虞世南的《蟬》只是詠物嗎?看完這篇新解,你會大開眼界!
蟬
虞世南
垂緌飲清露,流響出疏桐。
居高聲自遠(yuǎn),非是藉秋風(fēng)。
炎熱的夏季,無處不在的蟬聲此起彼伏,奏響盛夏的交響曲,由此而想到唐代詩人虞世南的《蟬》。這首詩與駱賓王、李商隱的詠蟬詩一起,被譽為唐代詠蟬詩三絕之一。
虞世南的《蟬》是一首著名的托物言志的詩,也是唐代詠蟬詩中最早的一首。這首詩用十四個字,寫出了蟬的形象、聲音和品格,寄寓了詩人的高潔情懷和不屈精神。我們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來重新解讀這首詩。
寫形象,見微知著
首句“垂緌飲清露”,寫出了蟬的外貌特征?!熬q”是古代官員佩戴的帽子下垂的帶子,形似蟬的觸角?!按咕q”就是用官員的冠冕來比喻蟬的頭部,暗示了蟬的高貴身份。古人認(rèn)為蟬是鳳凰的化身,是百蟲之王,所以用“垂緌”來形容蟬,也是對它的尊崇。“飲清露”則寫出了蟬的食性,表現(xiàn)了它不食塵世間的污穢之物,而只飲天地間的甘露,體現(xiàn)了它的清高和純潔。這一句不僅描繪了蟬的形象,也暗示了詩人對自己的要求,即要像蟬一樣保持高貴和清白。
寫聲音,寄托情感
次句“流響出疏桐”,寫出了蟬的聲音特點?!傲黜憽笔菍β曇舻倪B續(xù)不斷、清脆悅耳的描寫?!俺觥弊謩t表現(xiàn)了聲音的傳遞方向和力度,說明蟬聲從樹中發(fā)出,遠(yuǎn)遠(yuǎn)地傳播開來。“疏桐”是指梧桐樹,是高大挺拔、枝葉稀疏的樹木。梧桐樹又有“鳳凰棲”的寓意,與“垂緌”相呼應(yīng),增添了詩意。這一句雖然只寫聲音,卻讓我們感受到了詩人對蟬的贊美和借用。詩人借用蟬聲來表達自己的心聲,把自己的思想感情通過蟬聲傳達出去,寄托了自己對理想和現(xiàn)實的不懈追求和不屈抗?fàn)帯?/p>
寫品格,抒發(fā)志向
末兩句“居高聲自遠(yuǎn),非是藉秋風(fēng)”,是全詩的點睛之筆。這兩句是對前兩句的升華和發(fā)揮,從比興轉(zhuǎn)為議論?!熬痈摺敝赶s棲息在高大的梧桐樹上,“聲自遠(yuǎn)”指蟬聲自然而然地遠(yuǎn)播?!胺鞘恰眲t是否定了一般人對蟬聲遠(yuǎn)傳的誤解,“藉秋風(fēng)”指借助外在的力量或條件。這兩句表達了詩人對蟬品格的欽佩和對自己志向的堅持。詩人認(rèn)為,蟬之所以能夠發(fā)出遠(yuǎn)傳的聲音,并不是因為有什么外在的幫助或依靠,而是因為它本身就有高潔的品格和強大的力量。詩人也以此自勉,要像蟬一樣,不依賴權(quán)勢地位、不受世俗紛擾,而要憑借自己的才華和氣節(jié),實現(xiàn)自己的人生理想。

小結(jié)
虞世南的《蟬》是一首簡潔精煉、寓意深刻的詩,它用蟬作為比喻對象,表達了詩人的高潔情懷和不屈精神。這首詩也反映了唐代文人的時代特征,即在社會動蕩的環(huán)境中,仍然保持著對理想的追求和對現(xiàn)實的抗?fàn)帲宫F(xiàn)了一種剛健振拔的時代精神。這首詩對我們今天的人也有啟示意義,即要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不隨波逐流,不貪圖安逸,而要有遠(yuǎn)大的志向和堅定的信念,用自己的才能和品德去影響和改變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