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納德·溫尼科特
唐納德·伍茲·溫尼科特是一位英國兒科醫(yī)生和精神分析學家,對對象關系理論和發(fā)展心理學領域做出了貢獻。溫尼科特把自己描述為一個不安的青少年,對自己克制自己的“善良”做出反應,試圖緩和他母親的陰暗情緒,這是自我意識的種子,成為他對幫助有問題的年輕人感興趣的基礎。溫尼科特的重點突出了生命的開始,因為他的精神分析臨床發(fā)現(xiàn)闡明了父母角色在早期客體關系中的重要性。因此,溫尼科特貢獻的核心是“親子關系”、“真我與假我”和“游戲與現(xiàn)實”
唐納德·伍茲·溫尼科特1896年4月7日出生在英國德文郡的普利茅斯。1914年,他開始在劍橋耶穌學院進行臨床前研究,但隨著第一次世界大戰(zhàn)的爆發(fā),他的學習中斷了,他在劍橋臨時醫(yī)院做了一名醫(yī)學實習生。1917年,他加入皇家海軍,在“路西法”號驅逐艦上擔任醫(yī)務官。他在倫敦圣巴塞洛繆醫(yī)院醫(yī)學院學習臨床醫(yī)學,在那里他從他的導師那里學會了在聽取病人病史時仔細傾聽的藝術,這是他作為精神分析學家實踐的基礎技能。1923年,他與愛麗絲·巴克斯頓·溫尼科特(原名泰勒)結婚。她有“嚴重的心理困難”,他為她安排了自己的治療,以解決由于這種情況造成的困難。他在倫敦的帕丁頓格林兒童醫(yī)院獲得了一份內科醫(yī)生的職位,在那里他作為兒科醫(yī)生和兒童精神分析學家工作了40年。1923年,他開始與詹姆斯·斯特雷奇(James Strachey)進行為期十年的精神分析,并于1936年與瓊·里維埃爾(Joan Riviere)進行了第二次分析。在弗洛伊德派和克萊因派之間的精神分析運動中,溫尼科特與羅納德·費爾貝恩(Ronald Fairbairn)、邁克爾·巴特(Michael Balint)、馬蘇德·汗(Masud Khan)、約翰·鮑爾比(John Bowlby)、馬里昂·米爾納(Marion Milner)和瑪格麗特·利特爾(Margaret Little)一起,屬于英國精神分析學會的“中間團體”(后來被稱為“獨立團體”)。在那里,他遇到了精神科社會工作者克萊爾·布里頓(Clare Britton),并與她一起工作。布里頓后來成為他的同事,負責治療因戰(zhàn)時疏散而流離失所的兒童。1949年與第一任妻子離婚,1951年與克萊爾·布里頓(1907-1984)結婚。
溫尼科特作品的三個不同階段
溫尼科特認為,精神分析既是一種治療方法,也是一種對人性的研究。以自我意識為中心的概念,在促進環(huán)境的背景下發(fā)展,即親子關系
第一階段1935 - 1944 -環(huán)境-個體設置“沒有嬰兒這種東西?!边@是建立在弗洛伊德對移情的認識之上的,移情是一種與嬰兒早期精神歷史有關的精神傳遞的表現(xiàn)。由于嬰兒對客體的依賴,他不斷發(fā)展的自我意識不可避免地融入了父母的情感傳遞
第二階段1945 - 1960 -過渡現(xiàn)象這是主體走向區(qū)分“我”與“非我”的能力之旅的心際-心內動態(tài),即象征的能力。嬰兒對"過渡對象"的使用,是嬰兒學會如何分離和發(fā)展自主的自我意識的方式盡管這是建立在母親照顧的內化基礎上的。過渡性物品,如安全毯、特殊的娃娃或玩具,以及其他有感情的物品,可以幫助孩子感到安全。它開始了個性化的過程,或將自己與他人區(qū)分開來
第三階段1960 - 1971 -使用物品物品在嬰兒強烈的本能交流中幸存了下來。它提供了另一種方式來理解人類侵略的命運,而不訴諸于死亡本能的概念
真實的自我,虛假的自我
他認為虛假的自我是一種有禮貌的、有秩序的、外在的自我,它使一個人能夠適應社會,而真實的自我是有創(chuàng)造力的。游戲幫助一個人發(fā)展這個真實的自我,通過它,客戶可以意識到他們真實的情感自我。他鼓勵通過創(chuàng)造性的方式來玩耍,比如藝術、體育或運動。
他相信治療師可以幫助來訪者揭示內心無拘無束的孩子,重新發(fā)現(xiàn)真正的存在感真我是一個人的思想和身體中充滿活力和真實的感覺,擁有自發(fā)和不受強迫的感覺。這種充滿活力的體驗使人們能夠真誠地與他人親近,并具有創(chuàng)造力虛假自我是一種防御,是一種符合他人期望的行為面具。他認為,在健康的情況下,一個虛假的自我可以讓一個人在公眾面前表現(xiàn)出一種“禮貌和禮貌的態(tài)度”,這種態(tài)度是通過內省的過程發(fā)展起來的。
親子關系理論
對嬰兒進行檢查;這不同于對原始心理機制的檢驗。
嬰兒期的主要特征是依賴性;他提到的“保持”指的是治療師為來訪者創(chuàng)造的支持性環(huán)境。就像養(yǎng)育和關心孩子一樣,母親對孩子的行為會產(chǎn)生一種信任和安全感。他認為,這種“保持環(huán)境”對治療環(huán)境至關重要,可以通過治療師與客戶的直接接觸來創(chuàng)造。有不良行為的孩子,他認為反社會行為是由于一個人在童年時期被剝奪了一個被關押的環(huán)境和不安全感而形成的
任何關于嬰兒期的研究都必須分為兩個部分:
a.良好的產(chǎn)婦護理促進嬰兒發(fā)育;一個足夠好的父母會很好地協(xié)調和反應,以一種無所不能或無所不能的幻覺來保護孩子。
b.由于產(chǎn)婦護理不夠好而扭曲了嬰兒發(fā)育
嬰兒的自我可以說是弱的,但實際上是強的,因為母親照顧的自我支持。當母性照顧失敗時,嬰兒自我的弱點就變得明顯了。
母親(和父親)的過程在健康方面造成一種特殊狀態(tài),在這種狀態(tài)下,父母面向嬰兒,因此能夠滿足嬰兒的依賴。這些過程有一種病理學。
注意到,如果在以后的嬰兒進入分析階段,這些在這里被稱為“抱著環(huán)境”的固有條件可以或不可以以各種方式出現(xiàn)在移情中
溫尼科特認為玩耍是情感和心理健康的關鍵。溫尼科特在他的作品中使用的兩種技巧。
1.? 涂鴉游戲——畫一個形狀供孩子玩耍和擴展(反之亦然)——他的追隨者將這種做法擴展為使用部分解釋作為病人使用的“涂鴉”
2. 抹刀游戲-把一個抹刀(壓舌板)放在孩子夠得著的地方讓他玩。他認為,“如果他只是一個普通的嬰兒,他會注意到有吸引力的物體,他會伸手去拿它,然后在一段時間內,他會發(fā)現(xiàn)他想用它做什么?!睆暮⒆幼畛跏褂媚ǖ稌r的猶豫中,他得出了童年(或分析)中必要的“猶豫期”的想法,這使得他們與玩具、解釋或物體之間的真正聯(lián)系成為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