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筆(四)博物館里的千年文明
文字略長,但既然看到了,希望還是有有緣人能看到最后。
大年初一忙里偷閑,又雙叒叕去了上海博物館,新拍了些文物照片,挑了兩天,最后選了些自己相對更喜歡的甚至每次到上博都會拍照的一些就這樣發(fā)出來吧。
(以下照片全部為本人拍攝,盜用必究)

夏晚期的鑲嵌十字紋方鉞,走進青銅館第一個看到的就是它

“海內(nèi)三寶”之一的大克鼎,在《國家寶藏》看到之后就成了每次必看必拍的了

子仲姜盤,每次看到兩邊兩只神獸扒著盤邊看著里面的水生動物都有種好可愛的感覺

犧尊,第一次拍這個角度,這頭??雌饋碛悬c憨憨

牛首獸面紋尊,四面(還是三面來著?)有萌萌的牛頭

五牛枕左邊的牛的特寫,滇國的??雌饋肀绕鹬性呐_€是蠻有野性的

龍泉窯的青瓷葫蘆瓶,自從之前看了一次龍泉窯瓷器展(忘了在哪看的了。。)就喜歡上龍泉窯的這種釉色了

景德鎮(zhèn)窯粉彩蝠桃紋瓶,可以說是瓷器館我最喜歡的一件展品了,色彩圖案形狀都很美,也是第一次通過它了解了粉彩和琺瑯彩的區(qū)別

東漢熹平石經(jīng)殘石,最早的官刻儒家經(jīng)典石經(jīng),文字是《周易》,它可以說代表了一種文化的傳承,也是只要展出我必拍的一件文物


集王羲之圣教序的北宋拓本

元代趙孟頫行楷書千字文,也是只要展出必拍的,不過好像常展一直都有的

玉琮,一看上面的圖案就是良渚文化的,雖然沒去過良渚,但有幸曾在故宮看過良渚的展,華夏五千年燦爛文明實證



景德鎮(zhèn)窯五彩耕織圖碗,是牛年生肖文物交流展的展品。
本來還有每次都會去拍的鄭板橋的各種不同的竹石圖,這次因為拍的不太好就沒有放上來,不過鄭板橋每次在旁邊寫的文字仔細(xì)看看總能發(fā)現(xiàn)些樂趣。



其實拍攝了好多好多文物照片,每一張都想放上來,可惜自己水平有限只好選擇一部分。我很喜歡去青銅館和書畫館。每次看青銅器,特別喜歡看它們的紋飾細(xì)節(jié),也都不由得贊嘆先祖的智慧;每次看書畫,在一筆一畫中我體會著作者的心境,似乎這一刻我正在與古人對話。每每想到華夏文明能夠歷經(jīng)千年風(fēng)雨傳承至今,都不由得熱淚盈眶。。。
最近在傳統(tǒng)文化方面遭遇了一些事情,有些讓人憤怒,有些讓人傷心,有些讓人不忍直視。而昨晚看《典籍里的中國》,感動于先人對文化的保護和傳承,看哭了好幾次,也寫下來一些感想,在這里就以這幾句話做結(jié)并自勉吧:
何其有幸,能夠讀到傳承千年之典籍,看見沉睡千年之器物,書寫流變千年之文字,腳踏生息千年之故土。
傳承保護華夏千年文明,皆吾華夏人之責(zé)任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