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中天原創(chuàng)詩詞 0499 游賀蘭山有感 其一
0499 游賀蘭山有感?其一
側(cè)耳傾聽賀蘭山,鐵馬金戈散如煙
四方融匯阿拉善,中華民族齊向前
?
2023年5月23日7:34初成
自注:
1.?阿拉善:雙關。
A阿拉善,一個詞。
賀蘭山脈又稱阿拉善山。均是蒙古語野駿馬的不同諧音。地處阿拉善高原之東,銀川平原以西,為內(nèi)蒙古和寧夏界山。以山脊分水嶺為界,西坡在阿拉善左旗境內(nèi),東坡屬寧夏......賀蘭山由于地理位置的特殊性,歷來滿布刀光劍影。它地處中國農(nóng)耕民族和游牧民族的交接地帶,民族遷移十分頻繁,在歷史上是游牧民族通往中原地區(qū)的重要屏障,被譽為"朔方之保障,沙漠之咽喉"。眾多的谷口平時是貿(mào)易交通要道,戰(zhàn)時就是兵家必爭之地。唐代詩人王維有詩寫到:"賀蘭山下陣如云,羽樹交馳日夕聞。"以"陣如云"、"羽榭交馳"形象地描繪了激烈的戰(zhàn)爭場面。岳飛《滿江紅》"駕長車,踏破賀蘭山闕"的名句,也曾激勵過眾多熱血男兒奔赴沙場,報效國家。
B阿拉善,兩個詞。阿拉、善。
阿拉:來源于吳語寧波方言。寧波方言在表示多個人時常用“拉”作為結(jié)尾。例如,“渠拉”表示他們。清末及民國時期,大批寧波人北上上海經(jīng)商,對上海方言造成了較大的影響。上海本土表示“我們”的說法是“我?!保趯幉ㄈ舜罅恳泼裆虾V?,“阿拉”從商人階層、市民中興起繼而成了上海話的代表,以至于許多非上海人知道的上海話便是“阿拉”。
此處以“阿拉”代指全國各地的各族人民,各族人民只有像石榴籽一樣緊緊團結(jié)在一起,才能實現(xiàn)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