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洛斯投資筆記
1、采訪從談家庭開始,施洛斯認為富不過三代也有好處,長期富有的生活會讓后代變得性格綿軟。他注意到成功父親的孩子往往很難和父親相處,但是如果能夠相處得很好的話,那么孩子的成就往往能夠高于父親。有父親這個跳板,兒子往往可以取得更好的成就。這里施洛斯說了一句非常經典的話:“父親在紐約南東區(qū)開個小百貨,經過兒子的努力,就可以成為‘梅西百貨公司’”。
?
2、施洛斯同樣強調復利的作用。復利實際是一種指數函數,指數函數曲線是一種加速上漲的曲線,加速度就是你的復利收益率。施洛斯以1美元為例,如果你能夠做到幾年翻一番的話,剛開始時,其作用不太明顯,但是時間長了以后,其作用就顯現(xiàn)出來了。
?
所以,對于小資金來說,用投機去賺取第一桶金依然不是一個好的辦法。格雷厄姆-紐曼公司曾經買入蓋可,當時它是一個不起眼的小公司,但是穩(wěn)定的復利增長讓它成為了一個偉大的投資目標?;仡^看,格雷厄姆-紐曼在一個非常好的時間點買入了蓋可,但這僅僅是回頭看,當時的買入者并沒有預料到蓋可可以發(fā)展到現(xiàn)在的規(guī)模。
?
3、施洛斯認為投資者進入投資領域的前10年中,其成績會比較差,因為你需要熟悉你所涉足的業(yè)務。任何一個行當,包括投資,沒有大量基礎知識的學習和實踐經驗的積累,要想成為該行業(yè)的佼佼者,這基本不可能。股市并不是一個投入了資金就可以賺到錢的地方,世界上從來就沒有免費的午餐,而成本并不限于資金,還有知識學習和公司研究所需要的時間和精力。所以,在學習基本投資知識方面沒有時間或耐心的人,最好不要進入投資領域。一句“股市有風險,投資需謹慎”并不能教會一個人如何投資。所以,鼓勵個人投資者進入股票市場是一個非常不好的政策。
?
4、施洛斯認為要想擁有金錢,你不能太在意它。太在意金錢,面對大幅波動的股票價格,你的心理會承受比較大的壓力,這不利于投資決策。但是,對于想從投資中獲得收益,改善生活質量的人,不在意金錢確實比較難。只有當你的資金量達到一定程度,你才能變得淡泊,我自己的投資經歷倒是可以佐證這一點。
?
5、施洛斯認為面對大幅度下跌的股票市場,大部分人會恐慌,甚至一個在經營生意上非常理智的人,遇到股災也會恐慌。這可以說是偉大投資家們的共識,恐慌情緒來自人們對失去金錢和對未來不確定性的恐懼。但是,多數時候,這種恐慌都是錯誤的,股票市場已經不止一次對此進行過證明,但是每到股票市場大幅下跌,恐慌依舊??只乓琅f實際是人性依舊,人們對失去生存依賴的恐懼依舊。
?
6、施洛斯認為格雷厄姆在投資上之所以非常保守,是因為他經歷過大蕭條?,F(xiàn)在人們對大蕭條的記憶已經不那么深刻了,沒有經歷過大蕭條的人,對于當時所發(fā)生的事情沒有非常清晰的概念。格雷厄姆強調的是下跌保護,是在股災來臨時候不出現(xiàn)難以逆轉的虧損。但是,要做到下跌保護的同時,你會失去很多賺錢的機會,這也是一種無奈,否則股票市場就成了發(fā)橫財的場所了。在漂亮50瘋狂的年代,施洛斯的投資成績不好,但是在漂亮50股價坍塌的時候,他同樣沒有受到很大的傷害。在互聯(lián)網泡沫中,巴菲特的表現(xiàn)不好,但是在泡沫破滅的時候,人們再次發(fā)現(xiàn)了他腦后的股神光環(huán)。
?
7、施洛斯通過回顧Philip Morris公司購買General Food和Kraft食品的案例,認為一切都是相對的。Philip Morris以4倍的市凈率買入General Food的股票,但是這筆生意比買入Kraft食品要劃算很多。買入General Food的價格雖然有4倍市凈率,但僅僅0.5倍市銷率,而買入Kraft的價格相當于1倍的市銷率。做投資確實不容易,因為你在玩一個看似既有規(guī)則而又無規(guī)則的游戲——有時候,你要嚴格遵循某些規(guī)則,有時候,你又不能死心眼。一切都在藝術與科學之間游走,而這一切都來自基于知識和經驗的判斷力。
?
8、關注廣告。廣告費用在凈資產中沒有體現(xiàn),但是其作用不可忽視。
?
9、用施洛斯的話說:要知道自己知道什么、不知道什么。當與其他人意見不一致的時候,要堅持自己的看法。除了知道自己的能力邊界,其實你還應該更深入地理解以下幾點:1)對于普通投資者,有些東西是可知的,有些東西是不可知的;2)有些信息是容易獲得的,有些信息是很難獲得的;3)我們永遠無法完完全全了解一家公司。所以,這就涉及到一個概念:元知識,即你對自己掌握知識的一種知識和認知。
?
10、“你永遠不知道事情會向哪個方向發(fā)展,有些事情的發(fā)展也許應該是另一個版本?!庇煤笾笥X的視角看,事情發(fā)展的軌跡是唯一的,但是它未來的發(fā)展永遠存在很多可能,而在不同可能性之間也許只需要一個小小的外界條件變化就會存在另一個發(fā)展版本。我曾經投資盈徳氣體,公司管理層內部不和表面化以后,立即清倉,獲得20%以上的利潤,年化利潤更高。但是,在賣出后,出現(xiàn)了其它公司的收購邀約,使得股價迅速躥升。在內部問題表面化以后,雖然事情最終得到一個對投資者來說非常好解決,但是,微小的外界條件變化,就可能會有不同的發(fā)展結果。而對這種結果,我們并沒有很好的預測能力。所以,有了OID記者的一句話:“有時候,幸運比聰明更重要?!比绻喑钟袔滋煊瘡詺怏w的股票,經歷問題表面化帶來的大跌之后,你可以迅速獲得一倍以上的收益。但是,你要同樣會經歷大跌的心理考驗。
?
11、便宜的好處在于“變好的潛力大于變差的潛力”,有點類似我們說的物極必反。有時候,我們買入一只便宜的股票,看好的是將來在A方面能夠得到改善,但是有時候A條件沒有出現(xiàn),但是B條件出現(xiàn)了,同樣使得自己的投資看起來非常英明。另外,便宜的股票都是不受市場歡迎的,而且都會遇到很多的問題。所以,施洛斯認為當你買便宜股票的時候,不要離公司太近,太近了就會看到更多、更嚴重的問題,從而讓你沒有信心對該公司進行投資。但是,投資方面的事情多是說起來容易做起了難。施洛斯提到了一家叫Cleveland Cliffs的公司,巴菲特在18左右買入,并在成本價附近賣出。后來,鋼材價格不斷下跌,公司的股價下跌到6附近,在這個價格,施洛斯進行了大規(guī)模買入,成為一筆非常好的投資。這是一個非常有意思的例子。
?
12、施洛斯簡單地回顧了一下格雷厄姆在《證券分析》一書中所舉的、波音公司的股價變動實例:1939年,波音的凈資產是10元,股價是45元;1947年,波音的凈資產是40元,而股價僅25元。同樣一家公司,因為大家對公司未來的看法存在悲觀和樂觀兩種情緒,估值相差非常大。
?
13、施洛斯認為:只有擁有了一只股票才能真正了解它。所以,他會少量買入一只股票,以此來建立起與股票之間的“感情”紐帶。通過長期跟蹤,了解它的各種屬性,它的缺點和優(yōu)點可能就會變得更為明了。當你買入一段時間以后,你會發(fā)現(xiàn)很多以前并沒有發(fā)現(xiàn)的機會,從而對該股票有一些更深入的認識。
?
14、在選擇股票上要挑剔一些,投資上需要形成自己的投資哲學,然后在投資過程中堅持自己的投資哲學。投資上,保持挑剔沒有錯,你不會因為挑剔而犯錯誤,也不會因為堅持自己的投資哲學而犯錯誤。施洛斯講了自己推薦格雷厄姆投資施樂的故事,格雷厄姆認為施樂(Xerox)不夠便宜,所以錯過了對它的投資,并認為即使在20的時候投資了施樂,也會在50賣出,而錯過大部分利潤(最后施樂漲到2000)。因為施樂不符合格雷厄姆的投資哲學,所以錯過了并不是一個錯誤,反而是那些沒有一定原則,投資比較隨意的人,也許在施樂的投資上可以大賺一筆,但是會在其它的投資上發(fā)生虧損。
?
15、債務會讓公司非常脆弱。負債過高,在生意好的時候,可以提高凈資產的收益率,但是一旦生意不好,就會讓公司處于非常不利的地位。所以,考察一個公司的財務健康狀況,負債必須是一個必須考慮的因素。
?
16、兒子埃德溫說:買便宜的股票。父親說:每只股票都有其獨特的一面,很難給出一個判斷是否便宜的普適標準。同樣是價值投資者,其中也有非常多的流派,有買入成長股的,有買入破凈股的,有買入低成長低市盈股票的。就我個人而言,我研究一家公司的基本面,如果認為公司能夠在未來10年中將我的投資通過利潤收回來,我就會開始買入,然后持有到自己覺著收益滿意為止。至于持有時間,那不是一個硬性規(guī)定,關鍵看年化收益,如果年化收益能夠讓我滿意,我就會選擇適當的時候將股票賣出,獲得收益。這個持有時間變化會非常大,有時候是幾個月,有時候會是幾年。
?
17、談到投資偏好,巴菲特喜歡順流劃船,而施洛斯喜歡逆流劃船。施洛斯以買入垃圾股聞名,其實這是一個誤解,其實他們買入的是“壞”行業(yè)中的好公司。在買入前,施洛斯會研究公司的過去,判斷公司的價值,并不是哪只破凈最多就買入哪一只股票。所謂逆流而上,實際是在公司遇到暫時性困難的時候買入,在行業(yè)或公司復蘇以后賣出。只不過施洛斯是在破凈股中尋找這類股票,所以他投資的公司多數是重資產的周期性股票。
?
18、看待一只股票,會有不同的視角,有人看盈利能力,有人看內在價值,有人看增長能力,而施洛斯是看凈資產。買資產的好處有很多:1)長期通脹會讓資產變得越來越值錢;2)與利潤相比,資產比較穩(wěn)定;3)建設同樣規(guī)模的公司,花費要遠高于公司凈資產;4)利潤比較好做假賬,而資產比較難;5)不同時期,人們會給利潤以不同的倍數,利潤的微小變化都可以導致倍數的劇烈變動。所以有時候你預測對了利潤,但是市場給的倍數變小,你同樣要虧損。
?
19、規(guī)避熱門股。對于那些成交量高的股票,或市場討論比較多的股票,要避開。熱門的很難被低估,只有那些被忽視的才可能會被低估。
?
20、施洛斯認為自己對評估生意價值不太在行。在評價生意方面,施洛斯認為自己不如巴菲特,巴菲特會很容易將一家公司的生意進行分別估值,然后形成對公司的整體估值,施洛斯不認為自己有這樣的能力,所以,他的投資主要是參考凈資產。
?
21、兒子埃德溫認為:低估要比高估好判斷。這一觀點得到父親的正面回應。有些已經被高估的股票,再漲1倍的可能性都非常大。這確實是一個非常有趣的觀察結論,市場瘋狂起來的時候,確實可以更大程度地偏離價值區(qū)域;悲觀的時候,偏離度要小一些,但是2-3折的機會總會出現(xiàn)很多。這種價格圍繞價值不等距離偏離現(xiàn)象應該引起投資者的注意,可以追求適當的溢價。
?
22、施洛斯與記者聊了聊1987年及以前對股市的印象:在1974年以前,施洛斯有種感覺——股市好2年總會壞1年。但是1974年以后,連續(xù)14年都走得不錯。在1987年的前9個月,施洛斯的收益率達到了53%,標普也有41.5%的漲幅,但是該年度施洛斯的收益率僅26%,而標普僅9%——這是一個大幅度顛簸的過山車。實際上,在1975-1989年的15年,施洛斯的投資成績非常突出——沒有1年虧損。而在此期間,標普有幾年是下跌的。盡管如此,施洛斯一直保持著90%以上的倉位,他說自己可以在這樣的牛市中找到一些“壞”生意進行投資。對于壞生意,兒子有不同的看法,兒子不認為他們投資的生意是壞生意。施洛斯說:“Cleveland Cliffs和Timken都不是非常好的生意?!眱鹤踊貞f:“Timken在自己行業(yè)內算是好公司。”可見,施洛斯父子買入的并不是簡單的破爛貨,盡管施洛斯投資過破產清算企業(yè),但是,多數企業(yè)都是“差”或“暫時差”行業(yè)中的好公司。
?
23、事無大小,你都需要遵守自己定的規(guī)則。施洛斯講了一個巴菲特在打18洞高爾夫球時的故事,當時有人提議如果巴菲特可以一桿入洞可以贏10000美元,做不到一桿入洞輸10美元,問巴菲特愿意不愿意干,巴菲特表示不干。施洛斯向巴菲特進行過求證,確實發(fā)生過這樣的故事。巴菲特說:“如果小事上不能遵守紀律,大事上也很難做到?!?/p>
?
24、施洛斯認為保持內心的寧靜非常重要。他認同格雷厄姆的觀點:跟管理層接觸沒有太大意義,反而會被他們提供信息的影響。兒子埃德溫認同這種觀點,認為拜訪管理層是浪費時間。施洛斯認為巴菲特可以拜訪管理層,因為巴菲特擅長分析,而且他的觀點很難受外界的影響。
?
25、幾乎長期滿倉,即使在1987年大跌之前,施洛斯父子都認為股市已經非常高估,施洛斯也保持著9成倉。原因是:1)你永遠不知道股市的下一步走向,所以不關心股市走向;2)能夠找到低估股票進行投資就會投資;3)股票的表現(xiàn)好于高等級債券。施洛斯對于自己的股票在下跌過程中能夠比大盤跌得少以及在上漲時能夠比大盤漲得多很有信心。他認為:如果在1987年前退出股市,那么就會錯過該年度26%的收益率。很多時候,施洛斯會認為股市已經不便宜,但是只要他覺著擁有股票比擁有現(xiàn)金更舒服,他就會擁有股票。
?
26、施洛斯的投資,最早是尋找NET-NET股票,后來這種股票不存在了,就尋找1/2PB的股票,再就是演變成尋找2/3PB的股票,在接受本次采訪時,他開始尋找破凈股票。只有在偶爾很特殊的時候,施洛斯父子才會買入高于凈資產的股票。埃德溫說:很多基本面投資者不再看PB,但是當股票跌去一半市值的時候,他們才想起來看PB。在兒子埃德溫看來,他父親在投資看中凈資產是因為經歷過大蕭條,在大蕭條這種投資環(huán)境中,凈資產的意義更大和對低估的指示意義更強。
?
27、談到他們常見的錯誤時,埃德溫說是太激進——買入初期倉位過重,這樣就導致后期攤薄起來存在比較大的困難。攤薄成本是價值投資的一個重要策略,主要應對市場的非理性下跌。我們永遠無法預測市場會非理性到什么程度,所以慢慢買入會讓成本得到非常大的降低,攤薄成本的理論持倉成本處于買入價格區(qū)間下部1/3的位置,而不是1/2。加上初次買入時,買入價格已經具有了一定的安全邊際,所以,安全邊際與攤薄成本相結合,可以讓我們的持倉成本非常低,為未來的盈利打下堅實基礎。
?
28、單只個股在組合中的比例:最少的1萬元市值,最多的可以占到總倉位的10%-15%。單只個股所占倉位比例由個股的具體情況決定。
?
29、兒子埃德溫的投資風格在向高質量公司轉變,原因比較多,可以見到的是:有一段時間,破凈股投資效果非常好,這就會讓破凈股失去相對優(yōu)勢。埃德溫有時候會尋求那些低增長、低市盈率股票,這是約翰·涅夫的優(yōu)勢領域??傊?,投資并沒有一定之規(guī)。有時候,高成長會顯得有吸引力;有時候,低成長會有吸引力;而有時候破凈股會相對更有吸引力。當某一類投資在過去一段時間表現(xiàn)的非常好的時候,也就是這一類投資逐漸失去優(yōu)勢的時候。熱門的很難是低估的,而價值就隱藏在那些被人們忽視了的、冷門的地方。
?
30、關于標準和靈活性,兒子埃德溫認為現(xiàn)在他們不得不為股票多付出一些金錢,這體現(xiàn)了適應投資環(huán)境的靈活性,但是這種慢慢的改變很容易破壞已經形成的、事實證明非常有用的標準。他有時候會對這種變化感到一點點擔憂。兒子也表示自己對凈資產很看重,但是當很多人都這么做的時候,自己也需要更靈活一些。
?
31、埃德溫表示自己喜歡投資制造業(yè)公司而不喜歡銀行。銀行負債比較高,而且自己對它們的業(yè)務不了解。另外,銀行存在很多監(jiān)管,但是監(jiān)管要么不足,要么過度。很多投資家對投資銀行業(yè)心存疑慮,因為銀行的產品太不具體,做假賬比較容易。
?
32、埃德溫認為要注意自己身邊發(fā)生的事情,如果忽視身邊發(fā)生的事情,你會失去很多投資機會。當一種新的事物出現(xiàn)時,那么,這里可能會蘊藏著非常多的投資機會。他和他父親就經常坐在辦公室里討論戲院、時事和社會發(fā)展趨勢。這里埃德溫引用了約翰?鄧普頓(John Templeton)的話:要對新理念和新體驗持開放態(tài)度。
?
33、市場總是存在一些熱點板塊,而其它板塊表現(xiàn)較差。在1972-1973年,美國有所謂的漂亮50,該概念股票遠遠跑贏其它股票,但是在下跌的時候,該概念股的跌幅也會遠遠跑在前面。在郁金香泡沫時期,如果你沒有買入郁金香,那么你的投資成績就會比買入郁金香的人差,但是在泡沫破裂的時候,買入郁金香的人就要承受更大的跌幅。實際上,施洛斯的成績在1972年是跑輸標普500的,但是在隨后的連續(xù)2年下跌市場中,施洛斯的跌幅遠小于標普500。施洛斯說:如果市場變得瘋狂,你又要賺取這種瘋狂帶來的利潤,那么你要降低自己的投資標準;否則你就要買入那些冷門股票。買入了冷門股,你就會錯過瘋狂帶來的利潤,但是,在市場下跌的時候,你的股票下跌幅度同樣會小。
?
34、談到降低標準以適應高估的市場,施洛斯認為他可以降低標準以尋求相對的低估,但是他不會為股票付“全價”。如果在全價與現(xiàn)金之間進行選擇的話,施洛斯會選擇現(xiàn)金。價值投資就是在價值上打折扣買入,這是核心。買入得便宜,才可以賣出得便宜。
?
35、關于調倉換股,施洛斯一直堅持不調倉。從邏輯上說,賣出相對貴的股票,買入相對便宜的股票是一個好辦法。但是,在施洛斯看來,這里存在以下問題:1)不同領域的公司,很難判斷相對價值;2)很多股票都需要很多年才能實現(xiàn)價值,很難碰到買入一只股票后馬上上漲的情況,輕易賣出一只股票以后,你可能會錯過自己精心挑選股票提供的潛在收益機會;3)熟悉一只股票不容易,新買入一只股票,又需要很長時間才能熟悉它,任何事物都有其生命周期,完成它需要時間。所以,施洛斯說:如果我們認為有必要賣出A股票,我們就賣出;如果我們認為有必要買入B,我們就買入;我們不會因為要買入B而賣出A。
?
36、當被問道賣出中最常見的原因時,施洛斯說是:價格合理。記者追問一句:等于公允價值嗎?施洛斯回答:是。同時認為,自己賣出時機會明顯較早,因為股票會在公允價值以后還有很大的上漲幅度。記者問:是因為索羅斯所謂的反身性嗎?施洛斯說:“這種情況通常會發(fā)生在公司利潤好轉期間,公司的價值也相應提升;而我們會在根據新情況調整自己的估值方面存在一定困難。如果我們在30元買入一只股票的時候,我們認為它值50元,那么當它達到50元的時候,我們會認為它值60元。但是做這種估值調整非常困難,所以我們往往賣出過早。”同時,他還補充說:“在當前的市場環(huán)境下,評估公司的公允價值非常困難?!?/p>
?
37、在研究一家公司的時候,除了平衡表以為,施洛斯還會了解公司的以下情況:1)歷史;2)背景;3)所有權關系;4)干過什么;5)所做的生意;7)分紅歷史;8)利潤趨勢。通過對以上資料的了解,對公司形成一種感覺。同時,施洛斯認為,只有在擁有了一只股票,你才能比較全面地了解一家公司。
?
38、談到犯過的錯誤,施洛斯說了幾項。一個是收購套利,公告已經出了,但是最終沒有收購成功。但是我認為這不是一個錯誤,這是套利中存在的小概率事件。另一個錯誤就是買入了管理層名聲不太好的公司。施洛斯認為要投資那些管理層名聲好的公司,他說:人犯錯誤是正常的,但是要買入由誠實的人管理的公司。個人認為買入管理層名聲不好的公司算一個錯誤。施洛斯提供的另一個錯誤是有時候會比較貪婪,介入了那些高杠桿公司。個人認為這是一個錯誤,杠桿的作用是雙面的,你無法保證事情總是向對你有利的方向發(fā)展,一旦向不利于你的方向發(fā)展,杠桿同樣會放大損失。
?
39、采訪中也談到了買入高質量企業(yè)的問題,施洛斯依然認為自己沒有能力理解和評價生意。他說巴菲特有這個能力,巴菲特理解保險、銀行和報紙業(yè),但是那都不是施洛斯能力范圍內的事情。施洛斯認為自己只能以一種不用很聰明就可以賺到錢的方式進行投資。記者追問了一句:“因為資產保護?”施洛斯回答:“是的,如果買入高質量生意,你要為它付出多少成本呢?”施洛斯認為巴菲特有能力將一個企業(yè)不同生意進行分解,從而得到一家公司的合理價格,而一般人沒有這樣的能力。
?
40、在談到自己現(xiàn)有的投資模式的時候,施洛斯還補充了一個原因,他希望能有事可做,這樣可以讓生活和工作更有趣。如果持有5只高質量公司的股票,1年進行1次買賣,那么他與兒子就只有坐在辦公室里大眼瞪小眼了。在施洛斯看來,這樣做可能很適合某一類人,但是自己會覺著沒有意思。而按照自己的風格,買入那些低估的而不是成長的股票,當價值實現(xiàn)以后,你就會有確定的收益,然后賣出,然后再轉向新的投資目標,這樣會給你一定的動力進行工作,這樣的工作很有趣。按施洛斯披露出來的持倉和倉位周轉率——平均持有100只股票/4年周轉一次——來看,假設每只個股建倉期間平均買入4次,清倉平均每只賣出3次的話,施洛斯平均每月要進行8次買入操作和6次賣出操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