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好漢三個幫——機場特種車輛(三)
? ? ? ? 各位讀者,讓我們繼續(xù)上期的話題,講講其它的機場特種車輛,一個好漢三個幫,飛機這個好漢需要的幫手太多了,沒有它們的協(xié)助,飛機就毫無用武之地了。
今天我們首先認識的是機場特種車輛中的大力士——飛機牽引車。眾所周知,飛機的動力就來自于發(fā)動機或者螺旋槳,因此飛機大部分只能前進而不能后退(有些飛機雖然能后退,但這是在及特殊情況下使用反推實現(xiàn)的,一般不允許這樣做,因為飛機沒有觀后鏡,飛行員無法了解飛機后面的的情況),為了方便飛機從停機位進出以及在地面節(jié)約燃油和成本的考慮就需要飛機牽引車,進出狹窄或封閉空間的活動(諸如進出機庫)也需要牽引車的幫助,因此飛機牽引車在機場的使用率很高,飛機牽引車按動力分可以分為電動和內(nèi)燃機兩種,按照與飛機的連接方式分為有牽引桿和無牽引桿兩種,無牽引桿的牽引車就指通過液壓機構抱住并提升飛機的前輪(現(xiàn)代飛機多為前三點起落架構型),這樣牽引車本身將作為飛機的前輪,不僅可以自由轉向,而且能夠向飛機提供牽引力,而有牽引桿的飛機牽引車則需要針對不同機型專用的牽引桿才能與飛機聯(lián)接在一起。

飛機地面牽引車——高鵬舉攝
對無牽引桿牽引車司機來說,進退操控都很容易,對于第三方設備依賴最少,還有一點就是無牽引桿的牽引車可以由飛機自身重量(前輪分擔的飛機重量)為牽引車輪胎提供足夠的地面摩擦力,所以車子本體可以做的比較輕,減少了車輛空駛時的能量消耗;而有牽引桿的牽引車不僅需要針對各個機型不同的專用牽引桿才能和飛機相連,還需要由自身重量來保證輪胎和地面足夠的摩擦力,空駛時油耗較高。當推著飛機后退時有牽引桿的牽引車在操控難度方面就比無牽引桿的牽引車高得多,對駕駛員控制水平要求較高。但有拖桿的牽引車比無拖桿牽引車的適應能力強,不僅可以使用硬式牽引桿,還能使用軟式鋼索來牽引飛機,因此在一些特殊場合可以大展神威,比如對飛機實施沖出跑道后的救援作業(yè)時牽引車自重大并且可以使用軟式牽引索的優(yōu)點就表現(xiàn)出來了。當飛機艙門關閉,登機廊橋撤離后飛機牽引車才能連接到飛機上,這樣做也是為了防止牽引車和飛機連接時輕微的震動導致飛機和登機廊橋相碰,民航內(nèi)部的操作程序有很強的規(guī)范性和順序性。

無拖桿飛機牽引車
飛機向后被推出時發(fā)動機也開始啟動,我們的旅途也就即將開始,但是請各位讀者注意:當飛機向后被推出的時候最多只能啟動一臺發(fā)動機而且必須一直保持慢車推力,另外的發(fā)動機則要等到飛機推出結束后設定好剎車才可以啟動,如果當時有雨雪氣象地面濕滑時,禁止推出時啟動發(fā)動機,一律到飛機推出工作完成,飛機設定好剎車后才能依次啟動,當牽引車向前牽引飛機時不論地面干燥與否都禁止啟動發(fā)動機,這些要求都是為了安全考慮,防止飛機和牽引車發(fā)生碰撞造成地面事故。還有牽引車在推/拖飛機時與飛機的相對夾角位置關系是有要求的,牽引車以及牽引桿系統(tǒng)不能超過這個界限,否則就會將飛機的轉向系統(tǒng)損壞,為了方便牽引車司機保證車輛拖桿系統(tǒng)和飛機安全的推出/牽引相對角度,在所有的民航飛機起落架艙門上都繪有特殊的紅色線條或者符號,以此來向司機發(fā)出警戒——禁止牽引車及牽引桿系統(tǒng)偏轉超過這個范圍。

已經(jīng)掛好牽引桿的空客A330前起落架,在艙門上我們可以看到一個紅色的指示標志,上面的NO TOW表示推出或者牽引航空器時禁止牽引桿偏轉超過此限制范圍,否則將會損壞前輪轉彎和定中機構,這是既給牽引車司機看也給飛機維護人員看的——高鵬舉攝

波音737前輪艙門上面同樣具有這樣的防止牽引桿偏轉超限的刻度線——高鵬舉攝
有些很細心的乘客還發(fā)現(xiàn)在有些機場當飛機即將被推出的時候還會過來一輛和“灑水”車,它的樣子和我們前面講的地面空調(diào)車很像,也有個大大的方艙,唯一不同的是它還擁有一個可以自由控制升降臂,能夠噴出高壓水柱,這是沖洗飛機的專用車輛嗎??不是的,這個專用的車輛名叫飛機除冰/防冰車,大多在北方機場出現(xiàn),當環(huán)境氣溫降到冰點,且確實有雨雪天氣的時候,飛機除冰車就要為每一個出港的航班進行航前除冰/防冰服務,除冰車的方艙里有除冰液箱、防冰液箱、還有對這些液體進行加熱的高效能加熱器,因此一輛飛機除/防冰車,飛機除/防冰車一般為雙人操作,一人負責駕駛,根據(jù)除冰作業(yè)要求,隨時駕駛移動車輛,另外一人負責進行除冰/防冰液的噴灑。除/防冰車以一定距離圍繞著飛機運行,在需要除冰/防冰的部位(各個翼面的前緣及上表面,前機身氣動敏感區(qū)等部位)以一定的壓力和流量將加熱到一定溫度(在噴槍出口處溫度約在70-85℃)的專用除冰/防冰液噴射到飛機上進行除冰,現(xiàn)代飛機除冰/防冰液主要有I 、II、III、IV這四種,都需要和水混合稀釋后才能使用到飛機上,這些液體既能除冰,還能起到防止結冰的作用,使用的時候也會根據(jù)實際情況選擇是否加熱這些液體后再噴灑到飛機上。

飛機除冰車為空客A340進行除冰作業(yè)
當然了,各個機場的運行狀況不同,航班密度也不一樣,飛機真正能夠滑進跑道起飛的時間很難準確掌握,而且冬天冰雪天氣條件也并不是大家都一樣,除冰/防冰液在飛機表面有效防冰時間會從3分鐘-100分鐘不等,這些都要具根據(jù)體情況具體分析,因此有的機場是在飛機離開機位前進行除冰/防冰作業(yè),有的則在飛機進跑道起飛前進行除冰/防冰作業(yè)。當然,也有兩種方法都用的,這也和機場的硬件保障條件有關系。飛機進行除防冰作業(yè)時地面工作人員會和機組保持密切聯(lián)系,機組也會將飛機調(diào)整到防冰作業(yè)狀態(tài)——比如關閉空調(diào)組件、將水平安定面調(diào)整到前緣向下最低點(這樣便于除冰工作車接近,也可以防止過多的除冰液在翼面上積存)等等措施。

從這張客艙里拍出去的照片我們可以看到本架飛機和隔壁的飛機正在接受除冰防冰作業(yè),由于除防冰液噴到了窗戶上,因此照片成象略有影響——高鵬舉攝
有的讀者會問,飛機結冰了有除冰/防冰車,那跑道也會結冰啊,有沒有跑道除冰/防冰車呢?這個問題問的好,答案是肯定的,有,而且有很多種,首先由裝備著掃雪滾筒的掃雪車或者裝備除雪鏟的除雪車將跑道道面的積雪以機械的方法掃除或者鏟除,這和咱們在普通道路上常見的筑路機械很類似,對于使用以上方法清除不了的冰層或者雪殼則使用跑道道面除冰車噴灑跑道道面專用除冰液,這種車就和我們常見的灑水車功能類似?,F(xiàn)代機場跑道除冰液的主要成分為有機酸鹽類除冰液,它除冰速度快,能有效地除去跑道、滑行道及停機坪上的雪、霜和薄冰,能在短時間內(nèi)松動冰層,便于掃雪車清掃。還具有水溶液凝固點低,凝固點可低至零下40-50℃,對機體材料和道面腐蝕性很小,易生物降解,環(huán)境污染小,以及成本低的優(yōu)點,當然,機場道面除冰液也同樣可以應用于普通公路。還有一種機場道面除冰車是利用的飛機渦輪噴氣發(fā)動機改裝成的,將渦輪噴氣發(fā)動機的高溫高壓(一般都在500℃)燃氣直接吹向結冰的跑道,將冰雪融化吹干,只是這種方法成本比較高而已,這些車輛的運行往往都在站坪或者跑道道面上,距離乘客比較遠,我們一般比較難看到他們的蹤跡。

機場道面除雪車

首都機場的道面吹雪車,使用的是渦噴噴氣發(fā)動機改裝的
剛才我們看了在冬天使用的機場特種勤務車輛——飛機除冰/防冰車和道面除冰車和飛機,那么在其他季節(jié)有沒有一些和飛機安全運行相關的特種勤務車輛,呵呵,還真有一種,這就是驅(qū)鳥車,小鳥大家都喜歡,可是機場和飛機是很害怕它們的,我們不能隨意傷害自然界中其他的生物,那就要想法設法把它們趕走。飛禽對飛機帶來的危害以及為何機場會招引鳥類棲息的原因各位讀者可以通過文章《飛鳥與飛機的故事》,在這里我就不做贅述。機場驅(qū)鳥車一般都是以皮卡車或者中型越野車改裝而來,上面配備有煤氣炮,高音喇叭、強光探照燈以及仿生驅(qū)鳥系統(tǒng),煤氣炮可以發(fā)出巨大的轟鳴,人站在旁邊都會被震的嚇一跳,高音喇叭不僅可以播放人的聲音,也可以播放由仿生驅(qū)鳥系統(tǒng)產(chǎn)生的鳥類遇到危險時的慘叫,都可以通過聲音方式有效嚇阻鳥類,至于強光探照燈則利用光學來嚇唬驅(qū)趕鳥類。這些措施都是為了提高驅(qū)鳥的效率,畢竟鳥是活的生物體,它們具有學習能力,尤其是留鳥,它們比候鳥有更為強大的適應性,很快可以識破并適應這些人們嚇唬它們“把戲”,因此多功能的驅(qū)鳥車可以采用多種驅(qū)鳥方式把鳥驅(qū)趕的離機場遠一些。

機場驅(qū)鳥車,可以清楚看到上面背負的燃氣炮
當我們的飛機最后滑到滑行道上后基本就和機場特種勤務車輛暫時脫離關系了,一直到飛機落地進入對方機坪后我們就又會見到我們這個系列文章一開始說的引導車了。好,以上我們就看完了機場上面常見的特種勤務車輛,它們都是和飛機運行安全緊密相關的,各司其職,相互幫扶,那么都在機場上跑,同為飛機服務的它們在車輛設計和使用上有沒有什么共同點呢?車輛因為不同的使用情況進行專門設計,基本上沒有太多共通性,但是出于安全防火的需要,機場特種勤務車輛無一例外地使用了柴油發(fā)動機以及相應的燃油系統(tǒng),不僅僅是車輛本身,就連一些車輛背負的勤務方艙使用的動力也是柴油機組(比如電源車)。柴油動力系統(tǒng)不僅輸出功率大并且油耗低,符合節(jié)能減排的環(huán)保需要,燃料的統(tǒng)一性也緩解了機場保障系統(tǒng)的壓力。而在使用方面機場特種勤務車輛的規(guī)定就太多了,現(xiàn)在就讓我們看看機場特種勤務車輛的使用規(guī)范,這來自于中華人民共和國民用航空行業(yè)標準MHT 3011.24-2006《民用航空器維修 地面安全》中的第24部分給出的《勤務車輛接近民用航空器的規(guī)則》中的規(guī)定。
1、勤務車輛進入機坪應明示經(jīng)機場管理機構批準、由機場公安機關核發(fā)的機場限制區(qū)通行證。勤務車輛的行使停放應按相關規(guī)定執(zhí)行。
2、勤務車輛在機場行駛時應遵守以下規(guī)定:
A、按指定的交通標志、標線行使;
B、按指定的通行道口進入航空器活動區(qū)并自覺接受執(zhí)勤人員的查驗、指揮;
C、行駛到客機坪、滑行道交叉路口時,減速慢行,觀察機坪航空器動態(tài),在確認安全后方可通行;
D、遇到航空器滑行或拖行時應在航空器一側50米外避讓,不應在滑行的航空器前200米內(nèi)穿行或50米內(nèi)尾隨,不應從機翼下穿行;
E、沒有得到空中交通管理部門同意不應進入跑道、滑行道;
F、在機場內(nèi)專用車道區(qū)域行駛時的速度不應超過25公里/小時,在機坪內(nèi)設有專用車道的區(qū)域行駛速度不應超過15公里/小時;接近航空器時行使速度不應超過3公里/小時。
3、勤務車輛停靠航空器的安全規(guī)定如下:
A、勤務車輛??亢娇掌鲿r,應有專人指揮。輪擋應隨車輪轉動而移動并隨時準備輪擋起作用;
B、勤務車輛按照各機型航空器的艙門口蓋的分布和勤務要求停放在規(guī)定位置;
C、??亢娇掌鞯那趧哲囕v在距航空器約15米處應點試剎車;
D、車輛不應在航空器的任何部位下停放;
E、勤務車輛??亢娇掌鲿r不應在前后移動的同時操縱車輛升降,應遵守先升起后接近和先撤離后放下的規(guī)則;
F、勤務車輛應在航空器停穩(wěn)后有序地接近航空器。除客梯車外,其他車輛與航空器的距離不應小于10厘米;
G、停靠航空器的勤務車輛定位以后,應先拉緊手剎車,擋好輪擋,并放出撐腳。車輛應保持在同一水平位置;
H、勤務工作完成后,駕駛人員應檢查并確保與航空器連接的供氣、供油管路,供水管和排污管等已脫開。移動車輛時應確保車輛的任何部位不會與航空器碰撞,才能撤離。
4、勤務車輛的管理規(guī)定如下:
A、勤務車輛駕駛員應持有國家頒發(fā)的有效車輛駕駛執(zhí)照,還應具有勤務車輛上崗資格;
B、無關人員和未經(jīng)培訓合格人員不應操作勤務車輛;
C、不應在勤務車輛的駕駛室內(nèi)吸煙、看報紙或有其他影響行車安全的行為;
D、電源車使用時應有人監(jiān)護;
E、勤務車輛的保障部門應保證所有的車輛技術狀況良好,車輛上的各種裝置符合停靠航空器的要求;
F、勤務車輛在滑行道、聯(lián)絡道上不應該停下來加油。發(fā)生故障時應立即通知有關部門將故障車輛拖到不影響飛行安全的區(qū)域;
G、在發(fā)生碰撞事故時,勤務車輛駕駛員應保護現(xiàn)場并及時報告;
H、應在勤務車輛頂部安裝琥珀色的閃光燈,工作或者運行時應打開閃光燈;
I、勤務車輛在保障作業(yè)完成后,不應提供放在機坪運作區(qū)域,應回到機場當局規(guī)定的停放位置。
親愛的讀者,我們已經(jīng)看到了大部分的機場特種勤務車輛,我們這個小專集就介紹到這里,其實機場上還有很多特種勤務車輛,比如應急救援指揮車、消防車、通信中繼車、救護車等等,這些車輛在現(xiàn)實中我們較難見到,不必刻意追求,有興趣可自行了解,大家看,飛機這個“好漢”需要一大堆的人員和設備來幫忙,這些幫助即有規(guī)也有序,所以,飛機作為最快捷的交通工具,無疑是最安全的,它的確是當之無愧的運輸工具中的好漢,當然,飲水思源,讓我們乘坐飛機時再一次感謝這些地面勤務車輛和幕后英雄的全力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