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小龍:我為什么喜歡哲學



在完成《唐山大兄》的拍攝之后,我和嘉禾電影有限公司的工作人員一起由泰國返回中國香港。那時許多人問了我這樣一個問題: “是什么讓我放棄了在美國的演員生涯,而回到中國香港拍戲呢?”?
因為中國的電影業(yè)還不是很發(fā)達,所以,似乎大家都普遍認為在中國拍戲沒什么前途。
對于這個問題,我只有一個簡單的解釋: 如下
我是一個中國人,
我要盡一個中國人的責任。
事實上,
我是在美國出生的華人,
這也許是偶然,
也許是我父親人為安排的。
那時,
美國的華人大多來自廣東,
他們都思鄉(xiāng)心切,
任何與家鄉(xiāng)有關東西都足以引發(fā)他們的鄉(xiāng)愁。
在這種情況下,中國戲劇便十分盛行。
我父親是一位著名戲劇大師,很受人們歡迎,
在美國表演了很長時間。在他帶著媽媽去進行一次演出的途中,我來到了這個世界。
但是,我父親并不想讓我接受美國的教育。
當我達到入學年齡的時候,
他把我送回了中國香港————他的第二個故鄉(xiāng)————和叔叔們一起生活。
可能是由于遺傳或環(huán)境因素的影響,當我在中國香港學習的時候,
我對電影制作產(chǎn)生了濃烈的興趣。
父親那時也結實了許多電影明星和導演,其中
有已故演員錢展(音譯 Chin Kam)。他們把我
帶進攝影棚,給了我一些角色來演。
我從一個小角色開始,逐漸成了明星。
那是我生命中最重要的經(jīng)歷。那時,我第一次
接觸真正的中國文化。
我被它深深地吸引了,而且我強烈地感覺到,
自己就是它的一部分。那時我還沒有意識到
環(huán)境對人的性格和個性的深刻影響,
但是,作為一個中國人的意念
卻已經(jīng)在我心底扎下了根。


從童年到少年,我都是一個搗蛋鬼,讓長輩們很是失望。 年少時我格外調皮,很霸道,脾氣暴躁,易怒。不僅和我年齡差不多大的 “ 對手”
都躲著我,連大人們有時都讓我三分。
我不知道是什么讓我如此好斗。?
遇到看不順眼的人,我腦海中立刻就會涌現(xiàn)一個跟他一較高低的念頭。
用什么去挑戰(zhàn)他呢?我第一個想到的就是我的拳頭。我知道,擊敗別人就意味著勝利,
但我忽略了以武力取勝并非真正勝利的道理。
當我踏入華盛頓大學,在哲學的熏陶啟迪下,
我對自己以前幼稚的行為悔恨不已。
我之所以選擇讀哲學,與我童年時的好勇斗狠很有關聯(lián)。
我常常問自己:
① 勝利了又會怎樣?
② 為什么人們把勝利看得這么重要?
③ 什么才是榮譽?
④ 什么樣的 “戰(zhàn)勝 ”才是光榮的?
于是,導師協(xié)助我選課程的時候,我認為,
以我刨根問底的發(fā)問精神,最好修習哲學。
他說: “哲學會告訴你為了什么才活著?!?/p>
當我告訴我的親人和朋友,我選擇了學習哲學時, 他們都大吃一驚。大家都認為,我會去學體育,因為我從童年到初中畢業(yè)我唯一感興趣
的課外活動就是中國武術。 事實上,
武術和哲學雖看似對立,但我認為,中國武術
的理論與哲學的邊界已經(jīng)變得模糊了。
每個動作都應該有它的緣由和來龍去脈。
中國武術應該有一套有用的理論。
我希望能把哲學精神融入武術,
所以我堅持學習哲學。

我對學習和練武從不敢懈怠。
當我對中國武術的歷史追根溯源時,
我常常有這樣的疑問:
現(xiàn)在每種中國功夫都有他自己固定的套路和風格,
但這些真的符合創(chuàng)始人的原始意圖嗎?
我的答案是否定的。
形式會阻礙進步,
什么都是這樣,哲學也是如此。
哲學讓我把截拳道帶入了武術界新領域,
而截拳道則讓我演藝生涯邁上了一個新臺階,
看到了新的起點。