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人捉刀
捉刀人
請人捉刀
床頭捉刀人
? ? ? ?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容止第十四》
【原文】
魏武將見匈奴使,自以形陋,不足雄遠國,使崔季珪代。
帝自捉刀立床頭。
既畢,使間諜問曰:“魏王何如?”
匈奴使答曰:“魏王雅望非常,然床頭捉刀人,此乃英雄也?!?/p>
魏武聞之,追殺此使。
【今譯】
(魏武,即曹操(公元155~220),沛國譙人,今安徽亳州人。東漢末年著名政治家,軍事家,文學(xué)家。魏國曹操統(tǒng)一北方后,聲威大振,各少數(shù)民族部落紛紛依附。北匈奴派使者送來了大批奇珍異寶,使者請求面見曹操。)
魏武帝曹操將要會見匈奴的使臣,他自己認為相貌不好看,不能給遠國的使臣一個威武的形象,用威儀震服匈奴,威懾遠方國家。
于是將聲姿高揚、眉目疏朗的美男子崔季珪(崔琰)召來,崔琰是曹操部下的一名武官,儀表堂堂,胸前的長須飄飄灑灑,更顯得威武不凡。
曹操認為自己的相貌遠不如他,要他代替自己偽裝魏王接見遠方的使者。
接見時,崔季珪穿戴了魏王的衣帽,比平時更加精神,正中端坐接受了匈奴使者的拜賀。
曹操他自己假扮作魏王侍從,握刀畢恭畢敬地站在崔季珪的坐榻旁邊,從旁邊觀察匈奴使者的態(tài)度。
已經(jīng)會見完畢之后,曹操派偵察人員去問匈奴使臣:“你看我們魏王這人怎么樣,印象如何?”
那匈奴使臣不假思索地回答說:“魏王俊美,豐采高雅極了。但是榻側(cè)捉刀人,氣度不凡,神態(tài)威嚴,望而令人生畏,不同尋常,非常人可及,倒真是一位了不起的英雄呢?!?/p>
曹操聽了,派人追上使臣,把他殺了。
【賞析】
對曹操的猜忌、奸詐的文章已多有描寫,但此文獨辟蹊徑,把曹操的性格,刻畫得入木三分。
這位匈奴使者眼光獨到,慧眼識英雄,望見曹操氣度非凡,乃知其為真英雄。證明其有真才實學(xué),可惜遇到生性多疑,且奉行“人才不為我用,必后患無窮”、“治世之能臣,亂世之奸雄”的曹操,曹操恐怕此人回到匈奴后會對自己不利,最終這位匈奴使者做了曹操的冤魂。
“床頭捉刀人”,中的“床”是古時一種坐具,指坐榻。古代的"床“并不單指臥具,也指凳椅坐榻。
“捉刀人”指執(zhí)刀站在坐榻邊的衛(wèi)士。
后來“捉刀人”成為固定用語,比喻替別人代筆作文的人,俗稱“槍手ghostwriter”.
后來,人們便將代替別人做事deal with matters for someone else稱為“捉刀”。
而用得最多的是謂代人作文、寫文章。如“捉刀代筆ask sb. to write in the name of another.
劉義慶,(403-444),南北朝時期文學(xué)家,彭城人,(今江蘇徐州人)。
宋宗室,襲封臨川王,曾任南兗州刺史。愛好文學(xué),招納文士。他組織一批文人編寫了《世說新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