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建業(yè)老師同林語堂先生的不同之處
戴建業(yè)老師同林語堂先生的不同之處
林語堂先生寫的《蘇東坡傳》很好,但有一點不足,林語堂先生加雜了其個人私念在書中,并以個人私念為主線對章惇王安石等人明嘲暗諷,就有些不太好了。當(dāng)然,這并不能全怪林語堂先生,主要是同林語堂先生的個人經(jīng)勵有關(guān)。我們來看林語堂的簡介(1895年10月10日-1976年3月26日),福建龍溪(今漳州)人,原名和樂,后改玉堂,又改語堂 ,中國現(xiàn)代著名作家、學(xué)者、翻譯家、語言學(xué)家,新道家代表人物。早年留學(xué)美國、德國,獲哈佛大學(xué)文學(xué)碩士,萊比錫大學(xué)語言學(xué)博士?;貒笤谇迦A大學(xué)、北京大學(xué)、廈門大學(xué)任教。1945年赴新加坡籌建南洋大學(xué),任校長 。曾任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美術(shù)與文學(xué)主任、國際筆會副會長等職。林語堂于1940年和1950年先后兩度獲得諾貝爾文學(xué)獎提名。曾創(chuàng)辦《論語》《人間世》《宇宙風(fēng)》等刊物 ,作品包括小說《京華煙云》《啼笑皆非》。散文和雜文文集《人生的盛宴》《生活的藝術(shù)》以及譯著《東坡詩文選》《浮生六記》等。1966年定居臺灣,1967年受聘為香港中文大學(xué)研究教授,主持編撰《林語堂當(dāng)代漢英詞典》 。1976年在香港逝世,享年80歲。
由此可以得出,先生內(nèi)心認(rèn)為他在大陸是不得時勢的,在先生眼中,蘇東坡的慘狀同其應(yīng)該是一樣的。所以對“章、王”等人明嘲暗諷的心思也就產(chǎn)生了。但是作為一代大家,又不太好意思明講,只好寫在書中以表達自己的不滿了。其實類似這種情況戴建業(yè)老師也略有雷同,戴建業(yè)老師同林語堂先生的不同之處是不會偽裝,對事物的觀點在表述上表達的更率真,更直接,您如果看過他的早期作品,就會發(fā)現(xiàn)些端倪的。我通常認(rèn)為真小人永遠比偽君子更可愛,如果做不成真君子,即便做個真小人也比偽君子要好得多。這也是我為什么欣賞戴建業(yè)老師的原因之一吧!
其實在韓愈老先生《送孟東野序》中講的很明白了:大凡物不得其平則鳴。草木之無聲,風(fēng)撓之鳴。水之無聲,風(fēng)蕩之鳴。其躍也,或激之;其趨也,或梗之;其沸也,或炙之。金石之無聲,或擊之鳴。人之于言也亦然,有不得已者而后言。其歌也有思,其哭也有懷,凡出乎口而為聲者,其皆有弗平者乎!
樂也者,郁于中而泄于外者也,擇其善鳴者而假之鳴。金、石、絲、竹、匏、土、革、木八者,物之善鳴者也。維天之于時也亦然,擇其善鳴者而假之鳴。是故以鳥鳴春,以雷鳴夏,以蟲鳴秋,以風(fēng)鳴冬。四時之相推敚,其必有不得其平者乎?
其于人也亦然。人聲之精者為言,文辭之于言,又其精也,尤擇其善鳴者而假之鳴。其在唐、虞,咎陶、禹,其善鳴者也,而假以鳴,夔弗能以文辭鳴,又自假于《韶》以鳴。夏之時,五子以其歌鳴。伊尹鳴殷,周公鳴周。凡載于《詩》、《書》六藝,皆鳴之善者也。周之衰,孔子之徒鳴之,其聲大而遠。傳曰:“天將以夫子為木鐸?!逼涓バ乓雍?!其末也,莊周以其荒唐之辭鳴。楚,大國也,其亡也以屈原鳴。臧孫辰、孟軻、荀卿,以道鳴者也。楊朱、墨翟、管夷吾、晏嬰、老聃、申不害、韓非、慎到、田駢、鄒衍、尸佼、孫武、張儀、蘇秦之屬,皆以其術(shù)鳴。秦之興,李斯鳴之。漢之時,司馬遷、相如、揚雄,最其善鳴者也。其下魏晉氏,鳴者不及于古,然亦未嘗絕也。就其善者,其聲清以浮,其節(jié)數(shù)以急,其辭淫以哀,其志弛以肆;其為言也,亂雜而無章。將天丑其德莫之顧邪?何為乎不鳴其善鳴者也!
唐之有天下,陳子昂、蘇源明、元結(jié)、李白、杜甫、李觀,皆以其所能鳴。其存而在下者,孟郊東野始以其詩鳴。其高出魏晉,不懈而及于古,其他浸淫乎漢氏矣。從吾游者,李翱、張籍其尤也。三子者之鳴信善矣。抑不知天將和其聲,而使鳴國家之盛邪,抑將窮餓其身,思愁其心腸,而使自鳴其不幸邪?三子者之命,則懸乎天矣。其在上也奚以喜,其在下也奚以悲!東野之役于江南也,有若不釋然者,故吾道其于天者以解之。
我們品鑒一本書或一篇文章的同時,同樣也是在品鑒一位作者格局的大小,心胸的寬廣。我們都明白唐宋八大家之所以稱之為大家,就是因為其格局大,心胸寬,這點戴建業(yè)老師做到了。唉!我想我是做不到了,羨慕嫉妒恨??!哈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