挽回愛情懂拿捏「需求感」,真的比考試作弊還爽!

文 | WeGo_歐陽長治
「需求感」這個詞?
稍微有看幾篇挽回文章的人,應(yīng)該都不陌生。
然后?
恭喜你!
你擁有了,針對挽回中某些「不爽」,總結(jié)歸納的能力。
“哦!是因為我暴露了需求感!”
然后?
默默走向兩個極端,繼續(xù)我行我素死纏爛打,或者戰(zhàn)戰(zhàn)兢兢地高冷斷聯(lián)。
最終在「越來越不爽」的道路上漸行漸遠……
好鬼慘。

這是挽回者,一個普遍困境。
這種情況,說真還不如,不知道有「需求感」這回事。
自從知道了它,就活在了「我是不是又做錯了」,「我又沒忍住」的自我煎熬之中。
從不爽,變成了很不爽。
為啥?
因為你知道了有這回事,但是不知道是怎么回事。
很不爽?
是因為「需求感」在拿捏你。
你想爽?
你要去拿捏「需求感」。
咱們先理清,三個常見的誤區(qū)。
1、需求感不等于需求。
有些人,雖然明明知道,自己的需求感成為了自己挽回過程中一大阻力,但仍舊會有疑問?
“我就是控制不了自己啊?”
包括有一些心靈雞湯,為了迎合這部分人的情緒,會告訴你:對啊!需求感是不受控制的!
這就是把「需求」跟「需求感」混淆了。
需求,是你自身的內(nèi)心期盼,是你的需要,只需對自己交代。
需求感,是你的外在表達,是你通過行為,給到另一個人的認(rèn)知。
就好比,你在大馬路上。
迎面走來一位婀娜多姿,溝壑分明的姑娘。
你突然很想跟她成為管鮑之交,做好朋友。
這是需求。
在這個階段,除非上升到個人品德、世界觀、道德觀這種層面討論,否則可以說,對你,對姑娘是無影響的。
但如果,你有了需求,你就說這玩意是不受控制的,你就沖上去對姑娘說:姑娘,我觀你欲壑難填,想跟你討教一番帶球撞人之技巧,約嗎?
這是需求感。
需求,是否必然觸發(fā)需求感,是否必然觸發(fā)很高的需求感?
顯然,不是必然的。
有需求,并不意味著要表達需求感。
在工作生活中,這是很正常的事情,但放到挽回愛情這件事,偏偏很多人看不開。
最要命的是,表達出來的需求感還往往大于真實需求。
又顯得“假”“大”“空”。
2、拿捏「需求感」,并非二選一。
開頭我們也說到,很多人意識到需求感成為了自己挽回過程中一大阻力,然后就走兩個極端。
優(yōu)柔寡斷的,繼續(xù)該怎么樣就怎么樣,然后回過頭再哀嘆愛得太深沉,管不住自己。
稍顯理智的,開始日復(fù)一日高冷斷聯(lián),然后不斷在「要不要聯(lián)系一下」的自我懷疑中煎熬,戰(zhàn)戰(zhàn)兢兢。
相當(dāng)于什么?
相當(dāng)于,大夏天,房間里開冷氣,16度,感覺很冷。
然后你的解決方案是,要么繼續(xù)熬著,要么關(guān)掉冷氣。
就不能考慮調(diào)高幾度?
3、「需求感」不是不變的。
你吃個飯,都懂得,餓了多扒幾口,飽了少吃幾口。
到挽回愛情,個個成了二極管。
仿佛現(xiàn)在這樣,以后就都是這樣。
拿捏「需求感」,是一個動態(tài)的過程,不是說現(xiàn)在降低后面就不增加,現(xiàn)在增加了,后面就不降低。
主要看什么?
看對方。
看對方的許可程度。
這三個誤區(qū),一定要理清,否則建議你可以選擇性遺忘「需求感」,或許自己還好過一些……

當(dāng)你明白了這幾點,就可以試著去拿捏「需求感」。
核心是什么?
不對抗。
拿捏「需求感」,其實就是為了,讓挽回對象,在你的挽回過程中,不那么痛苦……從而給到你更多可以操作的空間。
咱們顧及的是對方的體驗。
比如一個最常見的例子,兩夫妻,一方提出離婚,但還沒離成的階段。
暴露需求感,或說用一種高程度的需求感表達,是否合時宜?
許多人就是這么去做,覺得very good啊!
你要離婚嘛,我就不斷“我愛你”,“我舍不得你”咯!
沒毛病啊!
有毛病。
對方提離婚,此時最迫切需求是什么?
辦手續(xù),分開。
這個時候,你的需求感,其實就是跟對方需求對抗。
需求感表達得越強烈,對抗的強度就越大,兩個人的溝通空間就越狹窄,對方就更急切地要擺脫這樣的困境。
所以記住,拿捏「需求感」的核心是:不對抗。
你的需求感,由對方當(dāng)時的需求,以及許可程度決定。
否則就是處處碰釘子的過程。

在這個核心之下,從兩個方面入手。
1、行為上的主動性。
比如聊天界面一堆綠色框,對方偶爾出現(xiàn)呵呵兩字。
比如每次聊天都約對方見面。
比如見面就試圖勾勾手指,拍拍頭啊。
這是行為上的主動性。
2、表達上的暴露性。
比如,問對方是否愿意復(fù)合?
比如,檢討自己的錯誤,匯報自己新的感悟。
比如,天氣預(yù)報今天會下雨,都急忙跟對方說,記得帶雨傘。
怎么拿,怎么捏,就是從這兩方面去琢磨。
但要注意的是:這兩個是一起動的。
很多人沒這個概念。
覺得我要收斂下,行為上主動性減少,以前一天找十次,現(xiàn)在十天找一次。
然后一上去,就:么么噠,親愛的,考慮得怎么樣了?回來吧!
或者表達上收斂,局限在朋友話題范圍。
然后早上早安,中午午安,晚上晚安,后半夜還來一句:你睡著了嗎?
死不死?
提供一個簡單的辦法。
你可以用紙筆,給這兩點,畫幾個「檔位」。
三檔也好,五檔也行。
對應(yīng)的檔位,設(shè)置對應(yīng)的范圍。
比如:
1檔是一個星期聊一次,表達內(nèi)容跟和歐陽長治那貨聊天范圍差不多。
2檔是什么頻率,跟誰聊天差不多。
……
類似這樣的形式,然后不斷揣摩對方現(xiàn)在的態(tài)度,他的需求,然后對應(yīng)自己的檔位去做。
過程中再不斷去調(diào)整修改。
剛開始三檔的,慢慢細(xì)化為五檔,六檔。
剛開始覺得這個檔位下這樣安排,有點不合理的,再把內(nèi)容細(xì)節(jié)化,重新整理。
慢慢地,你就自然會懂得如何拿捏了。
同樣你就會發(fā)現(xiàn),挽回的過程會順暢了很多,內(nèi)心也不會那么煎熬,真的會比考試作弊還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