有美譽傳世的茶人茶事,都離不開一定的時代、文化背景,還有一個蘊養(yǎng)、烘托精神氣韻的特別場域。劉禹錫的《陋室銘》所展現(xiàn)的就是一個符合群體審美情趣的文化“場域”。在這里,不僅可以“調(diào)素琴”、“閱金經(jīng)”,喝茶相信更不在話下了。

放空“場域”

當(dāng)然,如果是簡單的解渴潤喉,喝茶確實不需要太多講究,隨便怎樣都可以。
只是,在當(dāng)今時代,即便快飲也會有讓人感受清新舒適的瞬間體驗,何況休閑悠緩的約茶品飲,更需要讓人身心放松、放慢、放空的文化“場域”,而茶、器、境則是其中的主音符、主元素,豐盈了時光,美妙了情趣。
品茗之“趣”

喝茶,原來可以這樣;喝茶,本來應(yīng)該這樣。首創(chuàng)中國茶文化喚醒平臺的津茶院為此傾力,讓喝茶之事變得有品、有趣,有格調(diào)。
深宅故居

鵬城,橫崗,茂盛世居,一個遺世獨立的百年圍屋、客僑故居,深宅、庭院,石階,回廊,一份從容淡泊、古香古色的典雅,將時光濃縮,讓遠方靠近,融入茶事,融入心情,融入一次承載愿景的喚醒。在百年的圍屋里遇見百年的老茶,只要親近,無須品飲,已經(jīng)是緣分賜予的驚艷和滿足。而被時代淹沒的茶馬古道上所存留下的樣貌滄桑的老茶,此刻依然釅濃醇厚,綻放年輪蘊藉的本色真香。
“喚醒”老茶

與喚醒同步,津茶院的故事,剛剛開始:千款老茶,從半個世紀(jì)前走來,匯入了津茶院,成為茶文化博物館中一道道文化風(fēng)景;以老茶為依托,重塑、賦新的文化衍生品,“ 津 ” 系列產(chǎn)品,“ 津幣 ” 、“ 津條 ” 、“ 津磚 ” ,以不同年份茶拼配,以傳統(tǒng)手工技藝精制,加以原創(chuàng)型、輕奢型、功能型的包裝,給人帶來頻頻 “ 津喜 ”……
“一人一境”云團戰(zhàn)略

一人一境、云團戰(zhàn)略,是津茶院的年度大戲:圍繞著優(yōu)善、美化喝茶之事,為愛茶同道奉獻可參與、可共享的文化生態(tài)茶生活,以及私密性、增值性的文化商務(wù)、文化居用新茶鏈。喚醒重塑,深耕跨界,全景賦能,與茶共舞……
以“境”之生

“ 結(jié)廬在人境,而無車馬喧,問君何能爾,心遠地自偏。” 喝茶之事,與茶有關(guān),與器有關(guān),更與境有關(guān)。境域、境遇、境界,由心而生,因茶而異,品飲不同年份的茶葉,調(diào)弄精巧雅致的茶器,還有百年圍屋中那份寧謐靜寂,幽淡從容,其心自能 “ 遠 ”,其地自能 “ 偏 ”。

津茶瀹語:“ 喝茶之事,斷不可草草了事!”
標(biāo)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