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五毒餅從失傳到熱捧 京華樓協(xié)同甄建軍大師為您復原
五毒餅是北方端午節(jié)特有的食品,也是老北京的特產。同是端午節(jié),各地的習俗卻有不同。除了吃粽子,插蒲艾,老北京的端午節(jié)還有吃五毒餅、喝雄黃酒、“扔災”等民俗。每年初夏時節(jié)正是毒物滋生活躍的時候,因此古人會食用“五毒餅”祝愿消病強身,祈求健康,尤其是為小朋友,老人祈福。

清代北京風俗的雜記《燕京歲時記》中,對端午節(jié)食用五毒餅有著明確的記載。有蝎子、蛤蟆、壁虎、蜈蚣、銀蛇“五毒”為飾的異型餑餑,香酥清甜,回味無窮。五毒餅作為異型餑餑幾近失傳,早就不生產了。京華樓主理人甄建軍與恩師王希富先生,一起研究復原了失傳近百年的異型五毒餅,為傳統(tǒng)文化的傳承做出重大貢獻。

京華樓大師餑餑系列之“五毒餅”,由王希富先生的入室大弟子,國家級烹飪大師、宮廷菜傳人、京菜大師,甄建軍大師親自教習傳授。甄建軍師從王希富先生,是王先生的入室大弟子。王希富,京城人氏,知名的古建大師、教育家,同時也是宮廷菜、莊館菜傳承人,御膳面點大師,烹飪界幾乎無人不知。

五毒餅的由來,傳說在元末,張?zhí)鞄煹淖訉O游歷到大都,不幸染疫。有一家餑餑鋪掌柜救了他的性命。后來他修道成了正位天師,想起了掌柜的救命之恩,于是用朱筆劃了一道靈符,派人送給那位掌柜,留為驅邪避疫之用。當時鋪里有一位巧手工匠,按照靈符刻了一方模子來制餑餑。這批餑餑出爐后不管放在哪,絕不招惹毒蟲。掌柜甚有頭腦,取名為五毒餅,在端午節(jié)當天發(fā)售。大家聽說五毒餅能夠厭勝五毒,驅邪避疫,一出爐就被搶購一空。到了明清,吃五毒餅也寓意驅病消災祈福,福壽延年之寓意,故五福捧壽。兒童吃了祈福無病痛,老人吃了祈福長壽安康!

京華樓·大師餑餑之“五毒餅”,百年模具,大師復原,古法經典,傳承文化,五福捧壽,精妙絕倫。禮盒設計采用粉彩扒花,清中期乾隆盛世的粉彩,也叫洋彩,借鑒西方的彩料,專業(yè)術語叫粉彩黃扒花。扒花瓷器,顏色絢麗、裝飾繁縟,當時為專供皇室貴族賞玩的珍貴工藝品,具有名副其實的“貴族”血統(tǒng)。又囊括了端午習俗的古畫和宮廷吉祥圖騰,極具宮廷瓷器的美感和精致富貴的寓意。整盒分兩層,每層六塊,其中有五塊栩栩如生的五毒異型的餑餑,團圍一塊大的“五福捧壽”和“長命百歲吉祥鎖”的大餅(兩層不同),工藝之美,寓意之吉祥。

五毒餅是典型的"鐵面柔腸",盡管圖案看起來比較猛,里面的餡兒,跟五毒毫不相干。蝎子是棗泥餡;蛤蟆是百果餡;壁虎是蓮蓉餡;蜈蚣是紅豆沙餡;銀蛇是山楂餡。上下兩層的中間特制大餅“五福捧壽餅”和“長命百歲吉祥鎖餅”,餡都是干菜餡。餑餑口味豐富,各不相同,美味又健康。

很多糕點鋪也都想撿起來重做五毒餅,但是把異型的模子簡化成在圓餅上印圖案,異形模具手藝沒了。甄建軍大師卻承襲了一套百年的五毒餅模具,真是獨一份。復原失傳的五毒餅,除了甄建軍大師和師傅王希富先生用心復原的高超制餅技藝,更有百年模具的還原,真的是相得益彰,完美呈現,獨一份的體驗。
五毒餅,北京特有的餑餑,從失傳到熱捧,送給老人兒童極具北京文化、傳統(tǒng)文化的伴手禮,寓意好,真正的大師手藝!京華樓·大師餑餑之“五毒餅”,在京華樓飯莊亞運村店正式上市,新鮮手作,大師餑餑,費時限量,您可以到店預定購買,嘗一嘗真正的五毒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